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论新时期德才观对年轻干部选拔培养的作用
杂志文章正文
论新时期德才观对年轻干部选拔培养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48        返回列表

刘清芬 刘 波 唐丽芳 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

[摘 要]本文从如何选拔培养年轻干部出发,对德与才的理解、正确认识德与才的关系角度,结合实际,提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选拔优秀人才;加强对年轻干部的管理[来自Www.lw5u.coM]和监督工作等具体工作思路,对做好新时期的干部选拔培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德才观 年轻干部 选拔培养

选拔培养年轻干部,是事关我们的千秋事业后继有人,快速持续发展,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因此一定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准确把握德与才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德才观,对做好新时期的干部选拔培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关于德与才的理解

什么是德,德者道德,社会公德也。是指人们思考问题和立身行事的处世原则,是人们在社会共同生活和行为中必须严格遵守的准则。不同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道德标准,在中国的封建社会,德集中为“忠孝”二字,主要表现是“三纲五常”。能忠实操守者,被恭称为有德之人。在现代中国,德体现为一个“公”字,即大公无私、克己奉公、严于律己,一切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毛主席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明确告诉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来自www.lW5U.coM]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现代的中国,对德的具体要求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并且已被广泛认同为做人的标准。经过长期的教育、实施、浸润熏陶,这种标准会从外在的强制逐渐成为普遍的内在自觉,收到“人人纳于规范之中”的效果,对促进社会发展稳定、和谐将发挥巨大作用。

“不知诗,无以言;不知义,无以立。”对一个人来说,德是立人之本,一个人道德是否健全,直接决定一个人的人品的优劣。如果做人理念的缺失,是灾难性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做一个受人尊敬爱戴的好人,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要在一生的奋斗中,不时地自省、自重、自警、自励,对自己的行为小心谨慎,如履薄冰,要把自己修养成具有共产主义世界观,坚定理想和信念,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人,具有坚强意志品质和道德修养的人,是一辈子的修炼过程。

才是什么?一般泛指一个人的工作能力,知识的档次和技能的高低。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和技能是奉献社会,体现自身价值,实现理想的主要手段。往小里说,良好的专业素质,身怀绝技是维系生计、安身立命,保持自身尊严的必要条件。过去有句俗话说“三年大旱,饿不死手艺人” ,这表明具有超人技能,对具体的人来说,是一种特别管用的生存手段和依靠。对于一个人,依靠高强的技能,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成就,一步一步促成良好愿望付诸实现,展示自身价值,改变自己的命运。比如任务是过河,如果没有桥和船是过不去的;扎实的基础知识、雄厚的业务功底和超强的创新能力,就是到达光辉灿烂的人生彼岸的桥和船。人才即是指品德高尚,志存高远,又身怀绝技人群的称谓。

二、正确认识德与才的关系

德为才之帅。德与才相比,德总是首要的,是立身之本。在人的一生奋斗中,德无时不刻都起着支撑和主导作用。德与才隶属两个范畴,但又是辩证的统一体,两者互为条件,相互依存和发展。只有坚持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才能取保工作、学习动机和方向不会出偏差,激发干事、创业的潜能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应该说,从一个目不识丁到学有专长,是一个相当漫长和勤学苦练、艰苦奋斗的过程,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到研究生,这个完整的学业链一般要耗费将近二十年的青春年华。“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要认真走完整个学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刻苦钻研,专心用功,才能学得真经回!若没有为国争光,为民造福的抱负和远大理想,是很难坚持到底并取得优异成绩的,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理想主义的光辉照耀,一个人便行之不远。

学业有成,进入工作岗位,没有健全的人格作保证,就无法把周围的人团结在一起。不会团结人,不能与别人通力合作,就是有再大的本事也没有用。在人的一生中,若能为人民作成一件事或几件大事,都是很不容易的事。若没有对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对社会的极端责任感,就会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奋不顾身的牺牲精神,就不会数十年如一日呕心沥血,食不甘味,身不安席和潜心钻研,艰苦奋斗。高尚的人格、为人民立功的理想,使他们的工作充满了激情和梦想,激起让人热血沸腾,热情洋溢,顿时增添了战胜艰难险阻的勇气和力量,梦想有多远,我们才能走多远!没有第一等高尚人格和修养,就不可能有第一等的业绩和成就!

才为德之资。我们的一切干部,只有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在实践中不断磨练自己,才能深化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认识,从而在思想上进一步坚定德的价值取向,在行动上进一步扩展德的作用氛围。

有句古话叫做,“宰相起于州郡,猛将皆发于伍卒” ,意思是实践出真知,奋斗显良才。任何英雄伟人,都是从小事的实践中干起,从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一点一滴吸取经验,积攒智慧。逐渐寻求到掌握具有普遍性的规律,然后才能干成一件大事,成就一番伟业。通过脚踏实地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使你的航空报国的崇高理想得以实现。

比如我院的技术骨干们,只有在各单位各项重点研制工程中,努力地进行技术业务研究,摸清、掌握几项关键核心技术,研制出几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试飞测试设备,称为公认的技术专家和技术权威,那么该人的成长通道必然是一片坦途。如果一个人有理想、有抱负,要实现既定目标,一方面要品德高尚;另一方面必须要用具体业务成果业绩作铺垫,在群众面前用事实证明他是一位正直、善良、具有极强技术业务能力的人,能解决技术难题,以服众望。只有这样,才能使他的聪明才智和伟大理想取得充分发挥作用的平台和作用范围。

三、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选拔优秀人才

以知识、技能、业绩为主要依据,通过公开、公平、竞争的方式,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业务上有专长、作风上过得硬的年轻干部选拔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上来,是各单位始终保持长盛不衰,蓬勃生机与活力,迅速发展的保证。

所谓的德才兼备,是指某人无论在人品和能力方面均属于上乘。我们各级领导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要在科研的实践中及时发现和考察涌现出来的优秀人才,在某种程度上,他们代表着单位的未来。我们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为确保各级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人才手中,要对被选拔的青年人才的政治信仰和品行进行严格考察。有了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才能在各种思潮中言行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思想上要求进步,为人正直、作风正派,不损人利己,不损公肥私。

2.考察其工作业绩和工作作风。业绩是其人综合素质的反映,尤其是工作能力的集中表现。工作严谨,积极负责,严肃认真,勤勤恳恳,埋头苦干,则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表现。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深厚的辩证唯物主义、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修养是保证,富有创新意识和能力,有能力完成领导下达的各项任务。

3.生活作风正派,简单朴素,勤俭自强,举止端庄,为人谦和。生活作风上不干净的人,在政治上必然不干净,过于注意生活上的繁文缛节,必然分散精力,影响工作。

4.认真考察和周围人群的关系如何。我们的干部,无论是政工干部还是技术业务干部,都是支撑和带领职工完成特定任务的柱石和栋梁。能否完成任务,就要取决于与周围职工的关系如何。能否有亲和力和号召力,就取决于职工对此人的评价和口碑,要会团结人,善于与多数人团结合作。

5.在大致满足以上条件的情况下,优先录用家庭出身贫寒,父母为人正直,社会关系单纯者。自古以来,“贫贱出贤良”。因家境贫寒,为生活所迫,自小就必须考虑如何分担家庭生活重担,经历了不少艰难困苦,困难能磨练人、使人坚强,对人生的不畏艰难困苦、勇敢顽强、坚韧不拔性格的养成,是一种相当有利的环境。但凡要干成任何一件大事,总是会遭遇到各种麻烦和困难的。因此只有那些久经风雨,在困难中成长起来的人,才能更早地适应工作环境,更能担当繁重的工作重任。

6.对一个人要作出准确评价是比较困难的事。人总是有缺失的,即所谓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但主要要观察其大节,比如大公无私、光明磊落、技术精湛、出类拔萃,且忌因瑕掩玉、责短舍长,错过了人才。

四、加强对年轻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的一些年轻干部在选拔时,德与才还是不错的。一般都能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对待工作,谦虚谨慎地对待职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一般不是出现在才上,而是出现在德上。应该用唯物辩证关系来分析干部的走向,人是会在一定条件下会产生变化的,过去好,不等于将来好,永远好,如果以选拔录用为起点,不断加强管理和监督,并实行定向培养和教育,完全可以向更好的方向变化,否则可能向坏的方向变化。

毛泽东同志早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在中国人民民主胜利后,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将成为对无产阶级的主要危险”,并且明确指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衣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当某些人走向领导岗位以后,地位变了,握有一定的权力,周围的人际关系立即会发生变化,不少有心计的人会笑脸相迎,这就叫做“穷在街前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特别是对一些年轻气盛,手握权力,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干部,想在他们身上加大投资的人也会比较多。百般逢迎,腐蚀拉拢,我们必须注意对这种情况,对年轻干部加强管理、教育和监督。要坚持重在培养,经常性的开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的教育,以提高思想素质,坚定理想信念为根本,以增强党性、改进工作为重要内容,以能力建设为关键,不断增强年轻干部培养锻炼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日常管理和考核,用严格的党内组织生活,运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提高解决自身问题和矛盾的能力,防微杜渐、永葆革命青春。

对年轻干部监督要严,应明确认识,缺乏有效监督的权力,必然会导致腐败。监督本身就是一种爱护,要使所有干部自觉增强接受监督意识,自觉接受党组织群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在各级党组织无微不至的培养、教育和严格的监督下迅速成长。

作者简介:刘清芬,1973年8月,女,汉,陕西西安,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远方测控所,高级政工师,本科,党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