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新形势下企业统计指标体系的完善
杂志文章正文
新形势下企业统计指标体系的完善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8        返回列表

郑慧君 大连市金州新区农机管理服务中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迅速发展,企业经济统计工作在国家的统计体系中的作用也愈加重要。文章从企业统计的构成出发,论述了完善企业统计指标体系的重要意义,然后针对企业统计指标体系现状的不足提出了完善建议。

[关键词】企业统计指标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迅速发展,统计核算在会计核算、统计核算、业务核算体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作为国家统计中的重要分支,企业统计在经济运行中将展现更加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企业的统计指标不仅要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生产、经营、销售)的全貌,而且要反映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人员素质和发展前景,能够全面衡量企业的现状、发展和能力。因此,不断完善企业统计指标体系是[来自wwW.lw5u.coM]新形势下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企业统计指标体系的构成

企业统计指标体系主要由以下四部分组成。

1.生产经营指标

生产经营指标是企业经济统计的基础,主要包括劳动者指标和劳动对象、生产要素指标。劳动者指标主要有职工构成指标、全员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时间利用指标、工资总额和平均工资指标。劳动对象及生产要素指标主要有生产设备数量、构成及利用指标;原材料采购、消耗和实际利用指标;能源消耗及利用效果指标。

2.资金管理指标

企业资金管理指标主要分为财务指标和投、融资指标三部分。

财务指标包括收入、成本和利润三方面。收入方面主要为资金、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的数量、构成、利用指标;成本方面有生产成本、经营成本、销售成本、总成本等指标;利润方面主要有营业利润、销售利润、总利润指标;此外,还有企业资金周转、资产流动、偿债,营运、盈利等方面的能力的分析指标。

投资指标主要有投资数量、构成、所占比例以及投资的风险回报评估、投资回收期等。现代企业大部分都需要依靠筹资、借贷的资金来作为生产经营的启动资金,相应的融资指标主要有筹资量、构成、筹资成本等。

3.技术水平及创新指标

企业技术水平指标主要包括企业技术投入、引进、利用更新能力指标。创新能力指标主要包括创新投入、创新成本、创新成果及收益等指标。

4.企业市场竞争力指标

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指标主要有产品与服务的需求、供给、质量、市场占有率指标,企业形象、消费者信赖程度,竞争对手动向,扩大市场销售战略等指标。

二、完善企业统计指标体系的意义

1.为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提供定量基础

企业的管理决策者根据市场对某项产品的需求和生产管理需要,首先需要了解企业各生产要素的占有情况,然后组织生产,并选择分销渠道实现产品价值。

2.为企业建立市场竞争力提供科学依据

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一直处于竞争过程。为占据产业的最佳位置,企业就必须能够分析竞争的来源以及自身的擅长与不足,从而明确自身的竞争力。因此,企业必须经常对同行甚至跨行竞争者(包括潜在的)的经营情况,特别是主要竞争对手的生产规模、市场占有率、价格、经营策略等进行分析,使企业发展处于不败之地。而这有助于企业统计指标体系来完成和实现。

三:当前企业统计指标体系存在的不足及完善建议

现行的企业统计指标体系还不够完善,不能满足企业经营决策的需要,只是为了满足宏观经济管理服务的需要。反映企业经营、销售情况的统计指标体系还不够完善,不能满足企业决策者对企业经济效益、经营状态和发展趋势等决策判断的需要。因此,统计工作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发挥的还不够。笔者建议应从以下着手,对企业的统计指标体系进行完善。

1.完善企业统计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企业统计指标体系不仅要使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得到全面反映;还要注重计量产品和定量分析产品服务;着眼于新经济企业的发展,企业统计指标体系还要注意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全面反映资金周转的全过程,不仅满足企业微观管理还要能适应国家宏观管理。

2.完善企业统计指标体系应解决好指标设置和运用问题

首先企业要设置适应本企业管理需要的,能够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运行情况的基本统计指标。包括投入、产出、效益三个方面的指标体系[来自WwW.Lw5u.com]。

其次,根据企业经济活动过程中的需要,设置某些专题性指标体系。这些专题性指标体系可以利用企业基本统计指标加以科学组合,同时还要增补一些必要的专门指标共同组成新的指标体系。但是要注意新的指标体系一定要同时满足既与政府统计要求接轨,又要与本企业的基础工作衔接的要求,从而有利于分解到科室和班组,与经济责任制考核相配套。

第三,企业统计指标体系要格外重视投入产出、生产营销、市场开拓、资金周转、资本保值增值、科技创新、资产效益、人员素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指标。尤其是一些高新技术产品,其技术设备的装备水平和人才、资金优化等方面的指标尤其关键。

3.完善企业统计指标体系应保证统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

企业统计基础工作包括计量、检测、定额、价格、原始记录、统计指标体系、统计台帐、统计标准、数据质量控制规程及规章制度等。它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企业统计任务,实现企业统计职能的基础和手段。企业统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是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必然要求。

4.完善企业统计指标体系应正确处理会计、统计核算指标的统

在统计实际工作中,其指标主要来源于会计核算资料。会计核算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济损益方面进行核算,统计核算则以会计核算资料为基础,采用统计的方法对企业经营成果进行再统计分析,以实现对企业前景的预测分析。因此,企业的会计、统计核算制度应在指标含义、口径范围、计算方法等方面进行统一,避免出现会计、统计核算信息重叠和相互矛盾现象。

总之,在企业管理活动中,统计是计划、监控、决策的一个有效工具。面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如何构建企业经济统计指标体系,还有待于不断完善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