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扩容后长三角地区的SWOT分析
杂志文章正文
扩容后长三角地区的SWOT分析
发布时间:2024-07-01        浏览次数:44        返回列表

[摘要]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崛起,长三角凭借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逐渐成长为中国最具有竞争力的区域之一,其对外集聚和扩散的能力不断增强,由此也产生了拓展经济活动空间的内在要求。本文就扩容后的长三角城市群区域,谈谈长三角的优势、劣势,及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长三角地区扩容SWOT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中国经济增[来自WwW.lw5u.Com]长中最具有活力、最具增长潜力和最具竞争优势的区域,是我国三大城市群(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之一,甚至被简·戈特曼称为是“崛起的世界第六大城市带”。该区域位于长江人海口及杭州湾,包括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嘉兴、南通、扬州、绍兴、宁波、舟山、台州、泰州、湖州16个地级以上城市,同时。2010年3月,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次市长联席会在浙江嘉兴召开,会议宣布,长三角核心城市群扩容,成员由此前16个增至22个,吸收盐城、淮安、金华、衢州、合肥及马鞍山6个城市正式“加盟”。至此,由横跨三省一市的22个城市共同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一、长三角地区的优势( Strength)

1.自然地理环境优势

长三角区域位于中国海岸线的中部地区,是长江的人海口,海河相连,水上交通运输便利。据统计,长三角区域拥有的海域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和海岛岸线共计长达8200多公里。另外长三角地势低平,腹地广阔,土壤肥沃,气候宜人,水源充足,有利于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2.经济要素汇集优势

长三角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对资本金、高新技术、人才资源等生产要素具有不可抵御的吸引力,从而成为资金流、技术流、人才流和商品流的高度聚集地。因此,资本富足、技术革新与人才汇聚的有效密集撞击,形成了长三角地区的要素汇集优势,并使得该地区迅速成长为中国最重要的要素增值聚集核心。

3.规模效应优势

目前,长三角地区己初步形成了企业集群、产业集群和市场集群三者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内在共生关系。比如,上海以区域性要素市场群聚为中心,集聚着一大批相关的产业链。又如,拥有中国“区域特色经济”称号的浙江省,有286个年成交额过亿的专业市场;有306个产值过亿的特色产业,经济创收达2664亿。由此可见,这种企业集群、产业集群和市场集群的三位一体共生集合体,给长三角的集聚与辐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长三角地区的劣势( Weakness)

(1)首位城市聚散效应不明显

上海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首位城市,在聚集力与扩散力方面功能发挥与伦敦、纽约、东京等国际大都市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如2010年上海的GDP占全国GDP总量的5.2%,而伦敦占22%。纽约占24%,东京占26%。其次,2010年,上海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为64.7%,三产占30.93%,上海的经济主要还是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为辅。而伦敦、纽约、东京均在80%以上。

(2)行政区划模糊导致内耗严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际性的城市群正朝着区域政治经济一体化的方向迈进,而长三角分属三省一市,共有22个城市,行政隶属关系较为复杂,地区保护主义也比较盛行,因此,地区间的协调难度很大,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矛盾。如地级市与县级市自成体系,各自为政,按管辖范围来组建行政区域经济运行模式。

(3)产业结构趋同现象严重

由于长三角地区长期以来行政分割,导致了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缺乏系统的规划协调,各地区的产业政策和产业布局自成一体,城市间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分工模糊不清,从而造成产业同构现象严重。如,2010年长三角产业同构性,软件产业达84%,纳米材料达47%,集成电路达36%。

二、长三角地区的机遇( Opportunity)

1.后世博契机的延续

随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后世博效应已经完全无法忽略,我们可以借助后世博之风,做大做强长三角各城市的旅游产业,通过长三角各城市与上海世博会的积极接轨,共享世博会带来的成果,放大后世博效应,使后世博的“磁场”引力不仅仅作用于上海,而且实现能量扩散,把影响力辐射到整个长三角范围。

2.区域一体化的深化

继党中央、国务院作出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战略之后,“十二五规划”又把长三角定位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据了解.2010年国家发改委将编制和出台促进区域一体化规划,共同促进长三角城市群发展及长三角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相关政策措施,进一步形成“未来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将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3.全球经济化的进一步发展

进入新世纪后,全球化的步伐正逐渐加快,城市的中心集聚作用、枢纽桥梁作用和媒介传播作用显得尤为突显。许多跨国公司纷纷先后到上海投资,设立地区总部,以便于管理协调它们在亚洲的业务。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上海逐渐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焦点,特别是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带来了更大的发展契机,更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抓住了这个发展的机遇,推动长三角的发展就成为长三角城市群站在国际性经济大潮的潮头机会。

三、长三角地区的挑战( Threat)

1.与环渤海、珠三角地区的竞争日趋激烈

目前,随着环渤海和珠三角两大城市群的战略目标调整,在新的区域经济战略格局下,环渤海的潜在资源开发优势和区域一体化势态与珠三角的重型化内源型趋势和空间扩张趋势,都对长三角的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构成了极为严峻的挑战。

2.发达国家贸易壁垒的阻挠

长三角地区以发达的外向型经济著称,外贸已成为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杠杆之一。然而大量存在的中小外贸加工企业提醒我们,目前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大部分还处于整个价值链的底端,使得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大多利润流向国外,还经常因为产品技术含量低,抗风险能力差被欧美等发达国家所设置的贸易壁垒束缚。比如长三角地区的重要产业纺织品出口,在后配额时代仍受到发达国家的反倾销威胁,出处屡屡受限。

3.印度与东南亚劳动力优势的威胁日趋明显

近年来,针对中国对外企业实行“两免三减半”的优惠税收政策,越南出台了诸如“五减七减半”等更为优厚的税收措施,而柬埔寨[来自www.lW5U.coM]则颁布了更为自由开放的市场经济政策,吸引走了不少外资,导致了长三角吸引外资的增速出现了历年来少见的集体回落,如201 0年,浙江的外资合同签订量和实际到位外资分别同比下降9.5%和1.4%;上海实际到位外资增速达历年来最低水平,仅为0.7%:特别是江苏,由于主要靠外向型经济拉动经济增长点,严重导致了外商直接投资签订项目数同比下降了13%左右。这对于目前正努力通过吸引大量外资的长三角地区来说可谓是一种不小的威胁。

4.产业结构调整的难度加大

金融危机过后,为了谋求全人类的福祉,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全球经济都在向低碳型经济转换,主要以新能源开发利用为代表的产业结构调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的时期,一些高碳产业仍然是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更为严重的是,受资源条件的限制,我国的能源结构单一,主要以煤碳为主,在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上有限。因此,中国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降低生产领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纵观长三角城市竞争力现状,既有显著的竞争优势,也有不容忽视的劣势,既面临着发展的机遇,又面临着各种挑战。但是只要能够以优势力量为基础,弥补劣势,同时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提高产业竞争实力,就能够推动长三角区域城市竞争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