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浅议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杂志文章正文
浅议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9        返回列表

张凯 南京中医药大学

[摘要]在高校中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不仅可以对领导干部的工作业绩及其应承担的责任给予公正的评价,也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介绍了高校实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必要性,并阐述了实施原则。重点介绍了高校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存[来自wwW.Lw5u.com]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校 经济责任审计 原则 问题 对策

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审计部门受组织、人事部门的委托,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任职期满或因调任、转任、转岗、免职、辞退、退休等原因对其原所在部门或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及其开展经济活动情况进行审计,以监督、评价和鉴证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行为。

在高校中有效地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不仅可以对部门负责人的工作业绩及其应承担的责任给予客观、公正、充分的评价,同时也是对下一个任期的事前监督。它对于考核高校领导干部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等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近年来,在高校时有发生的腐败案件也引起了社会关注,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高校内部缺乏持续、有效的监管。如何解决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这些问题,需要高校的审计工作人员进一步探索改进。

一、开展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必要性

1.高校发展离不开经济责任审计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增加了对高校的经济投入,使高校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招生规模的扩大,学校大规模的基建工程,大型教学设备的购置,科研项目的增加和科研经费的投入等,给高校注入了活力,也增强了高校的经济实力。高校资金运用涉及了教学科研、后勤保障、基本建设、物资采购等,这些经济活动要求学校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包括财经管理和监督制度,因此,建立完整的任前把关、任中监督、离任审计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促使其认真履行经济职责,保障高校良好经济秩序,具有重要的意义。

2.经验教训促使经济责任审计的开展

这些年来,高校在教学、科研、基建、银行贷款等方面有较大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高校在经济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来自wwW.lw5u.coM],如会计核算不规范,固定资产帐实不符,私设“小金库”;任意改变建设项目计划及内容,基建超计划投资;专项基金被挪用,没有做到专款专用。这些问题的产生,与有关部门领导财经法制观念不强,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经济责任不明确有关。这些经验教训促使大家反思,加强财经管理必须将加强对干部的约束和监督落到实处。实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增强其自律意识,认真履行职责,自觉搞好廉政建设尤为必要。

二、开展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原则

1.实事求是原则。对查出的问题,必须有充分可靠的审计证据和法律依据;在界定经济责任时,必须以审计取证的材料作为基本依据,如实反映实际问题。

2.依法审计、分清责任原则。在经济责任审计中须依据法律认真执行。只有分清任期责任与前任责任、直接责任与间接责任以及主观责任与客观责任,才能对离任者任职期内应承担的经济责任作出客观评价。

3.相关性和效率性原则。相关性原则是在确定审计计划、制定审计程序、搜集审计依据时,要以是否与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相关为标准,由此来划分审计范围。经济责任审计要讲求工作效率,及时下结论,否则就失去了实际意义。

4.及时反馈原则。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领导干部个人的经济责任进行的审计。作为责任人,也迫切希望了解审计报告对自己的评价。

二、局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1.经济责任审计意识淡薄

首先,经济责任审计是内部审计工作,有些高校领导从思想上重视不够,没有将审计工作同财务、教学、科研工作那样重视,认为经济责任审计有财务部门把关就行了,不需花太多精力去抓。其次,被审领导干部认为审计只不过是走走过场,对审计不当一回事,不明确审计目的,不清楚审计内容,审计意识差。最后,审计人员怕得罪领导和同事,畏难情绪大,工作得过且过,应付了事,审计工作相当被动。

2.“先离后审”、 “先任后审”现象普遍

高校现行的经济责任审计大多是在领导干部届满、调动、免职、辞职、离退休等情况下进行,造成了经济责任审计往往是领导干部离任或晋升后才实施的情况,出现“先离后审”、 “先任后审”的现象,给经济责任人的认定和追究造成了困难,审计成了干部管理的一道手续,削弱了审计的意义。由于前任领导已经离开岗位,新任领导认为于己无关,审计人员在收集、查证等方面也存在很多困难,致使审计人员匆忙上阵,草草收场,降低了审计的权威性。由于审计结果的运用严重滞后,即使查出问题也为时已晚,使审计工作流于形式。

3.尚未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

国家现有的相关政策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内容和程序都作了具体的规定,但是尚未制定出具体的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考核指标,没有明确的审计评价标准,造成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作出审计评价报告时没有依据,难以操作,主观性较大,存在较大偏差,加大了审计的风险。

4.审计队伍力量不强

由于高校内审机惆承担着校内的基建审计、财务收支审计、校办产业经济效益审计、科研经费专项审计等多项审计任务,而高校中二级部门多达几十个,既要进行期中审计、又要进行年度审计,审计任务十分繁重,审计人员普遍不足,制约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深入进行,使审计效果大打折扣。另外,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涉及内容广,政策性强,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而内审人员现有专业素质很少达到该水平,制约了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效果的发挥。

四、解决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问题的对策

1.加强宣传力度,增强审计意识

高校要积极宣传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审计意识,高度重视审计工作,重用审计人员,提高审计人员待遇,并把审计工作列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审计工作会议。要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作为规范领导干部行为,提高经济管理能力的一项重要工作去抓,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一个良好的经济责任审计氛围,使领导干部和教职工理解审计行为,支持审计工作。

2将经济责任审计常规化、制度化

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常规化、制度化,将离任审计和任中审计结合起来。对领导干部调离之前就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让审计部门有充分的时间搜集审计证据。对干部实行任中审计,有利于检查干部平时经济责任完成情况,便于发现问题、纠正问题、提高经济管理水平。这样,可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审计评价也就客观公正。同时,要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与财务收支审计、专项审计有机结合起来,干部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的经济数据可作为干部调离任后审计的直接参考依据,充分利用审计成果,实现审计资源共享,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3.科学地制定审计评价标准

审计评价标准是审计人员衡量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准绳,是审计评价的依据。目前国家审计机关尚未研究制定出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高校要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科学运用审计方法,结合审计的目的和对象,科学分析讨论考核指标,研究确定评价标准,作为评价领导干部责任和政绩的依据。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和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中,科学地制定评价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4.加强审计人员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面对新形势下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审计人员不仅应重视包括专业在内的相关知识的培训和后续教育,不断进行知识更新,了解审计工作的最新动态,熟悉审计新方法,而且还要及时了解高校自身改革发展的新动向、新政策、新举措,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和干部队伍建设,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将审计理论知识与具体审计业务紧密结合,不断提高个人整体素质,使审计人员具有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