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显微镜”下的城市文化——《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
杂志文章正文
“显微镜”下的城市文化——《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
发布时间:2024-07-05        浏览次数:36        返回列表

刘 菲 杭州师范大学

[摘 要]王迪的《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一书是研究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部成功著作,通过描述成都茶馆这一微型社会空间的发展展现了整个社会文化、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变化,丰富的文献史料为本文的写作提[来自WwW.lw5u.Com]供了有力支撑,通过对社会的一个小角——茶馆的变化发展展现了整个社会大的背景文化,从茶馆这一微观的世界折射出了大千世界的丰富多彩,茶馆的产生构成了成都市独特的地方文化,从独特的历史学角度阐述了特定时代下的成都社会,作者描述的茶馆既是一部社会史,也是一部经济史,一部文化史。

[关键词]成都 茶馆 地区文化 公共空间

我国许多城市今日仍有茶馆,它是中国传统地方文化的产物。成都的茶馆是较为有特色的茶馆之一,是居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公共空间之一,许多学者也开始关注茶馆存在的社会意义,其中较为著名的便是王迪,王迪对中国近代社会史、城市史、大众文化史等都有所研究,《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一书是其重要著作,成为研究中国区域史的代表作。

王迪在《茶馆》一书中指出茶馆是社会公共空间的一部分,并从社会公共生活的角度,以茶馆作为窗口,系统地考察了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政府如何控制社会和日常生活,作者首先从题目中限定了研究的时间段,即从1900至1950年,这一时间段内的中国处于逐步向近代社会转化的过程中,居民的日常生活与文化均发生了重大变化,成都处于中国内陆,以其特有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代表性城市。茶馆在成都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与居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茶馆成为反映城市社会文化的一个窗口,在这里可以接触到社会各阶层群体,作者从微观史的角度出发,将西方新文化史和微观史取向应用于中国史的研究,了解成都乃整个中国城市在近代化进程中的各种转变,将城市文化放到茶馆这一“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成都社会的各类变迁在茶馆中均有所体现。

《茶馆》一书的内容十分有条理性,作者以专题结构对茶馆进行了全面的考察。茶馆写出了三部历史:首先这是社会史,茶馆里的客人三教九流,茶馆成为他们的公共舞台,并形成了一种文化现象,茶馆内的众生百态正是中国传统市民生活的缩影,每天光顾茶馆是成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人们在其中进行着各类会面、聊天、下棋、谈生意等活动,[来自wwW.lw5u.cOM]是人们放松休闲之处,即便是战争的爆发也未能阻止人们到茶馆消闲,“茶厅前人像潮水一般涌了进去,一面又像奔悬的飞泉,不间断的泄了出来”成为成都茶馆热闹繁荣的写照。去茶馆喝茶,民众交流最近的新闻,传播小道消息,“茶馆之中,时时可闻政情如何,地方有何新闻……一至茶馆,各种资料,源源而至,辗转相告,传播迅速,发挥尽致,无孔不入。”茶馆内充满各类娱乐活动,是城市的娱乐中心,成都最早的戏园便是由茶馆中产生,茶馆竭力留住好班子,以保持稳定的观众,为此在茶馆内设置固定的戏台,茶馆渐渐成为最好的社交场所。

其次,这是一部经济史,全面展现茶馆作为一个经济体的经营状况与功能,成都的茶馆多为小本经营,这种经营模式使得茶馆与大规模经营模式的竞争中较为脆弱,然而成都的茶馆因规模小,能够灵活的根据情况进行调整,资金的周转也很快,这些优势使得茶馆在竞争中更易生存。成都茶馆中男性工人占多数,至抗战时期,妇女开始在茶馆谋生。妇女出现在公共场所内谋生这一新现象,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妇女进入茶馆充当女招待,在成都代表着一个重大进步,既是雇佣形式的变化,亦为茶馆生活和文化加入了新因素,改变了妇女的公共角色和性别关系等。”在男人的世界内讨生活成为当时成都茶馆内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反应了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改变,然而在茶馆内工作的妇女在抗战期间始终没有被人们完全接受,社会仍然其实在茶馆内工作的妇女,最终导致了妇女在茶馆工作这一现象的消亡。

最后这是一部政治史,各种社会力量在其中活动,进行政治斗争,伴随着政治观念及政治事件的发生,进入茶馆的茶客们有了新关系日益紧密,“茶馆政治家”与西方的“咖啡馆政治家”形成有趣的对照。“在成都人们相互间有了冲突,一般不是上法庭,而是到茶馆评理和调解,称为吃讲茶”,吃讲茶的出现使茶馆成为社区的中心,促进了社区联系和邻里认同,也反应了人们对官方权力的不信任,愿意将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人手中。

丰富详实的史料是这片文章写作的特色之一,大量的档案、文件以及当时的报纸、期刊等为这篇文章的写作打下了史料基础,使文章做到论从史出,依史料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大量的史料与图片也使得文章读来更具趣味性,将往日茶馆内的各类人群、事件重新梳理,使人们真正了解与认识这一时间段内成都茶馆的发展,作者从史的角度来论述茶馆这一公共空间的发展,从茶馆这一微观空间来研究当时整个社会的状况,将茶馆与社会、经济、政治的关系来展现成都茶馆的价值,茶馆里的冲突是社会问题和矛盾的反应,作者考察了茶馆这一物质空间如何演变为为一个社会空间,并赋予政治的重要意义。

《茶馆》一书在对茶馆中出现这些各类社会群体及文化进行描述之后,最终得出自己的结论:成都茶馆继续扮演者市民公共生活中心的角色。该书从茶馆这一微小世界展开描述,对进茶馆饮茶的人的描写尤为细致,以大量的史料及图片再现了当时茶馆一日之内接待的各类客人及其进入茶馆后的各类表现,语言生动形象。作者对茶馆与社会政治关系的论述也见解独到,对我们今日研究城市政府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仍有借鉴意义,是一本值得细细品读之书。

参考文献:

[1] 博行.茶馆宣传的理论与实际.服务月刊,第6期,1941年5月1日

[ 2]王迪.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第293页, 340页

作者简介:刘菲(1988-),女,山东枣庄人,杭州师范大学 研究方向:城市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