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通货膨胀谁不怕GDP是手段还是目的
杂志文章正文
通货膨胀谁不怕GDP是手段还是目的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60        返回列表

戚文鹏昆明市东川区职业成人教育培训中心

[摘要]投资的目的是什么,难道就是为了赚钱再投资?最终的落实点只能是消费。不能落实到消费的社会经济模式是不可持续的模式。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最为要害的批判就是资本增值的手段变成了生产目的本身。当然马克思指的是社会的而不是资本家的目的。

[关键词]通货膨胀 货币扩张 资本增值 商品购买力 货币软着陆

经济学家从来都鼓吹低度通涨有利论。太多太深的理论老百姓不懂。不过,任你如何说的天花乱坠,最关键的事实是,通过通涨,我的一部分钱被你拿走了。你的理论充其量就是安慰我你拿的不多,这点钱在你的手里比在我手里作用大。适度通涨促使经济更快增长,经济增长了收入的增长可以弥补我的损失。如此来看我应该欢迎才是。

但是,经济学最令人恐怖的特点就是不管你主张什么,都能找到充分论据并说的头头是道。这其实是非常简单的事,因为经济事件本是千万股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只要稍微多强调一方面因素,或者稍微忽视另一方面的因素就够了。这就是说,同样的政策手段,可以说成是为了达成不同甚至相反的目标。

中国[来自www.lw5u.Com]的货币扩张似乎好一点,因为货币直接的投入对象是基建工程。第一是能立刻拉动GDP。第二,投入的货币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转化为一般商品购买力。可是中国本来就已经是低消费高投资,经济十分畸形了。继续扩大投资份额更重要的结果是资源进一步错配和投资效益更加低下。特别是进入本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难题是大多数中低收入者的相对和绝对贫困化。这种状况反映到社会经济结构上就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的资本主义两大生产部类即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部门之间的失衡。这种经济结构可以在短期内成就非常高速的发展。例如资本主义早期工业革命。

可是投资的目的是什么,难道就是为了赚钱再投资?最终的落实点只能是消费吧。不能落实到消费的社会经济模式是不可持续的模式。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最为要害的批判就是资本增值的手段变成了生产目的本身。当然马克思指的是社会的而不是资本家的目的。资本家的目的是尽快发财,资本主义的模式对资本家的需要来说那是再适合也没有了。那个时代西方社会的货币还是金本位制。滥发货币的手段还行不通。GDP 是手段还是目的?大家再看看那些鼓吹适度通涨的官方的经济学家的共同特点就是把GDP 作为目的本身说事儿。可是GDP 和老百姓到底是什么关系?三聚氰胺那东西也是GDP 吧?创造GDP 时制造的碳排放和其它污染有没有算负GDP?烂尾工程到时候雇人去拆除还增加GDP 呢。这些是极端的例子或者属于特别范畴的就不说了。你再看GDP 的分类,所谓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和消费。投资只提供了将来更大的可能的消费规模,它是将来的和可能的利益,是未知数。出口是给人家消费的。而消费,按去年的统计数字对GDP 增长率的贡献是个负数!就是说如果把消费数字算在GDP 之外那么它将增加更快。这是不是说所谓高速增长的结果就是首先我现在的消费少了,然后,我将来的消费也少了?

不怕的理由是:不错,物价是上涨了,可收入不是涨的更多吗?扣除通涨后你不是还改善了?这种说法仍然是一种GDP 目的论。所谓收入,就是所有法人帐面收入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是从另一个角度看的GDP。首先,总收入增加不等于特殊人群的收入也增加,相信有相当部分的人其收入扣除通涨后在一定时期内没有增加。但是,真正的问题是,专家们忽略了劳动力的再生成本的增加。所谓劳动力再生成本,通俗的说就是一个人的最低生活费用。房子是必须要住的,如果把房价的增长因素也算进CPI,我的收入扣除通涨后是否还是增加了?我原来骑自行车就去上班了,现在不开车就去不了。过去大家不用手机电脑,现在没这些东西不行,那这更多的花费也是生活成本。过去不用担心医疗,教育,退休,现在不管行吗?

这些都是必须的开销,如果收入的增加不能多于这更多的必须性花费,那么我就是绝对的贫困化了。这就是为什么收入多了幸福指数却下降了的最起码的道理。

有人说,所有商品都涨价了,房子(有如此强烈的需求)还能不涨?错了。不要忘了,是房子先涨的。实际上房地产泡末正是本轮通涨借以实现财富转移最后百姓卖单的一个重要环节。先通过推涨房价将房子高价交给终端消费者。然后等到一切商品普遍涨价的时候靠卖房子赚钱的各路神仙已经赚饱了。另外不要忘了财富都是劳动创造的,不会从天上掉下来。那么这么多的房子这么高的价格,是不是财富?这么多财富一夜之间突兀而来,这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的,这些财富其实并不存在。它不过是代表了终端消费者的天量债务。天量债务可以继续扩大可是终究不能没有尽头吧。到那时房地产要么崩盘,要么,较好的情况,所谓软着陆。这就是政府正在竭力争取的事情。借通货膨胀消化房价[来自WwW.lw5u.com]。这样你手中的房子会(相对其它商品)贬值一部分,剩余部分用将来的工作来换取。

所以如果崩盘了你固然很惨,可即便软着陆,也不过是不死不活的挣扎着看富人继续发财罢了。

作者简介:戚文鹏,(1981-)助理讲师,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人,现工作于昆明市东川区职业成人教育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