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并购动机与并购绩效的文献综述
杂志文章正文
并购动机与并购绩效的文献综述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68        返回列表

鲍苗苗苏州大学商学院

[摘要]本文拟对国内外并购动机与并购绩效的相关理论与实证文献进行回顾与总结,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关键词]并购动机 并购绩效 文献综述

一、引言

并购是兼并和收购的简称, 泛指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 主并公司以产权转让为内容, 以获取资本控制权为目的的一种市场行为。它于十九世纪末在西方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兴起,先后经历了五次并购浪潮。中国的并购自二十世纪末逐渐升温,与此同时,理论界和实务界也开始关注这些并购活动。

二、国内外并购动机与并购绩效的文献综述

1.国外并购动机的文献综述

Coase 于1937 年最早提出了交易成本说,后来Williamson、Grossman 和Hart 分别于1968 年和1986 年深化扩展这这一理论,形成了以交易成本为中心的为了获得垄断地位这一兼并动机理论。Weston 提出的协同效应理论,并经过Porter、Majd andMyers 等人的发[来自WwW.Lw5u.com]展,形成了兼并是为了追求效率的提高这一动机理论。在管理层方面上的研究,由Mueller 于1969 首先提出了管理主义理论,后来Shefrin 于2001 年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理论,由此形成了以代理问题为中心管理者追求自身利益的企业并购动因理论。1986 年,罗尔提出了管理者自大理论,认为管理层可能因为自己的盲目乐观而高估目标。而Hermanand 和wenstein 于1988提出了掠夺者理论,指出企业进行并购是为了获取被并购企业原来的股东转移出来的利益。

2.国内并购动机与并购绩效的文献综述

对于并购动机的研究,1998 年冯启等从定性的角度,运用了七个理论系统的阐述了企业进行并购的动机;2004 年催保军从横向、纵向、混合并购这三种并购模式的角度下研究了企业并购的动机。梁国勇于1997 年指出企业购并就是在内因和外因的交互作用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2002 年,杨万里则是从企业兼并与收购行为的参与双方的内在动因着手,分析了其参与企业兼并与收购活动的动机。此外,杜海平,李瑶于等人的文章中都指出外资在中国的并购都是为了占有中国的市场份额。

对于并购动因与并购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2002 年顾勇,吴冲锋采用了回归方法证明了我国买壳上市主要是炒作动机;2006 年,罗贤的分析认为买壳上市的行为是由于国有企业的民营化问题。李增泉等人2005 年对416 家上市公司的兼并行为的进行了实证研究[来自wwW.lw5u.com],结果表明兼并过程中的掏空资产行为是因为公司没有保配资格之忧,并购能够迅速提高企业的业绩。张玉珍2006 年,建立了核心竞争力兼并动机模型,表明兼并后的企业整合能力若能达到一定的临界值,双方便有了以获取核心竞争力为动因的兼并行为。此外,2010 年,章新蓉等通过对不同控股的上市公司的兼并行为的研究,指出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并购,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绩效中的表现都优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

对于并购动因对于并购绩效的影响,娄金2006 年认为企业在进行并购初期,管理者由于偏离动机而进行的并购会损害企业的价值。之后夏新平,辛婷婷等人都对此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企业并购主要是出于代理动机。此外奚宾在2010 通过对沪深上市公司的并购的研究,指出国有股比重与管理者的自负程度呈负相关关系。董继扬等人在2012 年通过建立因子模型证明了管理者的努力程度与企业的并购绩效呈正比关系。

3.国内外并购动机与并购绩效的文献综述评价

从国内外研究比较来看,由于国外企业的并购历史较久,先后经历了五次并购浪潮,因此相关方面的研究也较早,而且针对于每次的并购浪潮都有各自的特有的动机,并对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在漫长的研究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相比,国内的并购历史较短,不过二三十年间,在并购动因理论上的研究尚不系统,尤其是针对中国并购历史的理论研究尚未形成理论体系,在这一方面需要加强。

国内的研究大多倾向于某个单一因素或者背景下的研究,具有中国特殊环境下的本土特色,比如政府动机,卖壳上市,掏空,投机等兼并动机,然而这些特色的兼并动机的阐述并没有一个系统的对应并购发展脉络的理论,所覆盖的范围也不够全面,互相之间也没有联系。并且在分析兼并动因对绩效的影响上,国内学者大多将焦点集中在管理上,所考虑的因素也不全面,实证上的研究也欠深刻,鲜有能够从多角度动机方面考虑的文献。因此国内学者对于中国的并购史上动因的研究还有待于多角度,系统化,针对化的提升。

参考文献:

[1]Coase.R.H“.: The Nature of the Firm”.Economics,1937

[2]Manne.H.:“The Higher Critieism of the Corporation,Columbia Law Review.1962.

[3]张佳林,蔡军辉.我国上市公司并购动因与绩效研究.经济问题.2005 (11)

[4]焦跃华.企业并购中各利益主体的行为动机.专家视点,2006(9)

[5]董继扬,田波平,王要武,张铁男.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评价.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2(8)

作者简介:鲍苗苗,女,(1990 -),2011年毕业于中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专业,获经济学学士,2011年考入苏州大学商学院金融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投资和商业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