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浅谈高校应急预案管理
杂志文章正文
浅谈高校应急预案管理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75        返回列表

■陈韶成 南京邮电大学保卫处

  [摘 要]加强应急预案工作管理,是应对高校突发事件的必要手段,是实现校园稳定、安全发展的保证。文章着重分析了应急预案管理对高校安全工作的意义以及高校应急预案管理现状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高校 应急预案 意义 现状 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社会结构不断优化, 利益格局不断调整, 思想观念不断更新,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呈现出巨大的活力。但于此同时,也伴随产生一些新的矛盾和新的问题, 影响教育系统公共安全的因素也趋于复杂,校园突发事件呈现出多样化、频发化局势。建立并完善高校危机管理机制,已成为当前高校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应急体系,加强应急预案工作管理,是完善高校危机管理的重要举措,是应对高校突发事件的必要手段,是实现校园稳定、安全发展的保证,是实现平安校园的必然需要。应急预案又称应急计划,是针对可能的重大事故(件)或灾害,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

  一、高校应急预案管理的意义

  编制安全应急预案,完善应急机制、体制和制度,对于提高高校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全面履行教育管理职能,构建平安校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应急预案为校园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和处置提供了依据

  应急预案包含完善的应急组织管理指挥系统、强有力的应急工程救援保障体系、综合协调应对自如的相互支持系统;充分备灾的保障供应体系;体现综合救援的应急队伍等,确定了应急救援的范围和体系,使应急准备和应急管理不再是无据可依、无章可循。

  2.制定应急预案有利于做出及时的应急响应,降低事故后果

  应急行动对时间要求十分敏感,不允许有任何拖延。应急预案预先明确了应急各方的职责和响应程序,在应急力量和应急资源等方面做了大量准备,启动预先准备的应急预案不仅能使危机处置及时得当,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和物财损失,而且有利于危机过后的恢复。还有研究表明,有效的应急预案就可以把突发事件的危害与损失降低至没有应急预案时的百分之六左右。

  3.制定应急预案能使日常培训和演练工作更具针对性

  培训和演练都依赖于应急预案。培训可以让应急响应人员熟悉自己的工作责任,具备完[来自Www.lw5u.com]成指定任务所需的相应技能;演练可推动应急预案由“纸上谈兵”到“兵戎相见”,可以检验预案和行动程序,并评估应急人员的技能和整体协调性。

  4.有利于提高全校师生的风险防范意识

  应急预案的编制,实际上是辨识校园重大风险和防御决策的过程,强调了学校各部门的共同参与。因此,预案的编制、评审以及发布和宣传,有利于师生员工了解可能面临的重大风险及其可执行的相应应急措施,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师生员工提高风险防范的意识与能力。

  二、高校应急预案管理现状

  1.对应急预案认识不足

  部分高校党政领导人对应急预案工作认识不足,轻安全的思想根深蒂固,对校园安全事故事件的风险认识不到位,抱有侥幸心理,缺乏防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对建立健全应急救援体系,防范和控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的积极性不高,片面的理解安全应急救援工作就是成立一个挂名的应急领导小组。因而,应急准备、应急响应机制建设不能落实到实处,具体表现在:没有建立相应应急救援预案;有的应急预案从未演练过,仅是一份文件而已。

  2.应急预案内容操作性差

  我国高校管理很少探讨危机管理问题,高校应急预案多是依靠管理者个人的一些零散经验而进行编制和管理的,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科学的理论。许多高校在应急[来自wwW.lw5u.Com]预案编制过程中,没有专门机构和人员对应急预案进行指导、管理,各种应急预案存在诸多问题:如不符合《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和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预案要素不全;预案内容、处置程序和方案不易操作;职责、分工不清;学校与政府相关部门预案的衔接性不够等。

  3.应急预案缺乏必要的演练

  许多高校出于行政经费的考虑,在编制预案后没有组织预案演练,而组织预案演练的往往也是搞形式,走过场,针对性不强,甚至纸上谈兵,达不到演练的目的,更没有根据演练情况,及时修改、完善应急预案,直接导致了部分预案的实用性、可操作性不强。

  4.应急预案宣传教育不到位

  应急预案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是保证校园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贯彻落实的重要手段,是提高事故防范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目前高校在应急预案宣传教育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一是学校党政领导人对开展应急预案宣传教育的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预案宣传教育活动几乎没有;二是应急指挥和管理人员自身业务素质不高,现场处置能力差;三是师生员工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自救、互救安全知识和现场逃生能力。

  三、高校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建议

  1.提高对应急预案的认识,切实加强应急预案管理的领导

  应急预案管理是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做好应急预案管理工作,提高对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尽可能避免和减少事故造成的伤亡和损失,是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  

  应急预案的建设、完善是一个系统工程,如果领导不重视,预案建设就缺少推进的内在动力。因此,领导要充分认识到搞好应急预案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创建平安校园的基础工作,是推进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不可缺少部分,是降低突发事件危害后果的最好措施。主管安全的领导及各级部门安全主管人员要有应急预案的意识、观念,才能把预案工作一抓到底、长抓不懈,而且抓细、抓实、抓牢。

  2.做好应急预案制定,切实提高预案可操作性

  应急预案不是为了做秀,更不能作为政绩工程。如果内容华而不实,应急预案的功效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会影响突发事件的及时正确的处理,应急预案必须体现较强可操作性。

  首先,体系要合理。应急预案的要素是法定下来的形式,而且有具体要求。具体内容必须与学校实际相符,预案的启动要体现快、准、有效的特点,能起到防范事故,应急救援的功能。综合预案要发挥应急综合管理作用,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要发挥应急现场实操作用。

  其次,内容要真实。应急预案体系的制定要深入基层,对学校的公共设施、场所、布局、风险情况、应急条件、人员能力水平等要进行研究分析;制定好防范措施、应急程序要符合管理和现场实际情况,让大家“做的到、做的了、做的好”。

  最后,表达要简练。预案文字要通俗、易懂、易记忆,预案的效果就会较好。

  3.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强化应急预案演练

  制定的应急预案体系不进行演练,就无法检验预案的有效性,预案就无法让所有的师生员工理解和熟悉,就可能成为一纸空文,发挥不出预案的作用。为规范应急预案、提高应急救援的效果,各高校需要进一步落实、规范应急演练工作,定期组织开展桌面推演、实战模拟演练等多种形式的应急预案演练,按照“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加强对应急救援演练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要通过预案演练,一方面使有关人员了解应急救援体系,熟悉应急救援方法,掌握应急救援工具、器材、设备的使用方法,进一步提高处理突发事件和防范重特大事故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演练来检验应急救援的组织、人员、装备运转情况,及时总结演练工作经验和教训,对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进行修改、完善,以提高应急预案的可行性、科学性。

  4.加强应急预案宣传教育,提高应急自救互救常识

  学校有责任、有义务采取不同方式,使应急预案相关职能部门提高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明确应急工作程序,提高应急处置和协调能力。在此基础上,要对全校师生开展安全应急预案和应急自救互救常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确保全校师生熟悉学校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置程序、掌握基本的应急技能和防范措施,提高应急水平。

  “时间不仅是金钱,更是生命”,灾难来临时,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有效的自救互救措施,谁生存的机会就大。要把自救互救为内容的培训纳入高校安全教育总体规划,加强对大学生安全知识的培训教育。要拓宽宣教渠道,创新宣教形式,努力推进应急预案进文件、进课堂、进社团、进宿舍、进生活。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宣传安全知识和自救互救常识,切实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使其掌握常见的事故自救互救方法。

  参考文献:

  [1]纪宝成.从“非典” 防控看高校的危机管理[J].中国高教研究,2003(8):3-6

  [2]孙华.论大学校园应急预案的编制[J].煤炭高等教育,2007年3月第25卷第2期:46--48

  [3]汤兆平,孙剑萍等.试论高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运行机制[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 2006年12月:127:128

  [4]张大成.论对高校应急预案编制和管理的完善[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2月: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