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中国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关系
杂志文章正文
中国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60        返回列表

■毕彦祯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

[关键词]经济增长人口增长人口老龄化

一、人口数量的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人口增长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当前我国劳动力人数增长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劳动力人数增长速度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呈反比关系,我国的大部分生产部门对新劳动力投入的吸纳度较小,有的部门甚至不需要新劳动力的投入。在此情况下,投入劳动力越多,劳动生产率提高速度越慢,越不利于经济增长。劳动力的供给格局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为主的现代产业结构转轨,从而很难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至于制约经济增长的质量。最后,闲置劳动力不仅是劳动力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还要别人来抚养,从而成为整个社会的负担。更为甚之,一部分劳动力因没有工作收入而沦为盲流,引发违法犯罪活动,扰乱社会秩序,从而破坏了经济增长所依赖的稳定的社会环境。

2人口增长对就业的影响

面临日益严重的就业压力,我国现在存在的失业问题是由于劳动力供给远远大于劳动力需求。劳动力的增长同人口的密度密切相关,人口迅速增长在经过15年左右的间隔之后,劳动力也随之大规模增加,远远超过了经济发展创造的就业机会从而引起了严重而持久的失业问题。我国人口到21世纪初已基本超过13亿,近期每年新增劳动力达1500-2000万人,其中城镇新增劳动力600万人,产业结构的变动还将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地区转移。体制转轨的深入又使传统体制下包容的国有企业冗员显现出来。但在劳动力需求方面,随着经济技术结构的推进,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吸纳能力不断下降,因而当人口大幅度增长,导致就业压力增大,这将是当前和未来半个世纪我国经济生活中长期困扰的问题。

3.人口增长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

国内生产总值是反映一国国民经济的生产规模及综合实力派的总量指标,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货物和服务的总价值。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有了较大幅度的净增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大幅增加.但是我国人口基数大,导致人均占有水平提高慢,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相比,差距不是缩小,而是拉大。随着我国基本国策计划生育的实施,我国人口控制现有了卓越的成效,已经步入惯性增长时期,加上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经济结构的日趋合理,经济增长速度将保持适度增长阶段,这样,人口因素对于各项人均占有水平提高的快慢已经没有前几次人口增长高峰时期的作用大,但影响还将持续下去,继续控制好人口增长速度,人均占有GDP就有较大提高,全国达到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有可能提前实现。

二、人口质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技术进步与人口数量并无必然的关系。特定人群的创新能力,主要取决于制度对创新的鼓励程度和人群的文化知识水平。与技术进步紧密相关的是人口素质大过于人口数量。因此,中国的人口问题,不仅在于人口数量的庞大,更在于人口素质的低下。大量的低素质人口的增长,不仅不能促进技术进步,反而会成为社会进步的负担。由于人口急速增长导致了劳动力的资本投资降低,劳动力素质的降低,对于经济发展不利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就现代的经济发展而言,具有大量高素质的劳动力是必要的。这样的素质包括文化素质、科学技术素质及身体素质,特别是科学技术素质和文化素质对于高速的经济成长来说是极其重要的。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中国国民的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素质较明显提高,人口的过快增长,加重了教育事业的负担,引起了教育和教育设施的不足,对劳动力的文化技术的提高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由于劳动力的资本投资过低,具有现代科学技术的熟练工人和科学技术者在数量上是偏低的。而以上这些劳动力的素质低成为制约中国劳动生产性提高的主要因素,影响了经济发展的速度。

三、老龄化人口的增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的老年人口有以下特点人口规模大,发展速度快,文化素质低,文盲半文盲比例高。由于历史原因,中国老年人口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人口老龄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增加了社会负担系数,还影响部分产业的发展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就一般来说,人口老龄化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阻碍作用,被抚养人口负担特别是老龄化负担的增大对于经济发展是不利的。将来在中国随着老龄化的发展,首先老年人口的增长加重国家财政负担,需要提供社会福利,老龄医疗,福利设施以及退休金等多种社会服务。从中国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准看,老龄者的家庭用品、消费品、医疗费及交际费支出的比例显著提高。将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由于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老龄者人均消费额减少,住宅建筑、电视机以及电冰箱等耐用消费品部门的需求量减少,这样人口[来自www.lw5U.coM]老龄化的消费减退效果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经济发展。最后人口老龄化对于个人储蓄也产生相当的减退效果,减少了资本积累。中国老龄者的实际收入一贯较低,他们的经济来源大部分是由子女提供的。这样随着今后经济的高速发展,伴随着人口老龄化,退休、退职的年龄人口的比例上升,老年阶层的储蓄倾向将渐渐减弱,导致了今后老年阶层的储蓄进一步呈现降低趋势量,同时还导致了供养这些老人的子女储蓄也下降。

需要说明的是,就人口本身的年龄结构而言.老龄化问题目前不能通过提高生育率的方法来解决。已有学者指出,老年人的人数完全是过去高生育率的结果,并未因现在推行计划生育、降低出生率、减少出生人数而有所增加。如果现在放松计划生育、提高生育率,势必会增加未来的老年人数。总之,虽然人口出生率不能无限制地降低,但目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中国决不能放松计划生育、提高生育率,那样只会让我国的老龄化社会长期持续下去,根本不利于经济的良性发展和经济增长。

四、经济发展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1经济发展对生育率的影响

由于过去我国整个经[来自wWw.lW5u.Com]济水平很低时,农业占主导地位,孩子可以早早参加劳动,所以生育子女能提高父母的收入,改善经济状况,同时也能在父母年老生病时提供保障。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孩子都能给父母带来正的效应,子女的数量和质量的增加都能使父母获得满足。自1991年以来,我国人口增长率显著下降,客观地说生育率的下降并非只归功于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社会经济发展也是引起生育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增长,国民可支配收入也相应增加。具体到单个家庭,经济的增长反映为家庭收入的增长,家庭收入增加,则生育人口的边际成本也相应增加:一方面,作为家庭收入来源的劳动收入增加,生育、抚养一个孩子需要占用大量的时间,显然,生育孩子的机会成本增加了;另一方面,随着收入的增加,养育一个孩子的各种成本也相应增加。比如,给孩子的吃穿住、教育投资的费用会相应增加。越是富有的家庭的人力资本投资也越高,因此,随着经济增长,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人口的生育率就相应地下降。

2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对农村人口出生率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影响人口出生率的除了我国坚持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的高低——低经济发展水平导致高人口出生率,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将使得人口出生率降低。即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与人口出生率的高低是负相关的。

五、结论

由上面分析可以得出人口和经济增长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和相互制约的关系。经济是人口存在和增长的基础,没有一定的经济条件,人口就不能存在和增长:人口是经济行为的主体.没有一定数量、质量、密度和结构的人口,社会经济生活也不可能存在和增长。但在两者的相互作用中,经济增长对人口增长起着决定性影响。经济增长通过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社会再生产环节.渗透到人口增长的各个主要方面,决定人口数量增长的方向过程,及人口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人口存在和增长提供物质保证。没有经济增长,人口增长就失去了长期维持的基础,不能长期维持。经济增长使人受教育的机会增加,受教育的程度提高,使劳动者的就业结构和就业机会发生变化。人作为社会的主体,是社会生产发展不可缺少的前提和要素。社会生产关系以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为基础,人口是社会生产关系的承担者.是人类全部社会生产行为的基础和主体。没有一定的人口,就不可能有任何社会经济活动,就不会有人类社会的存在。人口及其增长对社会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它能促进或延缓经济的增长。人口对经济的反作用是在人口和经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错综复杂的联系中实现的,主要表现在,当人口的数量、质量、密度和增长速度适应社会经济增长要求时,对社会生产力、对社会经济的增长起促进作用:相反,当人口的数量、质量、密度和增长速度不适应社会经济增长的要求时,对社会生产力,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便起阻碍、延缓的作用。人口增长与经济的发展相互之间是起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关键在于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是否相互协调,是否相互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