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县域流量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一以张家港市为样本
杂志文章正文
县域流量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一以张家港市为样本
发布时间:2024-07-01        浏览次数:41        返回列表

周国新 杨敏 中共张家港市委党校

马克思在其《资本论》中曾指出资本在运动中实现其价值。经济要素的流动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这一论点早已在上海浦东新区的发展过程中得以证实。然而,作为上海浦东新区发展模式的经验总结,流量经济在提出之初并没有在全国推广开来。随着世界金融体系的震荡,世界经济危机的风险加重,中国原有的主流经济发展模式,如苏南模式、珠江模式、温州模式等,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挑战。流量经济发展模式开始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我们认为,流量经济将赋予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新的生命力。

一、问题的提出

流量经济的概念是“一个地区以相应的平台和条件,吸引区外的物资、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要素向区内集聚,通过各资源要素的重组、整合来促进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并将形成和扩大的经济能量向周边地区乃至更远的地区辐射。在集聚辐射过程中,各资源要素通过高效、有序、规范的流动实现价值,再通过循环不断地流动扩大经济流量规模,从而达到促进地区经济规模扩大、经济持续发展的目的。”

学术界对于流量经济的理论研究相对成熟。周振华先生(2002)在其论文《流量经济及其理论体系》一文首次提出了流量经济的概念,并对其理论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他的这篇重要的论文中,他不但创造性的概括出流量经济的概念,而且对流量经济的主要特征、结构体系、运行机制、发展阶段等作了详尽的论述,对后来的学者研究流量经济起到了重要的指导意义。此后,国内掀起了一股研究流量经济的热潮。韩伯棠教授(2003)在周振华先生的研究基础上,对流量经济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并对流量要素的内涵有了新的见解,认为流量要素应包括物流、商品流、信息流、技术流、人流、资金流、资产流这七种。孙希有教授(2003)通过对上海浦东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深入研究,结合流量经济已有的理论体系,完成了国内第一本较系统地研究流量经济的著作,对政府部门、理论界学者以及企业界人士都有极大的参考借鉴意义。

然而对于流量经济的应用研究则比较缺乏,对于流量经济的评价研究就更加稀少了。国内仅有的研究是肖现平、季曾等于2002 年构建的流量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在他的指标体系中,物流、资金流、人才流、技术流和信息流五大要素组成为一级指标。物流又分为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流通,海陆空运输以及仓储、配送、分拨四个层面;资金流分为金融保险证券,吸引外资和内资以及产权期货交易等四个层面;人才流分为人才的引进和输出以及人气形成二个层面;技术流分为技术交易、转让以及技术开发转换成果等三个层面;信息流分为硬件载体、信息传播以及电子商务推广等三个层面。上述流量经济的五大要素下共分十六个层面称为二级,在全部流量经济的指标体系中,共有131 个三级指标组成。

对于像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肖现平的指标体系可以说是非常完美了。因为上海具有期货交易所、产权交易所,是华东地区甚至亚太地区最重要规模最大的物流枢纽中心之一,汇聚了全中国乃是全世界的顶尖人才,是中国经济发展成果最为显著的地区。肖现平所构建的流量经济指标体系是以上海浦东新区自身的流量经济发展规模和特点为基础的,因此它是合适的。但是对于县级市而言,照搬已有的指标体系显然是不合适的。因此我们需要对已有的指标体系进行修正,构建县域流量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二、县域流量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指标体系内容。根据肖现平的指标体系,笔者对县域流量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修正。指标体系的二级指标层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即物资流、资金流、人才流、技术流、商品流。在肖现平的指标体系里是在五种流的下面分别从条件指标和成果指标进行的划分。在这里笔者继承了这一思想,但是并没有在指标体系里体现出来。笔者认为条件指标和成果指标之间呈现出一定的因果关系。条件越是优越,成果则越是丰富。如果在指标体系里将成果指标与条件指标作为三级指标体现出来的话,那么,务必需要给条件指标与成果指标分别赋予一定的权重。然而,我们无法确定到底是条件重要还是结果重要。一般而言,我们认为两者同样重要。这样一来,设不设置条件与成果指标作为三级指标层都没有区别,对于我们的评价没有影响。因此我们的指标体系中的三级指标就是各具体指标。

对于三级指标,我们从流量基础设施建设、流量服务系统和流量操作过程来甄选具体指标。这样的逻辑也符合前文我们所提到的流量经济平台思想。对于物资流,其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港口吞吐量、外贸货物吞吐、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进口总额、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生产总值、城镇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从业人员、年度完成城镇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固定资产投资、批发零售业生产总值、批发零售业从业人员、年度完成城镇批发零售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级公路里程、公路总里程、货运总量、货物周转量、公路桥梁里程、港口集装箱运量、机动车总量、货轮吨位、驳船吨位、交通运输财政支出、农副产品采购支出、工矿及其他产品采购支出等。依次类推,资金流、人才流、技术流、信息流的具体指标甄选附表一所示。

2.指标体系权重。笔者在本文的流量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设计过程中,采用了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相结合的方式。首先,我们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分析各流量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以此重要性为权重确定二级指标的权重。其次,通过专家座谈访问确定具体指标在各流量中的重要性,并以此作为权重。

(1)二级指标层权重。本文在构建计量模型时也是从柯布- 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出发。一般形式的柯布- 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

式中是Yt 工业总产值,At 是综合技术水平,Lt 是投入的劳动力数,是投入的资本,一般指固定资产净值(单位是亿元或万元,但必须与劳动力数的单位相对应,如劳动力用万人作单位,固定资产净值就用亿元作单位),α 是劳动力产出的弹性系数,β 是资本产出的弹性系数。在这个基本的生产函数中止包含了传统的三种生产要素。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要素的形式开始出现变化。通常意义上的技术、人力、资金等还是最主要的生产要素,而信息、物资也属于生产要素范畴。因此,我们可以对柯布- 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可以进行修正。

其中,Gt 表示物资要素,It 表示信息要素。在原始的生产函数中,At 作为一个外生变量出现。而在分析了流量经济的理论构成后,我们认为技术作为一种要素投入生产。因此在(2)式中,我们At 将作为一个内生变量进行考察。这个等式就是我们进行权重确定的基本计量模型,γ,ε,λ 分别是技术、物资、信息的产出弹性。

对(2)式两边同时取对数,模型可变形为:

而各变量前面的系数则是个要素的产出弹性。我们也可以将产出弹性理解为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或者重要性。经过简单的处理,我们就可以得到流量要素的权重。

在选择自变量时,笔者将选择传统意义上资金、人力、物质、技术、信息的典型代表指标,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旅客年发送量、年货物周转量、科技经费支出、电信业务总量这五个变量作为因变量。为了使权重的计算更为准确,笔者选取中国、上海、浙江为参照系,作为权重确定的数据来源对象。上述变量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上海统计年鉴》、《浙江统计年鉴》。

实证检验分为3 个步骤,即序列的统计特征检验,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本文采用目前较为流行的ADF (Augmented Dickey-Fuller)方法进行单位根检验,所使用的工具是EVIEWS6.0 软件。通过单位根检验,我们发现模型中的6 个序列在5%显著水平下都是非平稳的。但是,他们的二阶差分序列在5%显著水平下都拒绝了原假设,即都是平稳的。

通过协整检验,我们得到原方程的长期均衡关系,写成方程的形式,即:

从协整结果来看,上海市的各流量要素对其经济的贡献度最高,浙江次之,而全国的总体水平则最低。在这里,我们以个地区的经济总量在全国的份额作为权重进行加权平均。其中,上海1978 年至2010 年,GDP 占全国的平均比重为0.049,浙江为0.056,全国占全国的比重为1。三者之比为0.049:0.056:1。因此,可计算出三者的百分比分布为4.4%、5.1%和90.5%。最终,我们以这三个比重作为样本,可计算县域流量经济的各流量要素的加权平均弹性。

根据上述计算,我们已经得到各要素流的加权平均弹性。接下来,我们以个加权平均弹性相互之间的比重为基础,便可计算出各要素的权重。如下表所示:

(2)三级指标层权重

对于三级指标权重的确定,是本文所涉及的流量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复杂的一个环节。为了能够提高县域流量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对于三级指标的权重,我们选择主观赋权法来确定。主观赋权法又分为专家打分和调查问卷两种基本形式。我们选择的是后者。笔者通过自身的工作和人脉关系,在长三角若干个县级市发放问卷,对三级指标的重要性以及相关度进行排序,从而获得了第一手资料。问卷调查的对象包括政府职能部门领导、大型企业高管以及高校研究人员。具体的问卷设计见附录一。

此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 份,回收71 份,其中存在明显毗漏的问卷13 份,能用的问卷有68 份。在这68 份问卷中,调查者对指标体系中的80 个具体指标对于其上级指标的重要性或者与三级指标的相关性分10 个等级进行排序,其中排名第一的是为最重要或者最相关,第二次之,依次类推。此外,笔者还设定,排名第一的得10 分,第二的得9 分,依次类推。在回收这些原始问卷后,笔者进行了统计整理,并计算出三级指标的平均得。在计算出三级指标平均得分后,我们最终计算出县域流量经济三级指标的权重(略)。

三、县域流量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张家港市流量经济评价

1.张家港流量经济发展现状。物质流———持续扩张。近几年物流业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发展迅速以去年为例,我市物流业实现增加值89.48 亿元,比上年增长25.1%,口岸货物吞吐量连续四年保持全省领先,列全国县域口岸之首,外贸运量继续领跑长江沿线港口。

资金流———保持稳定。近几年我市的金融体系依然获得了健康稳定的发展,金融机构采取多种方式,有效满足了企业资金需求,融资渠道更趋多样化。但由于受到国际国内金融形势及宏观政策的影响,从2010 年开始,我市资金流出现了波动,但总体保持稳定。人员流———大步向前。人员流是流量经济“五大要素流”里最重要的一项。近几年,我市在人员流动上大做文章,高层次人才引进成果斐然,为我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人才支撑。

技术流———合作共赢。我市自身的技术孵化、研发、服务平台的建设,以及与外部的技术合作,为我市发展流量经济提供了技术支持。近几年,我市在产学研合作、国家与省部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技术研究中心,以及专利发明等方面成果显著,为我市发展流量经济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信息流———运转顺畅。我市信息化建设在全国县级市里一直走在前列,现代信息技术、网络科技的发展为我市大力发展流[来自wwW.Lw5u.coM]量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2011 年,我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2.84亿元,新增光缆9802 皮长公里,累计3.21 万皮长公里,新增各类基站173 个。此外,我市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也有长足进步。

2.张家港流量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1)发展主体弱小。我市目前的银行、保险、证券、期货等金融机构,与上海等服务业发达地区相比,规模相对较小,服务相对单一,创新相对不足,在物流领域把这些资源整合起来推广电子商务的难度很大;大多数物流企业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手段仍比较落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也不健全,在运行中还只是被动地按照用户的指令和要求,从事功能相对单一的运输、仓储和配送,很少能提供物流策划、组织及深入到企业生产领域进行全过程管理,物流增值较少。此外,我市的金融机构发展基本还停留在传统的银行业发展水平。由于行政级别的影响,全面系统的金融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特别是证券业还比较落后,最近几年才开始发展,行业内竞争不足,规模偏小。科技与信息流主体主要由政府搭建的服务平台组成,市场化运营机制缺失,市场参与率相对较低。

(2)土地及房价的制约。土地瓶颈是我市经济发展遇到的头等难题。流量经济的本质在于要素大规模流动,这无疑需要大量土地。

只有通过集聚发展,在原有占地的基础上,调整功能结构,提高使用效率。因此,我市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开展“腾笼换凤”,以获取更高的单位土地报酬。此外,我市的房价也是制约流量经济发展的另一个因素。流量经济中的人员流,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流入,对于流量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我市目前全国县级市里排名第一的房价使得很多高层次人才望而却步。因此,土地瓶颈与房价制约是我市发展流量经济面临的两个大问题。

(3)专业人才缺乏。一方面,我市拥有张家港保税港区,对通晓国际惯例、具有国际管理经验的高层次管理人才需求较大;另一方面,我市以实业经济发展引领全国县域经济,需要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但是,由于我市为县级市,且毗邻上海、南京等国际都市,人才引进成本比上海、南京等大城市更高。因此,我市高素质的复合型管理人才、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相对缺乏。

(4)中小企业投融资矛盾突出。我市中小企业投融资问题比较突出,中小企业银行贷款融资占比偏低;资本市场融资层次偏少,上市公司融资比重较大,而中小科技企业资本市场内融资层次偏少,除了主、二板和中小板上市融资外,场外交易市场融资基本空缺;债券市场融资在苏州各市尚属领先,但长期局限于银行间债券交易市场且多为大型企业独享;区域股权投资集聚偏少。

(5)中介机构管理不善。区域经济总量达到一定水平后,各种中介机构将自发产生。中介机构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将有利于流量经济的发展。但是,我市对于各种中介机构的管理不够完善,原本有序的市场被中介机构搅得无序,从而导致交易效率下降,交易成本提升,造成对实体经济的巨大伤害。其次,我市的中介机构分布领域不均,规模、数量都比较小,影响力有限,而在房地产等投机性成分较大的行业中中介规模庞大。

3.张家港市流量经济综合评价。上文已经对张家港市流量经济发展现状已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但是却没有对张家港市流量经济发展进行一个宏观的测评。在上一节中,我们已经构建了县域流量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用以综合评价县域的流量经济发展综合水平。此处我们将以上节所构建的县域流量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以张家港市2005 年~2011 年的指标数据为样本,对张家港市流量经济进行综合评价,并最终获得张家港市流量经济综合发展指数。

首先是数据样本的处理。我们从2004 年~2011 年的《张家港统计年鉴》中挑选指标体系所用的指标数据。挑选出来的指标都是带量纲的原始数据。我们首先需要做的是统一量纲。我们的做法是,将所有获得的2004 年~2011 年的原始数据以2004 年为基年,得到各年份的指标指数(略)。我们只需要对上表进行加权就可以计算出张家港市流量经济综合发展指数了。

根据张家港市各流量要素的年度发展指数,我们得到各要素流的发展趋势图。如图1 所示。

从图中,我们发现人员流、资金流和物资流,三者表现出较为明显的趋势,而技术流和信息流两者一直以来发展趋势都非常平缓,几乎没有变化。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张家港市的流量经济主要由人员流、资金流和物资流推动。最后,我们将各流量要素的指数进行加权,可以得到张家港市流量经济综合发展指数。

通过县域流量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我们发现,总体来说,张家港市的流量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近几年一直处于向上的发展趋势中。五大要素中,贡献最大的是人员流,而出现方向发展趋势的是物资流,其他各流的发展则保持一般的发展水平向上发展。这些综合评价结果与现实情况基本吻合。因此可以说,本文所构建的县域评价指标体系是切实可用的,达到了构建指标体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希有.流量经济[M].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4,45-46

[2]周振华,韩汉君.流量经济及其理论体系[J].上海经济研究,2002,1

[3]韩伯棠,艾凤义,张平淡.流量经济若干问题研究[J]. 经济纵横,2003,7

[4]肖现平.测定流量经济发展统计指标体系的初探[J].上海统计,2002,(4):20-23

[6]欧阳元生.发展流量经济,增强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功能[J].厦门科技,2004,4

[7]张超.基于流量经济的中心城市交易效率研究[D].重庆大学,2008,[来自www.lw5u.Com]5

[8]张伟,彭晓华,陶峰.谈流量经济发展与中心城市竞争力提升[J].商业时代,2007,3

[9] 张海峰. 基于区域空间结构的中心城市流量经济效应研究———以西宁市为例[D].西北师范大学,2009,5

[10]聂坚.基于空间面板数据的流量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5

[11]白永平,王培安.浙江省流量经济集聚扩散效应研究[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2,5

作者简介:周国新(1975-),江苏张家港人,中共张家港市委党校副校长,同济大学公共管理专业硕士;杨敏(1983-),湖南衡阳人,中共张家港市委党校教师,重庆大学企业管理专业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