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企业社会责任相关会计问题探讨
杂志文章正文
企业社会责任相关会计问题探讨
发布时间:2024-07-05        浏览次数:40        返回列表

■袁东霞山东外贸职业学院

【摘要】近几年,环境污染日益突出、特大矿难事故频繁发生、产品质量问题纠纷不断,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争议相当多。本文就社会责任的会计处理问题及信息披露等做简单地探讨。

【关键词】社会责任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社会责任报告

一、社会责任的界定与社会责任会计

1.社会责任的界定。企业的社会责任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是企业必须承担的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消费者、对环境、对社会、对股东等利益相关者的贡献。在西方发达国家,根据企业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把企业定义为“企业公民”。

一个企业想要长期发展,就必须兼顾经济、环境、社会三者之间的利益均衡,否则,企业的发展不健全,企业的成功不持久。因此,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应该关注环境、资源和员工福利等问题,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2008年胡锦涛主席在APEC会议上提出“企业应该树立全球责任观念,自觉将社会责任纳入经营战略,完善经营模式,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社会责任是当今世界企业发展的重要时代潮流,是经济全球化时代新的商业规则,是现代企业核心价值观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必修课。但在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整体尚处于初级阶段。

2.社会责任会计。关于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如何核算、计量、披露等,我们俗称为社会责任会计。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国家。最早提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是美国著名的学者David Linowes,他指出社会责任会计是会计在社会学、政治科学和经济学等社会科学中的应用,自此揭开了社会责任会计研究的序幕。此后,西方发达国家的会计学者纷纷对社会责任会计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我国会计学家对于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较晚,通常将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描述为在传统的会计模式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会计分支学科,探讨的是如何满足可持续发展,为企业管理当局、政府、社会公众和个人的决策提供特定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会计处理

企业社会责任涉及范围广、内容多、比较复杂,比如员工薪酬、环境影响、资源利用、社会贡献等多方面,核算复杂,目前我国尚没有单独的社会责任会计核算体系,只是在企业会计准则中做了相应的规定,使得社会责任核算的难度比较大;对员工薪[来自WwW.lW5u.com]酬、环境影响、资源利用等事项的社会成本和效益要确认和计量,需要大量的数据调查和核实,成本相对比较高。

总之我国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实施仍然停留在原始的自发阶段,会计核算内容模糊不清,计量方法缺乏标准,非货币计量方法较多。

我们应从如下几方面来健全社会责任会计的核算体系:

首先,应加快建设社会责任会计核算体系,合理确定社会责任会计的核算内容。 人力资源会计、绿色会计、环境会计都是社会责任会计的组成部分,学者雷振华、周颖认为社会责任会计的完整核算内容应包括:①企业收益方面的贡献;②人力资源方面的贡献;③对所在社区的贡献;④改善生态环境的贡献;⑤提供产品和维修服务的贡献;⑥职工福利和医疗、养老保障方面的贡献;⑦对政府履行的义务。

其次,完善现有的企业会计准则,增加独立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具体准则并设置相应的会计科目。

我国目前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中,尚未有企业社会责任准则,而具体准则中涉及企业责任的确认、计量和核算分散较为零星;日常会计处理中,涉及社会责任的相关信息我们通常作为常规财务会计问题处理,没有独立社会责任科目反映,这种处理方法,无法准确有效地体现企业是否承担了社会责任、承担了多少社会责任,不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来自wwW.lw5u.coM]。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企业会计准则,增加独立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具体准则。很多学者关于社会责任会计提出了很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比如,金曼同志提出将社会责任会计的要素划分为社会资产、社会负债、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四项,分别按相应的标准对其进行确认与计量。

第三,提升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强业务本领。企业会计人员是推行社会责任会计的关键,会计人员的观念、素质和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社会责任会计的实施效果。财政部门可以利用会计后续教育职能,开展社会责任会计的教育与培训,采取培训、岗位学习、业务考核和交流等方式,提高会计人员的技术水平,为准确提供社会责任信息提供人才保障。

三、企业社会责任的会计信息披露

1.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财政部在2002年颁布的《企业绩效评价标准》中专门增设了“综合社会贡献”指标,用以考核评价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深交所于2006年颁布实施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上海交易所于2008年发布的“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承担工作暨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的通知”,均明确要求上市公司应充分关注职工、股东、债权人、客户、消费者以及社区在内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承担其应尽的社会责任。

从2006年国家电网作为首家内资企业公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以后,近几年来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数量呈“井喷式”发展。2010年A股上市公司发布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共471份,超过了2009年发布的371份。201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发布各类社会责任报告531份,其中以独立报告形式出现的增至482份,以年报附件或章节出现的共计49份。纵观近几年的信息披露,信息披露的数量逐年上升,非财务信息披露呈持续增长态势,呈现可喜的发展局面。

2.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1)内容不规范,存在失真的现象。我国企业普遍认同公益活动、员工的权益发展、环保节约等方面的社会责任,对其他方面的社会责任没有形成共识;通常披露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很少揭示其对社会造成的损失。披露没有统一的表达方式,自吹自擂、虚构浮夸等毛病很普遍,华而不实。

(2)渠道单一,普通使用者获取信息困难。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大多嵌入在年度报告中,很少发布单独的社会责任报告,并且进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企业只是在自己的企业网站上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书,没有独立的平台专门披露,缩小了披露信息的受众群体,普通使用者获取信息存在一定的困难。目前我国只有少部分公司和跨国公司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书,企业将社会责任信息零散地分布在年度报告中,使用者获得信息很不方便。

(3)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比较被动,时效滞后。我国没有强制要求所有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属企业(国家指定企业例外)自愿披露信息的范畴。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缺乏主动性,即使主动披露,也专挑有利的信息,而对不利于企业的信息披露表现得十分被动,只有在利益相关者或者国家要求了,才不情愿地陆续披露,披露信息也往往在社会责任影响发生后,存在严重地滞后性。

从我国目前企业已发的报告来看,无论是强制性的还是企业自愿性的发布,都更表现出一种被动和防御的倾向。部分企业把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看成是企业降低内部违规风险以及避免由于外部负面事件或丑闻而破坏企业声誉的手段。

(4)我国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中描述性的文字过多,量化信息少。我国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主要以文字叙述为主,并辅以表格、图片、照片等,量化信息比较少,即使财务报告中有关于社会责任的量化信息也只是财务报告中重复的部分。完善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要求企业披露定性化和定量相混合的信息.同时对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相关的直接社会收益和社会成本进行估计。

(5)信息披露成本高。我国很多企业很迷茫,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成本比较高,特别是制作印刷精美、设计独特的报告,还要专门成立小组,成本在30万元左右,大中型企业费用更多,对企业来讲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6)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缺乏独立第三方的鉴证。企业在披露其社会责任信息的时候,很有可能也会夸大其词,高估其社会价值,过分夸耀企业形象甚至编造出虚假的信息,但目前比如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这方面的鉴证业务还不多,相关的业务处理流程等没有相应的强制性规定,所以很难保证社会责任信息的客观性。

3.健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对策。(1)尽快建立规范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体系与信息披露框架。规范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体系可以真实记录企业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浪费等不良情况,反映企业对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保护支出及实际取得的成效,因此我国应加快建立规范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体系与信息披露框架。

(2)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建立激励机制。要进一步提高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必须让企业对其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有更深刻的认识,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社会责任意识,使他们自觉自愿地主动履行社会责任。此外,对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国家也要尽快出台相应的激励机制,建立社会责任收益和社会责任成本相匹配的运营机制。

(3)尽快建立健全第三方机构。只有在第三方机构成熟的情况下,企业社会责任的评定结果才有可能更加合理和符合实际情况;结果发布时,才能起到更加积极和正面的作用。随着企业社会责任的披露体系逐步完善,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必定经由独立职业的第三方鉴证,才能保证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我国应尽快建立或者健全目前的第三方机构,明确规范相应的鉴证业务、处理流程、收费办法及承担的责任。

我国建立并完善社会责任会计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