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小议企业内部控制的测评方法
杂志文章正文
小议企业内部控制的测评方法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67        返回列表

[摘要]内部控制是被查账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查帐人员科学、合理地制定查账计划,评估查帐风险,以及制定和实施相应查账程序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测评有效

[来自wWW.lw5u.coM]

一、首先要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1.查账人员在了解内部控制制度时,一般可以实施以下程序:

(1)询问单位有关人员。

(2)检查有关内部控制的文件和记录。

(3)观察业务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运行。

(4)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交易或事项进行“穿行测试”

(注:穿行测试是借助交易轨迹来追查每个主要交易种类的某笔交易或某几笔交易,同时,确认和观察有关的控制政策和程序。)

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公司都有与内部控制有关政策和程序手册、流程图和会计记录等,查账人员通过检查这些书面资料和询问有关人员,了解内部控制制度,制定查账计划。

2.在了解内部控制制度时,应着重考虑以下因素:

(1)交易授权。

(2)职责划分。

(3)凭证与记录控制。

(4)资产接触与记录使用。(5)独立稽核。

查帐人员应在调查了解的同时及时做出初步评价和记录,

3.了解内部控制的方法。

了解内部控制的途径通常有四种:调查表(问卷)、文字表述、流程图和核对表,查账人员可根据本身的需要来选择特定的记录方法。下面着重介绍前三种方法:

(1)调查表。使用调查表是将那些与保证会计记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以及与保证资产的完整性有密切关系的事项列作调查对象进行问答式调查,一般要按调查对象分别设计。这种方法有利于分析评价内部控制制度,且省时省力,但由于只能按项目分别考查,故不能提供一个完整的意见。

(2)文字表述。文字表述是对单位内部控制健全程度和执行情况的书面叙述。文字表述是按照不同的经济业务循环编写,并阐明各项工作的负责人、经办人员,以及所应编写和记录的文件凭证等,弥补调查表只能做出简单肯定或否定的不足。适用于内部控制程序比较简单、比较容易描述的小企业。但有时文字表述显得比较冗赘,不利于为有效地进行内部控制分析和控制风险评价提供依据。

(3)流程图。流程图是用符号和图形来表示企业经济业务和文件凭证在企业组织机构内部有序流动的文件。它能很清楚地反映出内部控制的概况,可使人直观地看到内部控制是如何运行的,从而有助于发现内部控制中的不足之处。

二、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评

1.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试标准

(1)分析其全面性和完整性。看其是否从实际出发,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控制体系,且体系内种类控制互相衔接、制约,最大限度地覆盖了本单位生产经营管理及财务收支活动的全过程和主要方面,无遗漏、无空白、无相互矛盾之处。

(2)分析其责任性和可控性。看其是否体现责任原则,真正落实了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使业务经办人责、权、利相结合,既充分调动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又做到管而不死、控而不乱。

(3)分析其适度性和可行性。看其是否符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符合人们的认识水平和管理水平,控制制度是否确实可行,被干部群众所认同并能得到切实的落实,将会计核算中的错弊降至最低程度。

(4)分析其科学性和严密性。看其是否先进合理,控制的内容和形式是否保持一致,控制制度是否简明易懂、易操作,操作使用中有无手续繁琐、程序不明、口径不当等情况,有无明显的空子可钻,控制制度有无误导等。

2.怎样进行内部控制的测试

内部控制的测试一般有业务测试和功能测试两类。所谓业务测试指查账人员按业务的类型,对单位重要的经济业务进行检查,以判明该业务是否按要求进行了准确无误的控制;所谓功能测试是指对内部控制功能进行抽样检查,即对业务关键点的[来自www.Lw5U.coM]控制作用的发挥情况进行检测。内部控制的测试通常采用的方法有:

(1)观察法。即到工作现场观察工作人员处理业务的情况,了解业务处理过程是否遵守了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

(2)实验法。选择有关业务进行分析,重新实施,以判断有关业务人员是否遵循了内部控制制度。如,是否重复执行有关发货手续,看仓库管理部门有关业务人员是否遵循有关清点、计量、记账等发货的程序,各项审核、检查工作是否确实执行,对不合理、不合法的发货、领货是否进行了必要的把关。

(3)检查证据法。即检查与业务有关的凭证和其他文件,沿着这些文件和凭证所留下的业务处理的踪迹进行检查,从而判断业务处理是否按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进行。

3.通过对上述重点内容的分析评价之后,就可对其内部控制的可信赖程度做出适时和恰如其分的评价。

对于内部控制的评价结果可分为三个层次:

(1)高信赖程度。即具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并且均能发挥作用,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所发生的错误降低到最小程度。可以较多地信赖和利用内部控制制度,相应地减少对账、证、表、单的查对工作程序的数量和范围。

(2)中信赖程度。即内部控制较为良好,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有可能影响会计记录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应区分不同情况,决定扩大和缩小对账、证、表、单的查对范围,增加或减少样本量(在抽样查帐的情况下).追加或补充既定的查帐程序。

(3)低信赖程度。即重要的内部控制明显失效,大部分经济业务及其会计处理处于失控状态,经济业务的记录经常出现差错,从而对内部控制难以依赖。查账人员要放弃对内部控制的信赖,扩大账、证、表、单的查对范围,增添、完善、修正和补充原有查账程序,改变原查账方法(将抽样查账改为全面检查等),启用新查账技术,以取得充分、适当的查账证据,形成查账意见。

对被查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实质上是对被查单位的风险控制做出评价,是对查账的策略做出调整,对后续查账活动的基本定位,查账人员决不可忽视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