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人力资本视角下的西藏农牧民反贫困对策
杂志文章正文
人力资本视角下的西藏农牧民反贫困对策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1        返回列表

巴 桑 王世民 西藏省阿里地区札达县人民检察院

[摘 要]舒尔茨曾经说过:“贫穷的关键因素不是土地而是人,投资与提高人的素质,能够显著她提高贫困人口的经济前景和福利。”西藏作为“特殊的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其贫困发生率与全国相比仍然偏高,农村贫困标准、贫困特征和反贫困经验具有典型性,值得探讨。困扰西藏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农牧区人力资本与经济的双向贫困。农牧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没有从人力资本方面获得足够的支持。

[关键词]西藏农牧民 人力资本 贫困 反贫困

一、增强贫困人口主动参与反贫困的意识

充分调动西藏贫困人口的积极性是缓解贫困的关键所在。要让贫困群众明白要从内心摆脱贫困而不是自认贫困,让他们明白造成贫困的原因不是上天注定的,使他们认识到目前的贫困状况可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加以改变,增强他们反贫困的主体意识,并发自内心的为摆脱贫困而采取行动。在扶贫开发的过程中,西藏各级政府应该采取措施鼓励和引导贫困农牧民加入到缓解贫困的过程当中。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饮水工程建设、农村文化室建设、培训设备建设、乡村卫生室建设等都离不开贫困农牧民的积极参加。让农牧民在参与建设的过程中增加收入,挖掘自身需求潜力。逐渐摒弃长期以来形成的等、靠、要思想,摆脱对中央财政支持的依赖,积极探索增收渠道。让贫困人口积极参与民主法治建设,认识自己的权利并学会维护自身权利,树立政治觉悟。西藏农牧民公民自觉意识的提升在反贫困中比单纯的物质投入缓解贫困更加有效果。这种意识的培育是西藏农牧民主动参与反贫困行动的基础,以改变过去被动接受反贫困的历史。这也是化解目前反贫困过程中存在的如何自觉参与市场竞争、发展教育等难题的根本性因素,更是未来反贫困深化的保证。

二、 促进人口合理流动,合理配置剩余劳动力

长期以来,导致农牧民贫困的结构性因素就是户籍制度、工农差距和城乡差距,而这些因素靠农牧民自己是无法克服的。这就要求政府应该发挥其公平化身的职责,承担对贫困问题的责任,鼓励合理的人口流动,为农牧民参与市场竞争创造公平的环境,为人口流动提供信息支持、资金支持和交通支持,应该进行贫困人口的迁移投资。迁移投资也属于人力资本投资的范畴,因而也有利于缓解贫困。西藏特殊的地理环境,由于城镇化和工业化程度较低、交通不够发达、户籍制度、传统思想与宗教观念的束缚,阻碍了西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输出。增加对西藏农村从事非农生产的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投资,实现西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内部吸收。调整西藏现行的农业结构,提高农业内部对剩余劳动力的容纳能力。改变西藏农村比较单一的产业结构,开展多种经营。各地要根据本地区自然条件发展特色产业,加快西藏农牧业产业化步伐,扶持一批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使得这些大企业能够吸纳更多劳动力。促进三次产业均衡合理发展,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鼓励和支持农牧民利用当地特色资源发展特色旅游,实现农村劳动力由传统农业向现代旅游业转移,增加第三产业在收入增加中的比重。在西藏应该大力推行小城镇建设,西藏的小城镇建设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最有效方式之一,沿江、沿河、沿路建镇的城镇化思路符合西藏的实际情况。

三、大力发展西藏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

基础教育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能够产生外部经济效应,这一特点需要政府应当承担全部基础教育经费。在今后的反贫困资金使用上,应该更多地向教育领域倾斜,改变基础教育落后的局面,增加人力资本存量。各级政府应该积极引导农牧民增加个人与家庭对教育的投资和消费。根据当前西藏农牧区的情况,应该大力发展基础教育,特别是要把更多资金投放到农村的义务教育、职业培训教育方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西藏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重点,最起码也应该普及六年制义务教育。

调整西藏的教育结构,不用沿用城市教育的那一套模式。在强化西藏农村基础教育的同时还要探索新的教育发展模式,做到教育能够很好的促进农牧业生产。

四、提高西藏农牧民的健康人力资本水平

西藏农村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足,而且城乡之间分配不协调,如不改变这种资源配置原则,单纯依靠农牧民有限的收入无法进行健康投资。在西藏农牧区,政府并没有对农牧民的健康投资进行有力的扶持,不利于缓解居民的贫困状况。西藏特殊的地理条件带来了环境贫困、高原疾病贫困,加强对农牧民的健康与卫生投入显得十分必要。但是,西藏幅员辽阔的现实决定了医疗机构的服务半径比内地任何一个地区都要大很多,然而西藏农牧区多以山地、沟渠为主,这些客观条件削弱了医疗服务半径和质量,致使有些居民无法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 狄方耀.西藏经济学导论(第二版)[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6.

[2] 毛阳海.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M].西藏人民出版社,2007.

[3] 曹蓉.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基于人力资本的视角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4] 唐永木.人力资本对农[来自Www.lw5u.Com]村家庭贫困的影响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