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对医疗企业公益性弱化的现状分析
杂志文章正文
对医疗企业公益性弱化的现状分析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73        返回列表

■孟 园 中国医科大学94期七年制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政府对医疗企业管理机制改革等措施的实施,我国医疗企业的公益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违背了医疗企业的建设初衷,因此医疗企业的公益性弱化现象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文章深入探究了导致医疗企业公益性弱化的原因,并就如何在不妨碍医疗企业正常发展的前提下提出了合理的改进措施和个人意见。

[关键词]医疗企业 公益性 现状

医疗企业的公益性,是指医疗企业的建立初衷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确保人们获得基本的医疗保障,其效益主要表现为社会效益。长期以来,医疗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让医疗卫生机构,尤其是我国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恢复良好的公益性。公立医院,作为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的主体,同时兼具着公立性,非福利性和非盈利性的特点,在发挥我国医疗卫生公益性中理应发挥主导力量。研究医疗企业公益性弱化原因及改进对策,对于正确定位医疗企业社会位置及服务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一、医疗企业公益性弱化原因

1.市场经济对医疗企业公益性的弱化作用

在我国施行计划经济时期,卫生政策具有较大的福利性和公益性,并为维护百姓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与之而来的是医疗企业运行效率低下,逐渐不能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卫生需求。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国家建设逐渐偏重于经济建设,却忽视了医疗企业这一特殊行业,只是套用普通企业的管理方式加以管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疗企业福利性和公益性事业的发展,导致现今社会的医疗企业公益性薄弱现象不断加重。

2.医疗企业管理权限的变革

近年来,我国各地相继进行医疗企业“管办分开”改革,“管办分开”是指卫生行政管理主体及其主管的医疗企业在“举办”和“监管”的行政管理关系上适度分开的措施。这项措施的施行最初目的是给医疗企业一定的决定权和自主权,医疗企业有权利决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同时让医疗企业内部人员自己管理医疗企业,这样做更适合医疗企业的长期发展。但与之而来的是,医疗企业有了权力便倾向于扩大经济收益,导致了一定程度的医疗费用升高,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最终促进了医疗企业公益性弱化的结果。

3.政府资金投入不足,不能满足医疗企业的发展需要

根据卫生事业费用统计数据显示,自上世纪80年代末,整个社会的物价水平不断攀升,但政府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却逐渐减少。这是由于医改前政府是鼓励医疗企业按市场化规律运行的,也就是说鼓励医疗企业自主创收。在这种情况下,面对民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医疗企业必须扩大收益自给自足,由此导致医疗企业医生对患者提供“过度服务”、收受药品回扣等腐败现象,医疗企业的公益性相对而言就被忽视了。为了恢复及加强医疗企业的公益性建设,政府强大的后盾作用是必不可少的,没有政府充足的资金补偿作支持,医疗企业的服务成本无法得到合理补偿,医疗企业无法继续经营和发展。

二、医疗企业公益性建设的重点

1.坚持文化立院,加强医务人员思想建设

医务人员始终是医疗企业提供服务的主体,因此若要重新建设公益性质显著的医疗企业,首先应该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思想教育建设,让医疗企业的工作人员从思想上认识到医疗企业的存在意义是保障民众基本的医疗需求,让医务人员了解到只有全心全意、“以人为本”的为患者提供服务,才是自己的本职工作,才[来自wWw.lW5u.CoM]能最大限度的展示自己的人生价值。

2.合理加强监管力度

制定合理的法律法规,并使医疗企业严格履行,将有效地促进医疗企业公益性的恢复。严格预算和收支管理,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有效利用人、财、物等资源,努力用最低的成本完成各项业务活动,实现社会和经济效益最大化,将成为控制医疗企业成本,扩大经济效益,实现医疗企业公益性的重要途径。

3.协调医疗企业和患者之间的利益

不能否认,社会上某些医生为患者多开药,开好药,多做检查来谋取个人利益的现象确实存在。但从医务人员的角度来说,医生如果没有这些额外收入,其实际收入是很低的,其付出与回报是不成正比的,这也是迫使一些医生靠这些方法提高自己收入的一个原因。因此,主观[来自Www.Lw5u.com]上仅靠思想建设和增加监管,是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的,只能导致医生有苦难言。我们只要靠外力作用,例如增加政府的财政资金投入等方法才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三、改善医疗企业公益性建设的对策建议

1.优化服务方式,真正受益于群众

改善医疗服务环境,简化服务流程,改进服务质量,是切实履行医疗企业的公益性社会责任,为百姓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的重要环节之一。凭借良好的服务方式,能减少诸如排队就医、“老幼病残孕妇”看病困难等现象,让患者们切实感受到医疗服务的改革给民众带来的实际利益,改变大家普遍不满的“看病难,看病贵”现象。

2.改革医疗企业现有收费和支付方式

医疗服务价格体系是医疗服务活动中各种服务和生产要素的价格相互关系的有机整体;同样,也体现着不同类别服务项目价格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关系。通过支付方式改革及医疗服务价格体系趋于合理等措施改革,有利于降低社会医药总费用。强化和规范医疗企业价格机制和建立科学的收费方式,需要兼顾各方面的利益,最终达到改革付费方式,控制成本费用,有效促进医疗企业公益性实现的目的。

3.关爱社会弱势群体,积极救治特殊患者

社会弱势群体一旦患病,很难得到良好的医治。 虽然全民医保的覆盖范围逐渐加大,但仍有很大一部分人群无法从医保中获益,同时很多有医保的特困人群得了大病也只能选择煎熬与放弃治疗。关爱弱势群体,减免特困病人费用,也将成为实现医疗企业公益性的工作重点。

参考文献:

[1]陈楚杰, 潘华峰, 朱静.公立医院公益性质淡化的现状与研究[J].卫生软科学,2008年8月

[2]岳庆祝.从实现公益性入手“试水”医改[J].当代医学,2010, 16(27), 24-25

[3]韩成禄, 崔爽.试述公立医院公益性质和收费与支付方式改革[J].中国卫生经济,2011, 30(4), 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