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及对策研究
杂志文章正文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7        返回列表

苏珊 西[来自Www.lW5u.com]南科技大学

[摘要]目前,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分析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以及存在某些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探索改进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的新思路。

[关键词]环境会计 信息披露 改进措施

经济的加快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之间矛盾问题越来越突出,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社会越来越重视的话题,因此在未来必然将环境会计纳入会计核算体系。目前,我国环境会计相关的理论体系还没有建成,也还没有出台环境会计准则,国家环保总局于2007年4月1 1日宣布,《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将从2008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办法》将强制环保部门和污染企业向全社会公开重要环境信息,为公众参与污染减排工作提供平台。中国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在实务中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一、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研究

1.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不仅定性而且定量,不但反映过去而且反映未来。

随着相关法规的出台以及公众保护环境意识的增强,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已有了一定的进步。从公司年报的披露中不难发现,公司关于环境信息的披露已不仅局限于定性的文字描述,某些公司的年报还进行定量反映。例如吉林化纤2009年度年报以表格的形式,公布其某些污水处理工程的预算数,本期增加数,转入固定资产的数额,工程进度,充分的反映了该项工程的进展。有的企业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不再完全是历史信息,对影响企业未来发展的相关信息也进行了披露。例如,鞍钢股份2008年度年报中指出: “节能减排取得新成果,全年实施了炼钢总厂西区烧结烟气脱硫等单项污染治理项目14项,投资人民币3.4亿元。”,另外还指出“公司计划2009年内拟向安全、质量、节能、环保等措施及向高性能硅钢生产线、化工改造、线材厂改造等主要建设项目投入资金人民币77.41亿元”。

2.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首先,从进行披露的主体看,我国相关法规只要求对污染严重的企业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至于哪些企业属于污染严重企业,没有作出明确规定。致使一些应当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企业钻法律的漏洞,没有进行披露,损害了相关会计信息使用者和公众的利益。

其次,从披露方式来看,我国的披露方式较多,比较杂乱。根据相关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主要有5种:大约36%在年报中,36%在内部工作会议记录,14%单独报告,9%财务报表附注中.5%在董事长报告中披露。如果是在内部工作会议记录和董事长报告中进行披露,那么对于企业年报的外部使用者来讲,根本无法获得相关信息。这些多样的没有一种占绝对优势的披露方式致使外部投资者、管理者以及债务人等外部信息使用者无法清晰明确的找出企业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挫伤了他们关注环境会计信息的积极性。

最后,从披露内容来看,我国企业大多披露一些环境方针政策,对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较少。我国企业在进行披露时,一般仅仅围绕环保投资、排污费、绿化、环境认证等内容披露,而且一般披露利好消息,却没有披露准确的用货币计量的环境资产与环境负债,环境成本与环境收益等信息。这些华而不实的信息对于会计信息相关使用者进行决策来讲,用处很小。

当然,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了这些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基于上述问题,下面对其原因进行初步分析。

二、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环境资源保护意识差导致对环境会计信息公众需求、企业供给意识薄弱

虽然目前人们已经开始反省传统的“高消耗、高污染”的生产发展模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等概念,但是通过货币计量来进行环境资源保护的意识还是很差。在我国,会计信息使用者对环境会计信息需求并不迫切,在进行相关决策时也并不重视环境会计信息。目前的环境会计信息主要的使用者还是政府主管部门。要促进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首先必须有强烈的需求和密切的关注,这才会促使企业有提供信息的意向和动力,这样才能促进环境会计相关法律法规与准则的制定和完善。

另外,目前我国的大多数企业虽然打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口号,但是“重经济、轻环境”、 “先污染、后治理”的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企业为了增加竞争力,就必须降低成本,但是进行环境保护和治理无疑要增加成本支出。因此企业不情愿进行环境治理,更不情愿将信息进行披露。目前对此部分信息进行披露的企业,大多不是自愿披露,也不是来自社会公众的压力,更多的是来自政府监管部门的压力才进行的信息披露。所以,从观念意识上来讲,企业以及社会公众对环境的责任意识薄弱,根本上导致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上存在的问题。

2.环境法规、环境会计准则不完善致使目前环境会计实务可操作性差,缺乏规范性

《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虽然明确了信息公开的主体,要求强制超标、超总量排污的企[来自www.lw5u.Com]业公开环境信息,鼓励一般污染企业自愿公开环境信息。但是对于基本指标却没有公布,致使对超标超总量的企业定义缺乏定量的判断。

我国环境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仍不完善,对于环境会计主体、对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账户的设置等都还没有出台一系列的准则,致使环境会计实务可操作性差,缺乏规范指导,因此对于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也显得不尽如人意。这直接导致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上存在的问题。

三、改进我国环境会计信恩披露现状的措施

1.积极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加快环境会计理论研究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起步较晚,缺乏实践经验,而英美等发达国家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环境会计的初步研究,取得了较多的成果。因此,我们可以在会计理论研究中,充分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积极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少走弯路,争取在环境管理、环境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等多个方面实现与国际管理的接轨。例如。荷兰为鼓励企业充分披露环境会计信息规定,凡是与环境资源保护相关的一切支持都可以从应税收益中扣除。

2.加快完善环境会计法规,建立健全环境会计准则

我国目前对环境会计的实务操纵还没有一套完整有效的法律体系。首先在《会计法》中关于环境会计的规定几乎是一片空白,我们应该完善《会计法》,在法律上确定环境会计的地位和作用。

尽快出台环境会计准则,建立环境会计对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统一的会计制度,将环境会计内容列入会计要素,规范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形式和内容。丹麦的环境保护法中规定,所有企业在年度财务报告的基础上,要附注一份绿色环境会计报告,专门用以披露环境会计信息。

3.建立健全配套的环境会计审计准则和制度,加强环境会计的社会监督

环境会计的主体是企业,作用是用来核算企业对社会环境资源的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很多情况下不会自愿、全面、如实地披露对环境资源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因此,政府应加强有关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包括行政管理、监督和专项环境审计。目前《审计法》和其他审计法规中均未对环境会计审计作出相应规定。因此目前需要尽快建立健全配套的环境会计审计法规,加强环境会计的社会监督。这样可以促使企业尽可能全面、真实、规范地披露环境会计信息。

4.强化社会公众以及企业环境资源保护意识,增强企业领导、会计人员的环境会计业务水平,从根本上建立环境会计相适应的社会环境

加强社会公众、企业领导的环境资源保护意识,引起对环境会计的重视,充分认识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密切联系,这样才能为环境会计的逐步推动和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才能促进企业主动、自愿进行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当然环境会计是环境科学与会计学的交叉学科,使得会计人员不仅要懂得会计知识,还要了解环境知识,这样才能适应环境会计的要求,更好的进行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工作。

随着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入人心,企业以及社会对环境资源保护与自身的利益密切相关的意识逐步加强,我国环境会计将在不久的将来取得实质性的进步,届时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实务也将会取得较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