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社区到城市社区——以昆明市官渡区社区工作为例
杂志文章正文
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社区到城市社区——以昆明市官渡区社区工作为例
发布时间:2024-07-01        浏览次数:45        返回列表

白志红 昆明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本文为“官渡区人才发展战略”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昆明城市化进程推进官渡区由乡村向城市转变,促进其基层管理由乡村管理向社区管理转型。本文拟从两种管理的差异、社区管理者基本素质、社区管理的困难及党的组织部门在社区干部发现、培养、使用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研究乡村管理向城市社区转型规律,促进社区工作更好发展。

[关键词] 乡村管理 社区管理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中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城市化是这一经济成就的重要途径。城市化过程中,城郊土地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不断被征用,导致基于土地的城郊农村社会发展中断,农民转化为城市居民。这一结果促使延续多年的基层管理模式发生变化,在昆明市官渡区这一变化具体化为前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转化,社区管理职能由“管”向“服务”转化,社区管理者由“官”向“公仆”转化,党的组织由单一领导向引导、服务、多元化转化。

一、快速推进的城市化凸现了两种管理的差异

1.农村社区管理

农村社区以农村为空间,社区组织主要由居于本地的居民组成,他们以农业生产为职能,社区管理以风俗、习惯、村规民约为原则单一、稳定是其特征。历史上的官渡区是一个农业为主的行政区,各级行政管理的重点在农业生产。官渡区的农村社区管理工作有如下特点:第一,社区管[来自wwW.lw5U.com]理者习惯于农村生活方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其工作时间特点,行政村是其工作的空间,处于此时空中的村民是其工作的对象。第二,管理者大多数沿用农业文明管理方法,以管理者事无巨细的“管”及被管理者的服从为基本工作方法。第三,管理对象为村民,以村为单位,范围有限,对象单一,管理方式以村民自治为主。第四,管理的社会基础为血亲熟人,管理者遵循风俗、习惯、村规民约完成管理,方式粗放、简单。第五,管理强调管理者的个人因素,管理者以身作则,以个人魅力影响、吸引他人,实现管理目标。

这些特性在以农业为主的乡村社区管理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足以调动每一个基层管理者的积极性,保证其完成管理任务。但是当农村向城市转化,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换,官渡区由城郊被纳入主城区,以工业强区、基层管理进入城市社区形态时,上述优势不再,其中一些甚至可能成为城市社区管理的障碍。

2.城市化社区管理

城市化社区以城市为中心,社区成员构成复杂,成员职业多样,社区管理以法律、法规为原则,复杂、变化是其特点。相对于农村管理,社区管理有如下特点:第一,工业文明以平等为前提,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基于同一基础,强调以双方的利益满足为条件,不存在无条件的管理与服从。第二,城市基层管理的公共性决定了管理范围的扩大,内容的丰富,对象的复杂。这一点在官渡区各社区表现为:管理范围上既要管以基础设施为代表的物质文明建设,又要管以社区文化建设为中心的精神文明建设,还要管以保一方平安为内容的制度文明建设;管理内容上既要完成各项事务性任务,又要创造性工作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管理对象上既有原住居民,还有中央、省、市属企业及其组织,更有大量暂住、流动人口。第三,社区管理以公民为管理对象。陌生、流动是其特点。管理要求精细、规范。粗放、简单的工作方式受到被管理者的抵制、反抗。第四,社区管理以规范、原则为基础,管理者个人魅力有限,制度是实现管理目标的重点。第五,社区管理重点是服务,既要为小区居民提供日常服务,也要为辖区组织提供行政服务。

综上所述,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具有本质的差异,从前者到后者要求社区管理者从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工作内容上实现根本转变才能做好社区工作。

二、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转化的困难

1.社区服务对象扩大

城市社区服务对象多样,有原住居民、上级行政机关、大量暂住和流动人口及辖区中央、省、市企事业组织,服务内容繁杂。对上级行政机关,社区要担负大量行政工作,完成诸如计划生育、低保户认定等日常工作;对广大社区居民,要提供从衣、食、住、行到生、老、病、死的日常服务。社区工作是多头上级管理及多头社区居民服务的枢纽。社区管理处在最基层,承担了许多社会功能。一是公共管理功能。治安混乱、警力不足时大多数社区自己筹钱建立巡逻队等组织,弥补警力的不足。二是行政单位任务。每一社区要服务众多行政职能部门,这些部门的工作像千万条线,最后都要通过社区这一根针完成,因此绝大多数社区干部疲于应付上头无力考虑其自身发展。

2.社区服务者年龄、学历、性别结构不适应城市社区要求

社区管理干部由村干部转换身份而来,他们的年龄、学历、性别结构难以适应城市社区要求。农村社区选举干部以稳重、有威望、一定的社会阅历为主要条件。能满足这些条件的多为中老年人,所以转换身份后的社区干部年龄普遍偏大,学历偏低,大多只有初中及以下学历,少数有高中学历,仅有个别人通过夜、函大等形式接受了高等教育。此外,基于农村社会特点城市社区干部队伍以中老年男性为主,妇女干部、青年干部少,作用有限。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性别结构不合理成为城市社区管理的人力资源困境。

3.社区干部观念转变刚刚开始,社区工作认识模糊

许多社区干部认为由农民到居民仅翻换了一下社区门口的招牌,身份的转换并未引发传统生活方式的根本改变,他们不清楚社区与村委会的根本区别在哪里。因此认识、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仍沿用传统的、农村的,从城市的角度以市民眼光看待社区问题的意识刚萌芽。现实中他们常感叹:“现在工作太难了,不如以前好做。社区里大单位不理你,小单位麻烦你;有事来找你,无事不料你;困难甩给你,好处不给你;老弱病残需要你,健康男女不理你,随时还要吓吓你,上级领导个个盯着你。”从这些感叹中可知:社区管理者对社区工作的认识存在如下模糊之处:首先,城市社区定位不准,套用农村社区定位,将自己置于管理者位置,从“管”出发看待社区成员。其二,不了解城市社区工作范围,工作仍限于村委会工作职责之内。其三,不了解城市社区工作方法,沿用农村社区村委会“管”的方法,而非“服务”的方法。最后,社区工作无重点,日常琐事缠身,“服务”尚未成为工作重点。

4.社区基层干部选举有滥民主的苗头

社区基层干部是实现各项方针政策,和谐社会建设及地方经济发展的基层力量,其政治、思想素养及个人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实现及基层政权的巩固和发展。因此选举那些既能充分理解党中央及地方政府一系列方针政策,又能充分代表广大社区民众意愿,有能力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人作为社区干部,既符合党的干部政策,又能体现民意。但现实中一些社区干部的选举并非如此,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个人基本素质受到社区民众质疑、网上通缉的人当选为社区干部。这一现象的出现有多种原因,主要是:农村家族势力在一个社区占绝对优势;社区居民小团体利益诉求;社区利益与国家利益冲突;社区干部综合素质的高低;共青团、工会、妇联等群众组织的工作与支持欠缺;上级党组织、政府的认可、培养、使用、支持有空白。

受上述原因影响,一些社区基层干部选举过程由大民主演变为滥民主,被选举出来的社区管理者既不能代表民众意愿,也难以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

三、干部素质是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转换的重点

由农村社区转化来的城市社区一般拥有集体经济权,此类社区管理具有二重性特点:以服务的形式承担行政管理之责,以一方经济管理者身份运作集体经济,即社区是服务与管理的二重统一体。所以此类社区对其干部的要求有别于其他城市社区,他们既要会服务又要能管理。

1.一定的政治素养和基层管理能力

社区干部是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得以实现的基层力量,是社会和谐的基本维护者。其政治素养、基层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实现及社会和谐发展。因此政治素养、基层管理能力是社区干部的基本素养之一。社区干部的政治素养和基层管理能力包括对国家政治形势的感悟力;理解党的方针政策的能力;向社区公众传递党的方针政策的能力;发动、团结群众,推动一方发展、和谐一方社会的能力;调[来自wWW.lw5u.coM]整基层关系、化解基层矛盾的能力;社区工作的学习、操作能力;不同服务对象的沟通、交流能力。

2.一定的经济素养和驾驭一方经济发展的能力

由农村社区转化而来的城市社区绝大部分拥有集体资产,社区必须承担集体资产增值、保值工作。调查显示:凡是社区干部经济素养和市场经济驾驭能力强的社区,集体资产不仅保值而且增值,反之集体资产则缩水,甚至使社区陷于经济纠纷。从改革开放及城市化以来的集体资产运作情况看,具有一定经济素养和驾驭市场经济发展能力应当成为城市社区干部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社区干部的经济素养和驾驭市场经济发展的能力包括: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学习、应用能力;国际、国内经济走向的认知能力;关于市场、商品、资本的理解能力;健康经济环境的提供、维护、提高能力;企业经营管理的引导、服务能力;预防经济纠纷,化解经济矛盾,维护经济秩序的能力;新经济增长点、市场经济新模式、新流程、新思路的发现、宣传、促进能力;生产资料各要素的整合能力。

3.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心理素质

社区干部的工作繁杂、量大,每天既有宏观内容又有微观内容,从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视察,接受省、市、区领导的工作指导到直接面对社区公众,服务社区公众,化解群体事件等事无巨细,繁杂而劳累。因此社区干部应当具备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心理素质:年龄25-55岁,其中25-35岁占总人数25%,35-45岁占总人数50%,45-55岁占总人数25%,社区领导班子年龄构成应当是标准的棱型结构;男女性别比为2:1;受教育程度大专及以上。其中大专生占20%,本科生占50%,硕士生研究生占20%,博士研究生占10%,专业不限;受过基本的心理疏导技能训练,有能力应对自己及周边人群的心理波动;个性开朗、善交流,具有一定感召力,能团结周围人群实现共同目标。

四、组织部门的具体领导是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转化的关键

社区干部是党的方针、政策得以实现的重要力量,应当纳入组织部门的日常管理之中。依据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党的组织部门在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中承担着宣传、指导角色,承担着发现、培养责任,起着防止滥民主出现、保证民意代表产生的作用,承担着指导社区工作,避免重大失误的重要角色。

1.宣传社区干部,引导社区干部

调查显示:许多由村委会转型而来的社区干部希望做好工作,不辜负居民们的期望。但是缺乏宣传、引导和培训,这些干部无奈地沿用村委会管理理念和工作模式,不仅没有做好工作,还引发了一系列矛盾,影响了社区的和谐,违背了工作的初衷。他们的成长需要宣传和培训。党的组织部门应当向其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及党的方针、政策,提高其政治素养,引导其由乡村社区管理者向城市社区管理者转化,为其完成工作任务奠定思想基础。

2.发现、培养、推动社区干部成长

社区干部有一个发现、培养、成长的过程。调研中我们常听到社区干部抱怨:上级对我们使用多,关心爱护少。“有事就想起我们了,无事就忘记我们”、“他们有事找我们,我们有事找不着他们。”抱怨表明社区干部希望党的组织部门帮助他们了解社区工作的基本理论和模式,帮助他们成长,实现农村社区管理者向城市社区管理者的转化。

3.引导社区工作,避免重大失误

社区工作对许多由农村社区转化而来的城市社区干部而言是新工作,无经验、缺理论使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倍感压力,许多良好的出发点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引导社区干部工作,避免重大失误是当前众多城市化进程中前农村社区干部的要求和希望。

4.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防止社区干部选举出现滥民主

目前社区干部选举中出现了一些苗头:大家族势力以人数左右选举,实力人物以经济左右选举。此类选举产生的社区干部既不能充分代表民意,也很难充任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贯彻者角色,许多人演变成某一小集团私利的代表者。这显然违背了民意,滥化了民主。对此民众希望党的基层组织发挥作用使代表民意的社区干部当选,保证民意的真正实现。

组织部门的上述工作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的那样:通过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为社区人才营造干事业、干好事业、干成事业的舞台,促进社区人才成长,促进社区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官渡区政府工作报告 [R]2006

[2]李喜景、白志红、李黎山 官渡区人才发展战略[R]。2007

[3]张一驰:人力资源管理教程[M].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