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城市低碳社区建设的路径探讨
杂志文章正文
城市低碳社区建设的路径探讨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65        返回列表

周珍 湖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 “低碳”是当今世界最引人注目的话题之一,低碳社区口号也应运而生。社区是我国城市的基本组成框架,低碳城市的建设重点在于低碳社区的开发.。从低碳视角下审视我国的社区建设,将对社区建设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并由此推进我国低碳城市建设的稳健步伐。

[关键词]低碳社区 路径节能

一、引言

低碳口号的提出为城市社区建设输入了新鲜的血液。碳排放量的持续增长给全球环境及气候造成了极度不良的影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及讨论。低碳社区的建设也就成为了公众的首要选择和社会的必然要求。

作为城市建设的第一步,社区建设显得及其关键,低碳社区建设是科学的、先进的具有可持续性的,因此低碳视角下的社区建设是新时期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及发展方向。21世纪,温室效应成为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难题。“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第三份评估报告上估计全球的地面平均气温会在21 00年上升1.4至5.8℃。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显示,即使海平面只小幅上升1米,也足以导致5600万发展中国家人民沦为难民。面对种种威胁人类生存、生活的碳污染现状,给了我们深刻的警告和启示,碳排放引起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亟须我们重视解决。政府和全社会必须采取措施解决环境问题,同时低碳治理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也不言而喻。低碳社区建设是我国社区建设与治理的首要选择。我们必须从低碳的视角去建设一个和谐的、友好的、可持续性的低碳社区。

2010年8月,我国发改委也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将我国广东、辽宁、湖北、陕西、云南五省和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杭州、南昌、贵阳、保定八市作为首批试点地区,全面拉动了我国低碳社区建设的序幕。我国低碳社区的建设不仅需要政府予以密切的关注和高效的规划及管理,也需要群众的自觉配合和观念转化。只有当国家与民众达到高度的配合,我国低碳社区的建设才能走上规模化、系统化的建设之中,并取得卓越成效。

二、有效的规划与管理

低碳社区的建设需要政府进行有效规划与管理,主要包括对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环境的保护与控制,能源的开发与治理等方面。

1.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

基础设施是指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是用于保证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以及居民生活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社区内的基础设施一般包括居民住宅群、绿化带、交通运输等,它是社区居民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城市的飞速发展,要求基础设施不断的更新和完善。首先,作为居民住房基础设施的居民楼必须秉承低碳、节能、环保的理念进行建设,建筑材料低碳化,配置绿色建筑材料和设备设施,改善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降低建筑空调采暖负荷。目前,我国新建的楼房,无论是商业大楼或是居民小区,都逐步普及采用了环保节能的保温墙,保温墙能将室内外的热能进行有效的隔离与高效储存,冬天能保证室内的温度不至于太低,夏天能将外面的炎热阻挡在外。同时,合理布置社区建筑平面和立体结构,优化自然通风,减少空调能耗,窗户设计及玻璃材料充分利用天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量;在能源供应方面,低碳社区倡导充分、高效利用各种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居民区可将楼顶充分利用,统一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充分利用太阳能生产热水,同时可在楼顶安装风能发电装置,利用风能减少用电负担;在供水排水方面,相关部门必须对供水管网、排水和污水处理系统进行梳理与修复,确保水资源的节约与保护,并逐步优化社区排水系统、污水处理系统、中水利用系统、雨水收集系统确等;在交通运输方面,低碳社区的建设需要保证小区交通的畅通以及出行的便利,按照绿色交通的原则,社区应该种植大量的树木,用来吸附往来车辆制造的碳化物,同时加强社区停车场建设,防止居民私家车乱停乱放,阻碍原本就狭小的社区交通。对于没有公交出没的较大社区,社区可统一安排环保电瓶车,方便居民出行。

2.环境的保护与控制

环境的保护与控制是低碳社区建设中最持久、最广泛参与的项目,他要求每一个社区居民都养成环境保护的意识。首先,对于垃圾、污水等污物的处理必须有效控制,禁止社区居民养成垃圾随手扔,污水随处排的恶习。其次,相关部门要关注社区绿化植物带的建设及保护,禁止乱砍乱伐,保证社区内一定比率的绿化覆盖率。汽车尾气排放是污染社区环境的主要污染源,社区内要尽量避免渣土车、货车等灰尘扑扑的外来车辆在社区内穿行,影响社区内的空气质量。对于大型工厂、黑作坊等应明确禁止在社区内扎根,社区内是居民生活的地方而不是工业区,工厂的进入必将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

3.能源的开发与治理

能源开发与治理是低碳社区建设的动力支持。生活、生产需要各种各样的能源支持,然而在生产生活中因为对能源的不合理和过度使用,对整个地球都产生了恶劣的影响。为改善现状我们必须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开发新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开发清洁能源替代碳基能源的使用,在社区内广泛使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型可再生能源。其次,社区居民必须节约能源,大力提高能源效率。白天[来自WwW.lW5u.com]多采用自然光,降低能源消耗。并倡导电器节能化,如使用节能电梯、电能冰箱、节能空调等;最后,合理的变废为宝。对社区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整理,又可变废为宝;建立社区中水处理系统,将部分生活污水处理后循环再利用,用于洗车、喷洒绿地、冲洗厕所等,既充分利用了水资源、减少污水直接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亦可降低水费支出;

三、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减少碳排放

低碳生活的发掘与培养是低碳社区建设的灵魂。居民群众是社区最基本的构成。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是减少碳排放的重要途径。低碳生活需要从生活中的细节开始,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从每个人身边的小事做起。

1.低碳文化氛围

建设低碳社区,需要培育酝酿低碳文化。长期以来,人类以自我为中心,实行高增长、高生产、高消费,导致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以致达到地球难以承受的上限。低碳经济的发展、低碳社区的建立是一次社会大变革,是一次文化观念、生活观念、消费观念的大转型。它需要破除传统的高碳消费文化,孕育符合低碳时代要求的低碳消费文化。社区管理机构要充分利用社区硬件和软件设施,构建社区文化网络,营造低碳文化,形成公众参与的合力。在政务公开、信息公开的社会建设与发展中,公众参与是构建社区低碳的必要手段,可使社区居民增进节能知识,提高节能技巧,进而转化为节能降耗的能手:公众参与社区低碳文化创建与宣传活动,可以增进社区居民与政府领导的[来自www.lw5u.Com]有效配合,有利于化解分歧、相互约束、互相监督、彼此教育、达成共识,将低碳意识和低碳生活方式根植于每个社区居民的心中,落实于社会公众的生活细节之中。

2.低碳消费模式

生产和消费是生活模式的两个基本方面,低碳消费模式包括诸多方面:首先,居民饮食低碳化。全民倡导健康饮食文化,鼓励公众低碳饮食,一个人或一个家庭践行低碳生活方式难以形成社会凝聚力,而全民参与的低碳生活方式就是推动我国低碳社区建设的群众基础。生活细节低碳化,对每个公民来说,是举手之劳,它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种观念,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其次,超市购物低碳化,超市购物会用到大量的一次性塑料袋,这是重要的生活污染源之一。自去年以来,我国已有一些城市取消购物袋免费提供,提倡居民使用环保购物袋。如此举措从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一次性购物袋的使用量,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污染。再次,家居装修低碳化:节能化、环保化,既是营造健康家居的基础,也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渠道。全国每年家庭装修约2000万户,每户能用0.1平米装修用木材,可节能约50万吨标准煤,减排一氧化碳1万吨;每户家庭装修能节约1平米的建筑陶瓷,可节能约1 2万吨标准煤,减排一氧化碳30.8万吨。可见,家居装修低碳化潜力巨大。

3.低碳出行模式

作为社区居民,低碳出行是低碳社区建设的关键二低碳出行对于居民个人也是百利而无一害的。现代人寿命比起过去有了明显的缩短,这与我们的生活方式及作息时间密切相关。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现代人在享受科技带来的快感之时,也为健康隐患埋下了伏笔。长时间开车虽然快捷方便,但是人们却减少了锻炼并且长时间久坐,造成一系列疾病。同时,在开车的过程中大量的汽车尾气扑鼻而入,使太多的含碳化合物直接进入脑部,造成供血不足、头晕脑胀等疾病。低碳出行不仅对个人具有积极地作用,在整个低碳社区的建设及低碳社会的建设中也同样具有促进作用,社区是居民用来生活和享受地方,对空气质量、噪声污染等都必须严格把关,只有在一个安逸的社区内生活才能有效地提高生活效率及工作效率。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