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浙江经济起飞过程中的技术积累
杂志文章正文
浙江经济起飞过程中的技术积累
发布时间:2024-07-01        浏览次数:48        返回列表

李杰伟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摘 要]本文主要考察了浙江经济起飞过程中几种特殊的技术积累方式,分别是通过引进机器设备实现的后发技术引进,国有企业的裂变带来的技术扩散,模仿和干中学。这些有别与传统的技术积累方式,是特殊时期存在的技术积累方式,也是一种自组织的模式。

[关键词] 浙江经济 技术积累 自组织模式

一、引言

1978年到2000年可以界定为是浙江经济起飞的时间,这段时间内浙江经济飞速发展,技术水平进步很快。然而这段时间浙江的教育水平、研发投入等并没有出现巨大的变化。甚至以传统的方式如教育、研发投入、研究人员等为参数分析技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示,浙江技术对经济的影响为负数。因而我们有必要考察浙江经济起飞过程中特殊的技术积累方式。这段时间技术积累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后发的技术引进;裂变和国有企业的技术扩散;模仿;干中学。不同于传统的技术积累方式。

二、后发的技术引进

这类似于后发优势的获得。主要通过设备的引进来积累技术。改革开放初期,我们的技术水平已经落后于发达国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国外很多先进的技术都已经开始大规模使用,由此已经有了廉价的机器设备。这些设备比较先进的可以直接从国外购入,一般的设备在国内已经开始生产。由于浙江企业规模较小,没有实力进行自己研发;但由于技术差距,一般的技术对他们已经足够了。他们往往就是通过买入更加先进的设备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高技术水平。设备引进之后,通过对设备的操作的熟练,通过对设备的简单维护、修理,工人的技术水平也由此上升。

三、裂变和国有企业的技术扩散

国有企业的技术转移是民间经济技术的主要来源(陈建军,2000)。还有一种比较普遍,影响比较大的技术扩散方式,就是国有企业或者集体企业的裂变。1978年之前,企业大部分为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但是工人却是有经营头脑和强烈致富冲动的民间普通老百姓。当政策开始逐渐松动[来自wWW.lw5u.coM]的时候,就有一些有技术的和有市场渠道的经营人员出来自己经商办厂。由于特殊的经济背景,出来经商的人员往往有着高额的收益,这与国有或集体企业的低收入水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加之私营经济的风险在逐年降低,就有越来越多的经营人员走出来自己办厂。他们所经营的产品与原来企业生产的产品往往相差不大。这样就很容易在当地形成一个产业集群。原有的国有企业或集体企业是技术的最主要来源,对新的产业群的产生起到了“孵化器”的作用。温州韩田村的汽摩配产业群就是韩田村五七电器设备厂培养的四五十名工人1982年离厂办起家庭工厂之后逐渐扩散,形成的。温州著名的金乡铝塑标牌、工艺品产业群落也是由当时金乡镇的村办企业——金星大队文具厂裂变而来。台州著名的缝纫机产业群,由椒江第一工业缝纫机厂裂变而来;台州椒江真空泵企业簇群由浙江水泵厂裂变而来;医药化工行业由路桥民华肥皂厂裂变而来;坎门汽摩配企业簇群由玉环县坎门镇农机修理厂和机械试验厂裂变而来;杜桥眼镜企业簇群由临海大汾光学仪器厂裂变而来;天台橡塑企业簇群由天台胶带厂和三门橡胶塑料厂裂变而来。永康著名的电工工具企业簇群由当时国营电动工具厂裂变而来,锉刀产业群由古山的锉刀厂裂变而来。如此等等。虽然这些国有或集体企业几乎都已经倒闭或者被收购了,但他们当时的技术扩散对各个产业群的技术积累起到了关键作用。

四、模仿和“干中学”

技术积累的第三种方式是“干中学”,然后通过技术外溢相互模仿。一种设备的引入,一种技术的引进都有一个熟悉的过程,操作者要通过“试错”不断学习,从中发现很多相关的技术以及操作的[来自WwW.Lw5u.com]技巧,将技术或设备达到最好的使用效果。而每一个生产者都有一套自己赖以生存的技术,这些技术总是以某些方式向外溢出。比如一种产品由一个厂家生产出来之后,生产同类产品的厂商在看到产品之后往往就能知道技术的大概,就能开始模仿;而如果某个人首先生产了一种新的产品,并由此获得了丰厚的回报,那么其他的厂商就会迅速跟进。而这些技术还能通过亲戚、朋友、邻居、同乡以及有商业往来的朋友扩散开来,他们经常交流,每天讨论的就是“生意”,如何生产,谁家有什么好方法、好产品等等,这些非正式的经济交流在技术的扩散和模仿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技术通过模仿使一个经济体有了新的活力,就能够出现新的技术从而再在使用、熟练中再次得到“干中学”的好处,而每一个经济体新的成长都为下一轮的技术外溢和模仿奠定了基础。如此“积累循环”,好像是各种技术和操作在一个区域内重新不断地被优化、组合,从而创造出新的技术,然后又被优化、组合。而外界技术的引入则保证了这个整体的持续运转,防止“负熵”出现。

五、结论

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实力在不断增强,对专利的监管也更加严格,竞争的压力也对垄断性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在科研方面的投入日益增加,逐步走向主流的技术积累方式。但是在2000年之前,绝大部分的企业主要是以这几种方式积累技术。对于这些正在成长中的企业来说,每一个阶段所需要的技术都可以从这几种渠道找到,这是特殊时期经济体为了生存需要调动一切资源时所显示出来的特殊积累方式。这是一种生命的方式,也是一种自组织的模式。

参考文献:

[1] 陈建军.中国高速增长地域的经济发展——关于江浙模式的研究[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2] 史晋川,金祥荣,赵伟,等.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温州模式研究[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3] 史晋川,汪炜,钱滔,等.民营经济与制度创新:台州现象研究[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4] 王春光.流动中的社会网络:温州人在巴黎和北京的行动方式[J].社会学研究,2000,3.

[5] 王春光.温州人在巴黎:一种独特的社会融入模式[J].中国社会科学,1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