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几点认识
杂志文章正文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几点认识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60        返回列表

孙春梅 中共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委党校

[摘要]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上下求索,最后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给中国经济带来了繁荣,创造了奇迹,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市场经济的不足与缺陷,规范政府行为。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市[来自www.lW5u.CoM]场经济体制。

[关键词]认识 市场经济 完善 体制

中国历史上是自然经济。五千年的自然经济使我们落后了。落后的原因在于自然经济及其体制。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上,我们又选择了计划经济。几十年的计划经济,加上文化大革命,使中国经济面临着崩溃的边缘。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在寻寻觅觅中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中国经济扬起了胜利的风帆,它以无可替代的体制的力量空前地调动了人们的激情,焕发了在旧体制下人们难以想象的创造力,一路走来,高歌猛进,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今天的经济繁荣是来自市场经济的繁荣,中国今天区域经济的差异,是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面对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不能把体制不健全或由于制度缺陷产生的问题归因于市场经济

面对1929 年由美国开始的世界经济危机,凯恩斯主义对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能力表示怀疑,主张政府干预,通过扩大政府支出、举债、多发货币等一系列的扩张政策予以干预。凯恩斯主义似乎带来了最初的经济增长,但紧接而来的就是滞胀,即通货膨胀上去了,经济却没有实实在在的发展。原因很简单,经济危机本来就是产能过剩,凯恩斯式的政策虽然可以在当下扩大需求,但却造成了进一步的产能过剩,错失结构调整、品质提升的良机,使得问题更为复杂、更为严重。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前一段时间实行过于宽松的刺激政策的结果。

面对2008 年由美国次贷引发的危机,面对华尔街令人眼花缭乱的金融衍生品以及欺诈,人们又开始怀疑市场经济了。其实,过度的金融衍生和虚拟,甚至包括欺诈,这本身是一个面对市场经济下出现的新情况,如何加强监管,如何在制度层面加以完善的问题。市场经济是一系列的制度积累,积累的过程就是不断博弈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针对新的问题、完善和设定新的制度。加强监管,完善制度,正是政府的职能所在。随着人们经济实践的发展,这个过程永远不完结。我们不能把政府在某些方面监管的空缺当作市场经济体制本身的缺陷,进而因噎废食。美国次贷危机并没有提供否认市场经济的魅力。相反,倒是可以借此机会,完善市场经济的制度安排。

20 多年旨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虽然使得我们不断向市场经济体制趋近,但毋庸置疑,我们的市场经济体制还是不健全的。我们不能把体制不健全,或者由于体制本身的缺陷产生的问题归于市场经济。例如,假冒伪劣产品和地下金融的问题,这明显的是相关政策不健全、制度安排和相关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又如腐败问题。腐败和腐败者手中掌握的资源多少成正比例关系,和监督的力度成反比例关系。把传统计划经济下资源大量集中在少数人手里的状况不变,并使之与市场所提供的自由相结合,这才是产生大量腐败的根源所在。

二、在我国特定的情况下,既要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更要注重市场经济的共性

从哲学层面来看,共性是关于事物的质的规定性,是规定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性的。就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言,强调其特殊性是不言而喻的,是题中应有之义。从一定意义上讲,我国的市场经济必然会打上其社会性质和历史的烙印。相反,正是基于这样的历史及其“路径依赖”,我们在一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候,是应当更多地关注它的共性。首先使其具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例如基本的制度安排可以确保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确保各经济主体可以公平地使用资源和平等进入,确保宏观调控的透明和规范,确保微观主体的正常行为不受干扰,确保财产及其收益的安全等。如果不是这样,就极易出现四不像,就可能集中了[来自wWw.lw5u.coM]两种体制的缺点而不是他们的优点,这种四不像所带来的收益,比其能够避免的损失可能要小得多。

三、在我们这样的历史积累的背景下搞市场经济,至关重要的是规范政府行为

我国历史上是一个集权的社会,又搞了几十年的计划经济,政府十分强大,无所不能,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虽然在市场经济起步时没有我国强大,但他们同样是先规范政府的行为,把政府的行为限制在一个能够发挥政府的比较优势、其他主体无力而为、市场的高效运行又必需的范围之内。例如保护产权,制定和保证规则的执行,保证市场的有序运行,提供公共产品、包括社会安全和资源环境保护,健康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等。我们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在于本来应当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如公平进入、竞争秩序的规范和保护、激励创新的环境等,政府往往做得不够。另一方面政府又做了很多在市场经济下政府错位的事,例如很多地方政府直接扮演市场经济主体,用行政力量强行推进农民上楼和所谓的城市化等。特别是过于频繁,过于强硬的宏观调控,使市场主体坐上过山车,都不宜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市经济下的宏观调控是二次的,相对消极的。人们常说市场经济有缺陷,但政府也存在着信息和知识方面的问题。在市场经济下政府扮演着重要角色,有积极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尤其如此。但确实有一个怎样发挥作用,在哪些领域发挥作用的问题。只有市场在市场的轨道上,政府在政府的轨道上各自发挥各自应有的作用,才有最佳的市场经济的体制效应。没有政府行为的规范就没有其他主体行为的规范。我国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历史太深厚了,在很多方面已形成惯性。高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旗帜,必须改改我们的习惯。

参考文献: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纲.刘炳英著.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

[2]胡锦涛《.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日报,201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