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刍议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杂志文章正文
刍议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63        返回列表

张鹏 枣庄科技职业学院

[摘要]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建立健全完善的企业内控制度,能够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防范企业风险,从而实现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本文通过阐述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分析当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内部控制控制制度制度建设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企业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已经成为现代企业最关注的问题,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则为此提供了保障。因此,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正确处理好内控制度、风险管理以及企业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企业提高竞争力并实现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柱。

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防范风险,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而制定的一个控制系统。内控制度作为一种先进的内部管理制度,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其完善程度和实施情况直接关系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概括来说,建立健全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保证信息质量真实可靠,保护企业资产安全,同时有利于企业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有利于企业深化内部改革,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有利于一系列政策方针、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定位不高

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定位的目标主要是保证企业经营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防止错误舞弊,确保信息资料的真实合法等。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大浪潮下,企业的发展也趋于复杂化,这种相对低调的目标定位已经不再适合企业的发展,改革势在必行。一方面,可以借鉴国际上成功的例子,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到我国的国情和企业的实际情况,以改善企业现状和规范企业法人的治理结构为出发点,为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来自wWw.lw5u.coM]寻求适当的目标定位。

2.企业经营风险意识不强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企业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企业经营管理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如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担保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等。但是,从我国企业目前的状况来看,风险意识相对比较淡薄,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并且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

3.企业内部控制的环境不佳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一直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一个完善的适合各类型企业的内控体系。因此,实际工作中,很难按照现有的规范实施操作。我国企业常常出现“内部人控制”现象,高层领导盲目决策、管理人员徇私舞弊、越权干预,权限设置、审批程序等重要环节与内控制度脱节,缺乏相互制约的治理机制和监督机制,是导致内控制度失效的重要原因。

4.内部控制制度的外部监督不力

我国现已形成了包括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在内的企业外部监督体系,然而,这样的监督体系却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目前,各部门之闻的监督功能交叉,再加上分散管理,缺乏沟通,难以实现资源共享,大大弱化了监督职能,甚至有的部门只流于表面形式,导致监督结果不甚理想。

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措施

1.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首先需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不但要将企业最高管理者纳入内部控制监管的范围,还要将其作为重点监控对象,同时还要明确股东[来自wwW.lW5u.coM]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使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约束、协调运转,避免出现由于一个或几个大股东的主观臆测导致决策失误的情况。

2.倡导企业文化建设

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因为他不仅是制度的设计者,还是不折不扣的制度执行者。在企业竞争激烈的今天,应该倡导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提高员工对于企业内控制度的认识,充分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得每个员工都能以主人翁的心态参与到企业管理中来,达到内部控制的最佳效果。

3.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

企业对风险的重视程度直接决定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潜力以及市场竞争力。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是为了更好的规避风险,因此,必须加强企业的风险意识,提高对风险因素的重视程度,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通过预警、识别、评估、分析、报告等一系列措施,对风险进行全面的防范和控制。

4.加强外部监督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不仅是企业自身的责任,也是政府的责任。因此,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有关部门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此外,还应充分发挥审计机关和监管部门的优势,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效用,逐步推进我国企业内控制度规范与国际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