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适用性实证分析
杂志文章正文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适用性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62        返回列表

■杨帆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

本文是重庆市教委2011年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实践能力驱动的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11208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要】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方案是学院人才培养的指导性文件,也是实施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因此,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方案是否具有适用性是独立学院得以长期发展的基本保证。本文在对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适用性进行了调查,并比较分析独立学院与母体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后,探索了适合独立学院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途径。

【关键词】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方案适用性

独立学院是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类型,它以其灵活的办学模式吸取了母体院校良好的社会资源和办学经验,并结合自身的特性创办出了具有一定特色的高等教育。但在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有瑕疵之处,尤其是人才培养目标的价值取向、人才培养方案的特色定位、以及人才培养是否适应社会需求等仍处于探索之中。

一、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方案适用性的调查分析

对于独立学院而言,为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适用性,应该特别注重“重基础、宽口径”的教学方针,围绕市场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制定合理实用的人才培养方案。为此,笔者专门调查了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使用状况,并对调查问卷进行了分析,以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为例,笔者对该院100[来自www.lw5U.com]0名在校生和毕业生进行了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949份。

1.当初选择该专业的原因。学生们在高考志愿填写时选择所学专业的主要原因是因个人兴趣爱好的占35.6%,因该专业未来就业形势好的占23.3%。在“是否愿意将所学专业作为未来职业的首选方向”的调查中,有57.8%学生表达了“愿意”的意愿。由此可见,学生们对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已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和规划。

2.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针对现有课程的设置,学生们对比了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他们中有55.6%的学生认为专业课程设置基本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在学习了一段时间的专业课后,有48.9%的学生认为专业课程总量设置适中,安排较为合理。

3.本专业实习、实训教学情况。认为实习、实训项目偏少的占到73.3%.仅25.6%的学生认为项目适中。对于实习、实训的[来自Www.lW5u.com]教学效果有62.2%学生认为一般,受到好评的仅占到14.4%。可见,实习、实训是当前独立学院教学环节中的薄弱环节,值得认真推敲。

二、独立学院与母体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证对比分析

很多独立学院在发展初期都是依托母体院校的力量逐渐发展起来的,长此以往,独立学院便对母体院校产生了较大的依赖性,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定位上与母体院校有较大的重复性。以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与母体院校重庆工商大学的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例进行对比分析。

1.生源情况。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金融学专业在2011年共招收180名学生,文理兼收,分别来自于全国27个省市。重庆工商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专业在2011年共招收180名学生,文理兼收,生源遍布全国各个省市,跟融智学院的招生规模相同。

2.师资力量。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金融学专业现拥有专兼任教师2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共10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兼任教师的比例为38.5%,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有20人,占专兼任教师的76.9%。以青年教师为主,还特别引进了部分双师型教师。

重庆工商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共有教职工58人,其中专兼任教师47名,教授8名,副教授22名,讲师21名,高级职称教师占专兼任教师的比例为63.83%,教师中博士13人,硕士25人,占专兼任教师的80.85%。以中青年教师为主,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通过数据可以对比出,母体院校的师资力量总体水平较独立学院师资力量更胜一筹,但独立学院更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引进了部分双师型教师。两所院校都非常注重教师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高学历教师和中青年教师占绝大多数,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更显年轻。

3.培养目标。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金融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熟练地掌握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国家相关经济和金融法规,具有较强的业务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重庆工商大学金融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熟练掌握金融、证券、保险理论与业务技能,熟悉金融法规及相关政策,基础厚实、实践能力强、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对比两所院校,在培养目标上大致相同,唯一区别的是独立学院因办学时间短、力量薄弱等原因现提出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而母体院校因各方面实力雄厚,提出的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从这点看来,独立学院还有继续提升的空间。

4.专业技能素质。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金融学专业培养出的学生应掌握金融学科的基本理论;具有处理证券、信托、投资等方面业务的基本能力;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重庆工商大学金融学专业培养出的学生应具备从事金融专业工作和适应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协调沟通能力、信息网络应用能力和较强的科研能力。通过第二课堂拓展知识面,具备较高的综合文化素质。

可以看出独立学院培养出的目标学生在整体实力上较母体学院稍逊一筹,尤其是科研能力和第二课堂知识面拓展上,母体院校对此提出的要求更高,独立学院还有待提升。

5.培养途径及培养模式。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在人才培养途径上是以理论教学为主,通过专业实习和聘请专家型企业家授课使学生及时了解最新的外经贸形势。该学院现采用“3+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3”前三年按教学大纲要求完成专业全部教学和实验,“1”第四年进入校内外实训化教学,按照企业与学校共同制订的培养方案进行有针对性的特色培养。

重庆工商大学的人才培养途径是通过课堂理论教学环节、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第二课堂等,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比较两所院校不难看出他们都很注重实践教学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但独立学院在教学环节和实践中让企业参与了进来,特别强调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这一点上张显了独立学院办学灵活,形式多样的特点。

6.课程结构分配。对比两所院校,独立学院与母体院校在课程结构上基本一致,都由公共基础课、文化素质课、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组成,独立学院的最低毕业学分为170分,母体院校最低毕业学分为172分,但在课程比例上有所差别。现列表进行分析。

从以上图表分析可看出两所院校都很注重公共基础课的开设,公共基础课的比例占到全部课程的2/5。同时也能分析出母体院校更注重基础课程的学习,根基打得很牢实,而独立学院更注重专业学习,在专业课程的开设上更胜母体院校。

三、制定适合独立学院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的途径探索

1.明确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凸显出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观点和“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独立学院不同于一般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上既要满足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以及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还应体现出独立学院的特色。

2.课程设置多元化。独立学院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利用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在学习期间紧密结合市场企业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增强行业适应能力和提高就业竞争力。独立学院的学生大多理论底子薄,但也有个别学生能力较为突出,有考研的意向,所以在课程设置上要注重多元化,为部分学生打通考研、考证的通道,实现“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

3.加强能力培养。独立学院的学生既有别于重点本科、一般本科的学生,又区别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所以,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要具有适用性,就必须依托行业,塑造能适应行业需求的人才。为了强化能力的培养,可以加大实验实训课程的设置,投入更多的资金完善硬件设施,为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奠定物质基础。

4.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在独立学院,部分师资来源于母体院校和其他高校,而由学院自身培养的教师都显得较为年轻,缺乏经验。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必须依靠教师来完成,所以构建一支学历结构合理,年龄层次相当,职称结构过硬、执行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