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云南省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杂志文章正文
云南省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4-07-05        浏览次数:36        返回列表

●王久斌 和炳全 杜春喜 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摘要]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具有内在联系,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是经济增长永恒的主题。本文借鉴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模型以及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模型,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分析了云南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云南省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滞后,并据此提出了云南省产业结构调整应该“深化第一产业、加强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及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 协整检验 格兰杰因果检验

一、引言

经济增长的实践表明,经济增长总是在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中实现的,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是经济增长永恒的主题。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会导致经济总量的增长,而经济总量的增长也会导致产业结构的调整。近现代经济史表明,经济增长从很大程度上是由不同产业部门增长动力的消长和变动实现的。

近几年来,云南面临着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等一系列有利于加快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如何通过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来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是云南需要认真研究的紧迫课题。因此,研究云南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具有深远又现实的意义。本文针对云南省1978年至2009年的三大产业相关数据,利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云南省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分析。

二、云南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1.模型建立

为了确定是产业结构调整引起经济增长,还是经济增长带动了产业结构的变化,本文选用计量经济理论中的格兰杰因果检验模型研究云南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二者之间关系,一方面可以避免“伪相关”现象的出现,另一方面也可以具体确定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单向影响的因果关系。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是由英国著名计量经济学家格兰杰(Granger)在1969年定义因果关系及其检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基于系统的向量自回归(VAR)来定义,假定每一变量的预测信息全部包含在这些变量的时间序列之中。检验要求估计如下两个回归方程:

其中RSSR和RSSuR分别是表示在原假设H01或H02下的受约束回归残差平方和及无约束残差平方和,m表示滞后的阶数.n表示样本个数,k表示无约束回归中的回归因子个数。如果计算出来的F值大于给定的临界值,就拒绝原假设,认为存在因果关系,反之则接受原假设,说明不存在因果关系。

2.指标与样本的选择

表示产业结构变化的变量通常有第一、二、三产业的产值结构、劳动就业结构、资产结构和技术结构等。各变量从各自角度表明了产业结构状况,具有不同之处,但也具有共性。本文选用国内外学者常用的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指标作为产业结构的代表变量,在计算具体指标值时采用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这两个比例分别叫作S1、S2,即S1表示第一产业产值在GDP中所占比重,S2表示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所有就业人数的比重。经济总量指标选用云南省生产总值指数GDPI,以1978年为基期。以上三个变量均取自然对数,以消除可能存在的异方差。国内生产总值GDPI取对数表示为In gdpi.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取对数表示为In Si,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取对数表示为Ins2。样本区间为1978年一2009年。本文样本数据均来自《云南统计年鉴》(2009)。

3.单位根检验

在具体应用动态经济计量模型进行分析时,必须首先分别检验被分析时间序列变量是否具有单位根(Unit Root).以确定时间序列是否平稳。因为格兰杰等人指出当使用非平稳序列进行回归时,会造成伪回归,并且沃森也证明了当变量存在单位根,即非平稳时,传统的统计量,如t值、F值、D.W值以及R2都会出现偏差。为了得到有效的检验统计量,本文首先采用ADF方法(增广迪基一富勒方法)来检验时间序列的平稳性,ADF检验主要对下式(含常数和趋势项)进行t检验。

其中.t为时间趋势项,m是最优滞后阶数.m值由赤池信息量AIC和施瓦茨信息量SC最小决定。检验的原假设为y=0,即存在单位根。计算由Eviews3.1完成,结果见表1:

表1的计算结果表明,Ingdpi,Ins1.Ins2的ADF检验值皆大于各自的临界值,都是非平稳的,但是三个变量的1阶差分全部都通过了ADF检[来自Www.Lw5u.com]验,可以判定检验变量为1阶单整序列。

4.协整检验

为了确定In gdpi、In$1和ln S2三个变量是否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我们用Engle和Granger(1987)提出的协整检验方法。从协整理论的思想看,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因变量能被自变量的线性组合解释,两者之间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因变量不能被自变量解释的部分构成了一个残差序列,这个残差序列应该是平稳的。因此,检验一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等价于检验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是否是一个平稳序列。方程残差的单位根检验结果见表2。

检验结果表明,方程的残差序列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接受不存在单位根的结论,因此可以确定u。平稳序列,即u~(o)。协整检验的结果表明:In gdpi、In Si和Ins2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三个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可以表示为:

Ingdpi =-1.851793-1.631Ins1 -4.443InS2 (5)

此模型表明.In Si每变动1%,会引起In gdpi反方向变动1.631%:lri S2每变动1%,Ingdpi会反方向变动4.443%。

5.格兰杰因果检验

由于国内生产总值GDPI与第一产业产值在GDP中所占比重S1及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所有就业人数的比重S: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这时用GDPI、S1、S2非平稳序列进行回归时,并不会造成伪回归,回归结果是有效地。因此可以对GDPI、S1、S2进行因果关系检验。利用上述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基本原理,运用Eviews3.1软件对,lngdpi,Ins1,Ins2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由格兰杰因果检验我们可以看出,在确定5%的显著性水平时,云南省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增长的原因,但是云南省经济增长不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因。即云南省的产业结构调整具有经济增长效应。产业结构的变动适应经济增长的要求。从长期趋势来看,云南省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是可行的。

三、云南产业结构对其经济增长贡献的测算

1.模型建立

罗默(Romer)通过对经济增长的计算后认为:长期经济增长是由技术进步(含经济制度的变迁)贡献的,而短期经济增长是由资本和劳动等要素投入的增加贡献的。然而,技术、资本和劳动是在一定产业结构中组织在一起进行生产的。对于给定的技术、资本和劳动,不同的产业结构会导致不同的生产,从而对经济增长带来不同的贡献。

2.云南省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根据1978-2009年云南省国民生产总值和三大产业产值的统计数据,运用Eviews3.1进行计算得到如下回归结果:

从回归的结果看,R2 =0.9999表明模型在整体上拟合的很好,从截距项与斜率项的t值看,均大于10%显著性水平下的t临界值。从拟合的三大产业的斜率项可以看到,第一、二、三产业的增长弹性分别为:0.2812、0.4833、0.2376。即:第一产业的产出量增长1%会导致地区生产总值近似增长0.2812%;第二产业的产出量增长1%会导致地区生产总值近似增长0.4833%;第三产业的产出量增长1%会导致地区生产总值近似增长0.2376%。由此可以看出,对云南省经济拉动最大的是第二产业。

3.全国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利用上述模型,利用全国国民生产总值和三大产业产值的统计数据,我们可以测算出全国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1978-2009).即:

从以上模型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我国第一产业的产出量增长1%会导致全国生产总值近似增长0.1437%;第二产业的产出量增长1%会导致全国生产总值近似增长0.5677%;第三产业的产出量增长1%会导致全国生产总值近似增长0.2758%。因此,就全国平均而言,云南省第一产业对经济的贡献所占比重偏大,而第二产业的贡献与平均水平相对比较偏低,第三产业的贡献率相对较低,仍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因此,云南省产业结构调整从横向来看,与全国平均水平还存在差距,下一阶段还需要深化结构的调整。

四、结论分析

1.云南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分析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云南省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即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经济增长,而并不是经济增长造成了云南省产业结构调整。本文的实证研究表明,第一产业的比重结构与实际经济经济增长成反方向变动关系。说明云南第一产业的边际生产力低于其它产业。因此,从长远来看,对云南第一产业的资源进行再配置对云南整体经济增长的作用是很明显的。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结构变动对云南实际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将具有十分巨大的潜力。

2.云南省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从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的回归模型看,目前,云南省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单位产出[来自Www.lw5u.coM]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其中第二产业是拉动云南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对云南省来说,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在于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对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也要循序渐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必须依赖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发展,防止产业结构的空心化。用“深化第一产业、加强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指导思想发展经济,才能实现云南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发展。

五、政策建议

1.云南省应该深化牧、副、渔业的发展,调整和优化农、林业内部产业结构

由于农业在第一产业中所占比重最大,所以要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的产出效率,尤其要注重经济作物的发展。经济作物要坚持向最适宜区集中的原则,依靠科技进步,主攻产品质量。如:注重发展烤烟、甘蔗、茶叶的种植规模,围绕生物资源开发,建设各具特色的生物资源开发种植基地。

2.加强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是重中之重

由于云南省第二产业对经济拉动最大,所以加强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是重中之重云南省工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巩固提高烟草工业;应用高新技术改造提高冶金、化工、机电、建材、制糖等传统优势产业;依托技术创新,加快发展新兴的生物资源开发产业和信息产业等。加快工业强县培育和工业园区建设,优化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平衡发展。充分发挥工业园区在发展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对外招商引资,实现企业集群,产业集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方面的平台和载体作用,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把园区建设成主导产业突出、特色鲜明、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块状经济。

3.大力挖掘第三产业的发展潜力

由于云南省第三产业滞后,因此挖掘第三产业的发展潜力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基础系统部门,使其与国民经济同步发展。基础系统包括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及城市公共事业等部门。它在第三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起着传递服务,连接经济网络,沟通主次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加强地区间横向联系等重要作用。合理开发云南省旅游资源,使旅游业成为全省经济增长的亮点之一。此外,西部地区长期建设形成了国防科技工业企业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较为集中的有利条件,集中了一批专门人才,具备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本条件,在发展生物工程、航空航天、中药现代化、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云南省应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此来实现云南省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和经济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