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浅析后危机时代产物一主权债务危机
杂志文章正文
浅析后危机时代产物一主权债务危机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73        返回列表

尧悦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

[摘 要]在经历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2009年的主权债务危机让全世界都变得提心吊胆,在后危机时代,主权债务危机屡屡发生,对此,我们应该如何认识?我们又能从中学习到什么?我[来自wWw.Lw5u.coM]们应该如何防范主权债务危机?本文就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原因、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警示中国应该在恢复经济的进程注意主权债务问题。

[关键词] 主权债务危机 资本过度扩张 金融危机 警示

一、引言

一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正在全球蔓延。由此暴露的主权债务危机也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

2008年至2010年间,冰岛、迪拜、希腊等国相继发生主权债务危机。

面对屡屡发生的主权债务危机,了解其实质内容,分析造成各国主权债务危机的原因,对世界其他各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主权债务危机的原因

1.金融业扩充过度

金融业扩充过度,流动性过剩,银行和大商家纷纷涉足高风险投资。

例如,上世纪90年代中期,冰岛开始大力拓展虚拟经济规模,其银行开始效仿西方大国的国际投资银行,在国际资金市场大量借入低利短债,投资次级按揭等获利高同时也是高风险的资产,从而获得巨[来自wwW.lw5U.com]额的利差,为此冰岛三大银行所欠的外债超过1000亿欧元,为当前金融危机埋下隐患。

2.金融创新与“金融大鳄”的对冲操作

2001年,希腊为满足进入欧元区的两大指标:预算赤字不能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负债率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求助于美国投资银行“高盛”。高盛为希腊设计出一套“货币掉期交易”方式,为希腊政府掩饰了一笔高达10亿欧元的公共债务,从而使希腊在账面上符合了欧元区成员国的标准。

这一被称为“金融创新”的实质是,高盛实际上借贷给希腊10亿欧元,但这笔钱却不会出现在希腊当时的公共负债率的统计数据里,因为它要十至十五年以后才归还。希腊有了这笔现金收入,使国家预算赤字从账面上看仅为GDP的1.5%。

与此同时,高盛为防止自己的投资打水漂,便向德国一家银行购买了20年期的10亿欧元CDS“信用违约互换”保险,以便在债务出现支付问题时由承保方补足亏空,至此,高盛就将在这场交易中的风险完全转移回欧元区。

3.经济政策的错配

欧元区各成员国实行同一货币制度,具有统一的货币政策,但欧盟却没有统一的财政政策,形成政策错配。所以在遭受外来冲击时各国只能更加倚重财政政策,容易造成赤字和债务负担普遍超标,危机刺激政策使债务更加凸显。

4.高福利带来道德危机

在后危机时代,欧洲的自愿失业率非常高,因为有着高水平的福利——失业补贴,人们都不愿意去做辛苦的体力活。

这样的道德风险引发很多居民宁愿不工作以领取补贴,导致GDP进一步下降,政府财政收入进一步收缩,在财政收入下降的同时,财政支出仍然保持在高位,必定导致信用恶化,引爆债务危机。

5.经济一体化面临的各种障碍削弱了政策的作用

尽管欧盟作为一个整体的经济体存在,一体化面临的经济发展方面的差异,政治、语言等差异造成的障碍,削弱了政策的作用。

三、主权债务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

1.金融市场动荡或将加剧。

在主权债务危机频频出现后,全球股市纷纷下挫,道琼斯大跌近3%,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蓝筹股指数分别下跌了近6%和5%,亚太股市也大跌。

汇率市场动荡进一步加剧,美元强势反弹,伴随的是欧元的大幅走跌。

债务问题还波及到大宗商品市场,原油价格大幅下挫,基本金属纷纷收跌。

2.国际资本流动将更加紊乱。

欧洲债务问题爆发之后,在发展中国家寻求高收益的国际资本寻求避险重回美国的迹象十分明显,美国国债长期收益率不断走低。资本流动的群体行为可能导致全球信贷市场出现结构性紧缩,即欧洲国家融资困难,而资本重回美国趋势愈发明显。资本流动的紊乱将加剧。

3.全球经济复苏将放缓脚步

IMF预测,只要欧盟各个经济体的经济走势大相径庭而且财政协调机制无效,那么债务问题很难短期内就能解决,欧洲经济可能就难以真正复苏,更值得注意的是,公共债务利率迅速提升,欧洲面临政策两难,如果继续经济刺激,债务将进一步上升;如果退出经济刺激计划,经济复苏进程将受影响,这意味着欧洲国家的复苏将是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日本、美国等政府也面临持续的政策两难问题,尤其日本经济复苏前景十分暗淡,全球复苏的步伐难以加速,甚至会放缓。

4.使得银行业的风险问题再次成为焦点

次贷危机提醒我们加强风险管理,而风险管控不足则是迪拜危机为这一教训添加的又一例证。除了国外许多私人投资者,迪拜危机还直接打击了不少注资阿联酋的外资银行,推高了阿联酋尤其是迪拜的泡沫。这些在金融危机中跌落马背的金融机构再次受到牵连,值得业界深思,应引起各国监管当局的高度警醒。

四、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的警示

1.警惕“中国式的主权债务危机”

所谓“中国式的主权债务危机”,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这个危机。

从此番欧元区希腊等国出现的主权债务危机我们可以认识到:源于各种需求,政府本质上是有主动负债的愿望的。

这对今天中国地方政府的负债行为有着警示意义。当今中国地方政府根深蒂固的“GDP考核观”,各地政府为保证当地对整体GDP的贡献度不惜借入资金,导致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平台出现了7-8万亿的债务负担,相当一部分信贷投到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长线项目里,长时间不产生收入。这对未来中国经济肯定是巨大的隐形风险。

所以,“中国式的主权债务危机”,不是中央政府的,是地方政府的危机。

2.经济发展不可脱离实体经济

迪拜债务危机的爆发源自金融市场泡沫膨胀,脱离实体经济。其房地产泡沫在热钱不断涌入、金融市场完全开放的情况下越来越膨胀,最终由于金融危机,引爆了泡沫的破灭。

中国当前的房地产和迪拜危机爆发前有一定的相似度,尤其是海南地区的房地产,自从三亚旅游经济区建立以来,以三亚为代表的海南的房价被炒到一个严重脱离实体经济的高位,而此次迪拜危机的爆发无疑为中国敲响了警钟,要及时矫正这样的脱离。

3.发展中国家面临加入共同货币区选择时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

共同货币区具有简化流通手续、降低交易成本、增强外汇稳定、促进资金流动等优点。

但是,根据20 世纪60 年代基于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的争论美国经济学家蒙代尔提出的“最优货币区”理论,一组国家在具备一定条件的基础上可以组成货币区, 在经济趋同的基础上实行单一货币。最优货币区理论认为只有成员国在资本和要素流动性、经济开放度、经济互补性、市场一体化、政治文化制度等方面趋同的情况下,加入共同货币区才可能带来最大的福利增进,在条件不成熟时勉强加入可能得不偿失。

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关于亚洲成立共同货币区乃至设立“亚元”的呼声一度高涨,但这次爆发的欧洲债务危机给这种热情降温不少,发展中国家想要建立共同货币区还需谨慎。

4.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必须立足国内,在此基础上争取外部的支持

冰岛、希腊、迪拜的情况,无一不是依赖外部融资的典型。这样的经济最大的风险在于一旦外资撤资退出本国市场,必定对国内经济造成冲击,只有从根本上改变导致本国发展困境的政策弊端,才能真正获得国内、国外投资者的信任,进而赢得市场的尊重。仅依靠外资援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发展的问题,且外部援助常常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

所以,中国应该加快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扩大内需,减少对外资的依赖,从根本改变本国的经济实力,增强本国抵御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敏:冰岛.国家破产?.世界知识,2008( 21)

[2]黄梅波:熊爱宗.迪拜债务危相:原因、走向与影响.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0( 1)

[3]郑联盛:迪拜和希腊的“裸泳”闹剧.中国报道,2010(1)

[4]荣跃:警惕“中国式的主权债务危机”. 和讯财经,http://forex.baidu.com/2010-04-15/123351063.html,2010.4.15

[5]蝴蝶振翅希腊危机将颠覆汇市平稳格局. 凤凰网财经,http://finance.ifeng.com/forex/hsfx/20100409/2028464.shtml,2010.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