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浅淡财务会汁造假与打假
杂志文章正文
浅淡财务会汁造假与打假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85        返回列表

刘敏 吉林省公安边防总队管理处

[摘要] 2001年,在上海、北京、厦门办有三所会计师学院,朱镕基同志先后3次写过“不做假账”的题词。他用题词的方式对全国一千多万名会计人员的职业操守提出了要求,财务会计造假不仅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财务状[来自www.lW5u.CoM]况不实,而[来自www.lW5u.Com]且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银行贷款沉淀,干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为行贿受贿、权钱交易、挪用贪污打开了方便之门,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危及会计工作的生命。

[关键词]财务会计 造假 打假

一、财务造假内容分析

所谓的财务会计造假,是指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制度的规定,采用各种欺诈手段在会计账务中进行弄虚作假,伪造、变造会计事项,从而为个人或小团体谋取私利的违法犯罪行为。

从类型上分析,企业会计报表造假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虚增利润,虚增资产:二是虚减利润,虚增负债。三是营私舞弊,中饱私囊。第一项主要是上市公司以及国有企业,因为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公司股票价格的高低。第二项主要是私营企业以及个人出资的有限责任公司,因为不注重业绩,更关心的是如何少缴纳税收,少接收摊派。第三项主要是涉及一些行政单位的不法人员,贪污或者侵占财产。

以下列举了一些常见的作假手段:

1.在会计凭证上造假

这是造假者最常用的手法,在原始凭证上造假,或编造虚假经济业务,假餐饮费票、假销售收入票等假票据现象异常突出,劳务费、临时工资等自制凭证更是以虚开实;或以原会计事项为基础,通过夸大或缩小的方式非法谋利,以少开多、大头小尾的票据司空见惯;或采用偷梁换柱的方式,将公款行贿、个人购买的物品等非法事项在形式上合法的费用中列支。造假者让这些虚假的原始凭证进入记账程序,编造虚假的记账凭证。

2.在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中造假

有的单位存有大量的现金收入,私设“小金库”;将销售收入或预算外收入不按规章制度存入规定的开户行,擅自存入单位的经济实体或者个人存折,乱支乱用;还有一些单位直接编造、篡改会计报表数据;更有一些单位存有几套账簿,分别应对不同的部门。

3.在记账方法上造假

有的企业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将未实现的收入作为收入入账,如在服务或工程未提供完毕之前,就确认收入实现:有些企业虚构客户虚开销售发票,虚列销售收入和应收账款:一些企业对已经发生的支出不计入成本,或在结转成本时不按配比原则,故意少转成本,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及库存商品的账面金额远远大于实际库存金额;有的企业则将有关费用支出单据压在银行未达账中,利用“未达账项”弄虚作假,调节利润。企业当期发生的费用计入待摊费用、递延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类会计科目,使得企业当期损益不实:有的企业待摊费用不及时足额摊销,长期挂账,将费用支出列作资产。虚增了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在建工程长期挂账,应计入损益的借款费用予以资本化。

存货及固定资产价值虚假有些企业将应当报废的物资不做账务处理,账价明显高于实际价值,存货价值不实,虚增了企业存货价值。企业折旧不足、已毁损及不可用或不需用固定资产不处置等,虚增企业资产。在缴纳税金上造假。为了享受国家有关税收政策的照顾,将应当在本年计入的收入挂在账上,结转到下年度结算;为了偷逃增值税,购买进项增值税专用发票入账,浙江金华“中国第一大税案”就说明了造假者的肆意妄为。

在报表上造假,许多企业为了调节当期损益,随意调整报表,人为地加大资产调整利润:或为了逃税,避免检查而加大成本费用,减小利润,如为了增大管理费用,直接在损益中多计管理费用,并在资产负债表中同时增大应收账款和坏账准备金额,造成表账不符。不按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要求预提费用,而是根据企业调节损益的需求预提,造成账表不符。

二、对策

客观上说,打击财务会计造假刻不容缓,需要行之有效的方法,笔者列举了如下对策:

1.彻落实《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内部控制是指经济单位和各个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建立的一种相互制约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它是因加强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完善的。最早的控制主要着眼于保护财产的安全完整,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侧重于从钱物分管、严格手续、加强复核方面进行控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化,逐步发展成近代的内部控制系统。

2.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三个环节

事前防范,首先,企业需要建立一套严格的内控规章制度,包括《企业财务管理办法》、《企业预算管理暂行办法》、《资金计划管理办法》、《企业资金授权审批管理办法》等一些与资金管理相关的制度。行政单位比照建立相关制度。在企业的资金管理过程中,要合理设置职能部门,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各司其职,建立财务控制和职能分离体系。充分考虑不兼容职务和相互分离的制衡要求。各部门、各岗位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格局。另外企业还应当建立严格的审批手续,授权批准制度,以减少某些不必要的开支。明确审批人对资金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办理资金业务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

事中控制主要体现在保障货币资金安全性、完整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资金安全性控制。其范围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应收应付票据的控制。主要方法有:账实盘点控制、库存限额控制、实物隔离控制等。

在资金管理过程中,除事前防范,事中控制环节之外,资金的事后监督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每个会计期间或每项重大经济活动完成之后,内部审计监督部门都应按照有效的监督程序,审计各项经济业务活动,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各职能部门也要将本部门在该会计期间或该项经济活动之后的资金变动状况的信息及时地反馈到资金管理部门,及时发现资金的筹集与需求量是否一致,资金结构、比例是否与计划或预算相符,产品的赊销是否严格遵守信用政策,存货的控制是否与指标的一致,人、财、物的使用是否与计划或预算相符,产品的生产是否根据计划或预算合理安排等。

这样既保证了资金管理目标的适当性和科学性,也可根据反馈的实际信息,随时采取调整措施,以保证资金的管理更为科学、合理、有效。同时,将各部门的资金管理状况与部门的业绩指标挂钩,做到资金管理的责、权、利相结合,调动资金管理部门和职工的积极性,更好地进行资金管理。

3.建立健全内部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的重点是严格会计管理,设计合理有效的组织机构和职务分工,实施岗位责任分明的标准化业务处理程序。

内部会计控制其范围直接涉及会计事项各方面的业务,主要是指财会部门为了防止侵吞财物和其他违法行为的发生,以及保护单位财产的安全所制定的各种会计处理程序和控制措施。内部管理控制范围涉及企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的各部门、各层次、各环节。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确保企业经营目标和有关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例如,企业单位的内部人事管理、技术管理等,就属于内部管理控制。

大力推行中介审计制度,建立健全以注册计师制度为核心的社会监督体系。招聘高素质的人才,去除不合理人员,逐步建立起一支职业道德好、业务素质强、社会信誉高的注册会计师职业队伍,大力推行注册会计师制度,逐步扩大注册会计师社会审计监督的对象范围,凡具有公开性质的法人企业的年度财务报告也必须经注册会计师审查验证,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这一经济警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三、小结

近年来,一些单位在会计信息的编制上,运用种类繁多的财务欺诈手段,致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为了确保会计的真实性,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有必要深入了解会计造假手法,并采取措施加以规范,贯彻落实控制规范,加强社会监管,采取严刑峻法才能保证社会正常经济秩序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及其治理对策研究,叶淑林,《中国注册会计师》2011年4月

[2]货币资金舞弊及其审计探讨袁银辉《中国注册会计师》2009/04

[3]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防范与治理吴革 《中国注册会计师》 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