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我国环境会计的现状及埘策研究
杂志文章正文
我国环境会计的现状及埘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4-07-01        浏览次数:42        返回列表

范宁 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环境会计是基于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协调企业与环境长期互利、共存的关系产生的,它主要着眼于企业在环境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实现持续经营。可以说,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环境会计建立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因此,立足我国实际,分析产生原因,找出问题的症结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环境会计 现状 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但多年计算的平均结果显示,中国经济成长的GDP中,至少有18%是依靠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透支”获得的。这将对中国国民财富的积累与国民财富的质量,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因此国家制定了各种关于能源价格、资源价格、企业成本核算等法律法规,要求会计制度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进行统一的规范。而环境会计的引入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企业应建立环境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把追求利益关系人价值最大化与服务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相结合起来。同时企业还应把环境因素纳入战略和日常决策中,考虑其行为对当前和未来环境的影响,考虑其长期的成本和收益,在经营中采取环保措施,节约能耗,从而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立于不败之地。

一、我国环境会计出现的问题

1.企业的环境责任的道德理念差,对环境信息公开化程度中的重要作用缺乏认识

由于目前企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如果过多的考虑环保支出无疑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会降低企业市场竞争力,因此企业不会主动去考虑环境方面的问题。即使对环境问题进行考虑,但最重要的促进因素也是来自政府的压力,作为环境资料信息的主要使用者仍然是政府部门,他们利用这些信息,制定相关的政策及法律、税收等规定以改善环境,但对企业本身并没有直接的益处,未能考虑到环境信息的公开对于社会公众有何益处。因此大多数企业不愿主动披露环境信息,或者即使披露了一些,也无相关标准去衡量其信息质量,不能取信于社会公众。

2.未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环境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

由于我国建立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在目前的环境会计理论和体系中存在环境会计目标不明确、计量单位多元性等相关问题。环境会计目标较有代表的观点是;环境会计就是用会计来计量、反映和控制社会环境资源,以改善整个社会环境与资源问题。需要社会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予以优化,如改革管理体制、发挥市场功能等,因此,单凭会计这一手段是很难奏效的。所以,笔者认为环境会汁目标定位偏高,可操作性较差.不利于环境会计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的构建。尤其是缺乏科学的定量方法及切实可行的指标体系,使得需用货币计量、披露的环境资产与负债、环境成本与收益等信息缺乏可操作性,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急需解决的问题

3.未建立起环境管理体系与完整的环境会计信息系统。

对于环境会计核算的研究前提就是,会计主体的[来自www.LW5u.coM]明确。从目前的研究情况看,我国环境会计主体问题存在两种观点:一是企业主体论;二是政府主体论。这两种观点分歧的实质在于:环境会计的主体究竟是企业还是政府?如果是企业,那么各项环境会计的核算由企业完成,并承担结果上的风险;如果是政府,那么全部的责任与风险由政府承担。企业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要求的可持续发展之间必然存在着矛盾,让企业牺牲自身经济利益而去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不现实的。

二、我国环境会计的相关对策

1.建立健全环境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

目前我国的环境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建立是进行环境会计实务操作的重要保证,也是推广环境会计的前提条件之一。在宏观方面,用工具目前环境会计所依赖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的多元化特点,尤[来自wwW.lw5U.com]其是针对计量环节上问题,找到当前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结合的支点。加强环境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借助具体的会计实务操作,解决这一问题。同时还应强调政府或相关部门的引导力量,组织相关人员在环境会计方面做相关研究和立项,将会提高我国环境会计理论水平,促使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更好结合。在微观方面,应建立环境会计制度。根据有关环境原则进行设计环境会计制度,使环境会计具有可操作性,便于会计人员掌握。对企业应揭示的环境会计信息、计量方法和对外报送形式作出规定;在信息披露的具体形式上,先通过文字叙述方法在表外以附注形式披露,逐步过渡到以货币形式编制独立的环境资产负债表、环境收益表,再辅之以文字说明的形式披露有关企业环境会计的信息。

2.增强企业和公众的环保意识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需求也向多元化转变,除了物质方面的需求,还有文化和环境的需求,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企业与环境关系密切,这样就使企业在评估投资方案时,不能低估环境污染成本,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必须注意污染防治,在建立经济目标的同时,还要考虑污染的治理、环境的保护、资源的利用等多个目标,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只有这样,从长远利益来看,企业才能具有竞争优势,通过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来体现自身的价值。同时也要强调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加强社会公众的环保教育,培养社会公众的环保参与感。

3.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强化执行力度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综合国力的逐步增强,为全面开展环境保护奠定了基础。虽然我国先后颁布和修订了一系列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但也应看到的是,协商和制造舆论是中国环境政策执行的特征,环保部门依赖于协商以及培养与企业之间和谐的关系来进行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因此常常将自己陷于尴尬境地而使环保法规难以得到遵守。因此在已经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环境法律体系的同时,我国还应加强法律规章的执行力度,政府应采取坚决态度对违法企业与部门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