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新形势下的医院成本控制研究
杂志文章正文
新形势下的医院成本控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133        返回列表

■冯涛 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

【摘要】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的医疗改革方案,降低医疗成本,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医院应加强成本控制工作。本文在介绍医院实施成本核算与控制的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医院财务成本控制的现状,进而提出从加强资产管理、强化医院全面预算管理、控制人力成本、建立要素成本核算、加强财务审计力度等几个方面加强医院总成本的控制。进行医院成本控制研究,对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医院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医院成本核算成本控制

目前,我国全面推行了新的《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根据新制度要求,医院要加强成本意识,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院绩效,增强医院在医疗市场中的竞争力。但截至目前多数医院仍然未能构建起健全的内部会计成本控制体系,也同样只有少数医院对成本核算进行了相关详细的研究分析,由于传统管理工作的管理方式,也使管理职能在诸多会计工作管理环节中,不能有效发挥,受到严重制约,并且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目前我国医院成本会计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1.医院经营成本意识相对匮乏。我国的医疗体系中,相对来说公益性公立医院占绝大多数,主要由政府拨款对医院医疗设备与相关建设进行整调与改进,这与私立医院在经营本质上有很大的差别,尤其是在行业竞争意识上的差异性就能体现出来。

2.医院成本控制管理方式滞后,缺乏科学管理机制。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需求,现代医院也逐步迈向于国际化发展趋势,其所涉猎的经营服务业务类型也愈加广泛、多元,这就使得目前医院科室的一切有效财务支出的费用管理,以及成本管理的工作难度大幅度提升了。

3.成本核算体系不完善大多数医院仍然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机构设置和经验式的管理方式,在这种运行方式下,实行差额预算,经营上少有压力,疏于成本管理;在大中型医疗设备购置时,对成本效率考虑不够,致使医疗设备资源利用率较低;医院管理者业绩考核是以经济收入增长和医疗质量提高为目标,轻视成本控制考核。没有明确建立医院成本核算管理组织体系,工作制度和标准规范;没有通过成本预测、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明确反映医院经营成果,以挖掘低成本的潜力。

二、加强医院总成本控制

1.医院领导提升管理意识,更新会计控制成本观念。医院领导所下发的命令与相关施行决策是奠定医院自身成本控制管理的重要决定要素。这就需要相关部署决策管理层的有关负责人,加强自身经济管理观念,树立积极先进的成本控制大局观,坚持成本与投资效益的合理匹配方针政策与原则,充分发挥出正确、科学的决策职能效用。

2.加强资产管理,提高医院资金使用效益。医院的资产有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为了提高医院资金使用效率,既要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又要加强流动资产管理。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主要是指价值较高的医疗设备管理。医院为了扩大再生产,每年都会有较大的资金用于添置医疗设备,同样为了病人提供更优、更新、更好的医疗服务,每年也会更新一些医疗设备。如果不考虑医疗设备投入产出的回报率,一方面会造成卫生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会使医院固定资本增加。为了提高医疗设备的投入产出的回报率,要改革设备投入机制,谁申请投入谁负责,风险和责任共担的投入机制,使资本性支出科学合理。

3.强化医院全面预算管理。预算是根据发展计划和任务而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预算的编制必须遵循确保实现原则和统筹兼顾确保重点原则。医院预算是医院根据发展计划和任务而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在充分考虑医院的实际情况下,对医院资金运用给予合理的安排和适当的调整,目标是为了实现医院资源的科学配置。

4.改革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控制人力成本。医院应坚持以人为本,在大力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的同时,还要根据医院实际合理设置岗位和科室,避免因人员配置不当造成不必要的资源耗费。人员费用是医院成本费用的重要内容,严格控制人员费用在医院成本管理中占有突出位置。逐步完善因事设岗、以岗定员、逐级聘用、竞争上岗的人事制度,降低人员费用,实现减员增效,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此外,医院还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双向竞聘的用人机制,制定合理的人员配置定额,做到人力成本与医院的经济效益相适应。改革分配制度,医院人事部门还应会同财务等相关部门确定适应[来自WWW.lw5u.com]医院发展的人事方案,把隐性收入、福利收入、灰色收入明朗化,通过成本效益分析及学科发展的需要选择最优的方案,达到成本最低化的目的。实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克服平均分配的缺陷,消除攀比心理。建立严格的临时用工制度,减少临时用工开支。改革医院内部组织结构,简化管理层次,减少管理人员,降低管理费用,实现高效管理。

5.借鉴与吸纳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方法。医院可以通过分析和考查各项工作的标准产出效率与实际值的差异,寻[来自wwW.lw5U.com]找解决对策,进一步完善服务程序,提高服务质量。而全面质量管理就是充分考虑这一点而展开积极部署,来降低成本为主要思路去实践的,该思路的出发点是高质量产品所获得的收益远大于产品出现质量问题获得的收益,所以医院应根据不同患者的需求设计服务产品,通过保证服务令患者满意,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医患纠纷.将资源用在更有效率的地方,创造更多的经营价值。

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促使医院的管理模式从“政策依赖型”转向“市场导向型”。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只有建立健全内部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加强以成本预测、成本控制、成本核算主要内容的成本管理,有效利用现有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才能增强医院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