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在新的形势下商贸流通业发展战略的选择
杂志文章正文
在新的形势下商贸流通业发展战略的选择
发布时间:2024-07-01        浏览次数:40        返回列表

黄国雄 杜昕然

中国商贸流通业面临着改革开放以来最严峻的一次考验。在世界金融风暴的冲击下,国家转变发展方式、调低GDP 增幅的双重压力下,持续三十二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高速增长,将进入调整、减速、平缓发展的新时期。如何把握市场走向,危中有机,危中生机,发挥企业的自身优势,做到稳中求进、稳中求变、稳中求新、稳中求特、稳步发展,是所有商贸流通业面临的挑战和共同任务。

第一,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危机波及全球。美国经济危机尚未走出低谷,前景难以确定。据有关数据显示,美国的支出、产出和就业等虽然出现了改善迹象,但仍不稳定。2011年第一季度至第四季度,美国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0.4%、1.3%、1.8%和2.8%,增速依然低于美联储预期的2.7%-2.9%的增速。欧债危机转向主权债务危机、银行危机和财政紧缩危机“三机并发”的特点,波及全球,将持续一段时间。据世界银行预测,2012 年上半年全球货物和服务贸易出口约增长4.7%,比上年同期减少近2 个百分点。各国都想通过增加出口、减少进口拉动经济增长,其结果必然是贸易摩擦升温,贸易保护进入高发期。今年上半年,我国出口比去年同期回落17.8%个百分点,也拉低了国内贸易的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回落了2.4 个百分点,预计全年的增长比去年要回落3-4 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国内外贸易都面临新的考验。

第二,国家经济运行进入转变发展方式阶段,从观念的转变到实践的实施都需要一个过程,经过一定时间的调整,政府和企业都必须做好较长的思想准备。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充分发挥我国的经济优势和有利条件,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取得了巨大成绩。改革开放以三十年以来GDP 平均增长9.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2%。2010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8.3%,2011 年为17.1%,这种长时期的高速增长是世界上所没有的。但是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形势发生较大变化,2012 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4.4%,比去年同期回落了2.4 个百分点。劳动力红利优势在消失,资源利用率下降,土地财政措施被抑制。为了回避重踏中等收入陷阱的危机,政府主动采取调低增长速度,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措施。通过平稳增长实现新的磨合,促进经济协调、和谐、稳步发展。但这需要一个过程,中速、甚至低速增长要经历一个或长或短的时期。因此,商贸流通业要做好思想准备,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

第三,同样受到冲击,但地区之间存在着差异,东部要大于西部。据对2012 年1 月-3 月份统计,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回落,东、中、西分别为1.4、1.0 和0.6 个百分点,而西部相对平稳,跌幅低于东部。这说明在调整中东部面临的挑战比西部更为严峻。西部优势在于:起步晚、发展快、基础差、吸纳能力强、消费水平低、消费欲望强。而东部外向型企业较多,受国际影响的程度比西部强。用工成本上升和用工难的现象将持续发展,因此,不同地区面对不同的挑战,应有不同的应对措施。农村市场的增幅有望高于城市,城乡市场将得到同步发展。

第四,商业业态之间发展是不平衡的,受冲击的程度也是不一样的。超市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城市人口的增加,以及CPI 的下降和平稳运行,总的销售额不会出现大起大落。而百货业由于层次不同,受冲击的程度也不一样,社区百货、大众百货会维持平稳增长;时尚百货、高档百货可能产生下滑趋势;奢侈品境外消费有增无减,而国内销售受冲击较大;各类专业店、专门店不同地区、不同区段升降不一,销量勉强维持,效益可能滑坡;而网购将继续保持较快、较大的上升趋势,并在不断规范中推进;外资零售在中国发展的步骤明显放慢,家乐福上半年销售额增幅只有4.8%。由此可见,各业态已进入重组、磨合、调整的新阶段。

第五,大型商业,包括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奥特莱斯的大上快上,都面临着重大的考验。虽然工业化、城市化和国际化给大型商业带来了发展机会,但必须看到,由于多层开发、齐上快上、总量超过现实需要、结构严重失衡、闲置面积扩大、效益滑坡等情况的出现,不少地方出现有场无市、场多市少的状况,不仅使开发商资金占压、回收期延长,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中小商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还有些开发商采取偷梁换柱的手法,以开发商业地产的名义,或冠以城市综合体之名,进行变相的高档住宅或别墅的开发。据有关部门统计,仅已建在建的购物中心已达1.27 亿平方米,投资达1.2万亿元。北京已建在建的城市综合体达49 个,总面积2100万平方米。武汉33 个,1100 万平方米,甚至8 万人口的城市要建10 万平方米规模的综合体。因此,做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放慢增速,是商业地产发展中的当务之急。

第六,稳中求进、稳中求变、稳中求新、稳中求特,促进企业内生力量的提高。在同样的市场环境下,面对同样的冲击,同一业态为什么有不同的后果呢?关键取决于企业的本身素质和新生的竞争力,决定企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应对危机的能力。企业既有危机感,也有紧迫感,冷静对待客观形势,稳中有进、稳中有新、稳中求变、稳中求特,不仅可以保证渡过目前的困难时期,立定脚跟,稳步发展,转危为安,把冲击降低到最小程度,同时通过自身素质的提高,为今后更大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稳中求进、稳步发展是应付当前挑战的第一要务。稳在做细、做精,才能稳住现有市场;稳住人心、稳住顾客,用有限商品开拓无限市场,用有限职工实施无限服务,才能达到稳定顾客、稳定销售的作用;稳在坚持科学发展观,任何一种业态都必须以一定的消费者和购买力来支撑,小到一个门店,大到一个几十万平方米的综合体,都存在着保本销售额和盈亏临界点,市场无限、超前有度,盲目一拥而上,只能加大投资成本,浪费资源,适得其反。

稳中求变,不断总结经验,寻找新的发展起点、新的模式。要树立流则通、通则和、和则活、活则富的观念,重视商贸流通业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作用。要转变观念,店不在大、楼不在高、路不在宽、货不在多,有情则灵、有特则行、有客则旺、有信则兴。树立质量重于数量、品牌大于品种、安全大于盈利、服务重于商品、诚信大于效益的观念。

稳中求新。即在大变革中逆势而上,独树一帜。即新的观念、新的营销、新的品种、新的市场,敢于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占新的商机。

创新是企业整个竞争力的提升,包括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公司治理结构、组织形式、管理模式、人才培养、薪酬制度等,是一个除弊兴利、改旧创新的系统工程。

稳中求特。连锁商业中国化,是中国商业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是连锁商业国际化的前提条件。综观中国连锁商业发展的进程,必须经历三个阶段,才能逐步走向成熟,真正与国际接轨。第一阶段,从引进、克隆、复制开始,学习国际经验,引进业态、引进管理、引进营销、复制克隆、布点发展、形成规模,造就了连锁商业的今天;第二阶段,创新发展,差异化经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消费阶层的不同需要,提高了内在的竞争力,充分发挥连锁经营的固有优势;第三,完善提升,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经营方式和产品结构,才能走出国门,实现国际化经营。迄今为止,我国连锁企业在境外开店,几乎全军覆没,没有成功的先例。究其原因,用克隆来的业态又克隆出去,缺乏特色、缺乏优势、缺乏竞争力,没有不失败的。

特色经营、特色管理、特色商品,加上本土化的战略、差异化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连锁化道路,才能和而不同,融入世界的大市场。

第七,营销保流水,管理生效益。在经济平稳运行或下滑阶段,完全可以通过一定的营销措施,把冲击降低到最小程度,达到维护现状的目的。但是,营销手段不是根本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要有代价的,或要增加投入或牺牲利润。因此,根本的出路在于加强管理,深化改革。管理出效益,管理是第一生产力在企业的具体表现。管理是对经营要素的科学组合、集聚和运用,有利于调动企业内部各种积极因素,产生群体效应,爆发内在竞争力。

第八,深化改革,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推进整个商贸企业素质的提高。中国流通改革从摸着石头过河,到进入深水区的探索,既要在宏观上理顺关系,明确职责,充分发挥流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扶持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城乡商品流通一体化和商品及服务贸易一体化的总体目标实现。又要从微观上重视发展方式的转变,治理结构的更新,产权结构的改革,增强以人为本的观念,促进调整、改革、重组目标的实现和经营方式的创新。企业的重点要立足于商业文化的建设。没有文化的商业是庸俗的商业,通过文化与商业的结合,才能提高商业的素质,增强企业的实力,促进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商业文化的建设,关键在于塑造学习型的企业、知识型的管理团队和敬业型的职工队伍,更好地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服务。

第九,开拓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改变服务方式是商贸流通业走出困境的基本保证。流通是国民经济运行的基础,服务是基础的基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的竞争已经从数量转向质量,由品种转向品牌,由商品转向服务。服务是竞争力的主要表现,没有服务就没有市场。服务是社会性的,如果说商品的增加、销量的扩大只是数学级数的增加,是量上的满足,而服务质量的提高、服务领域的开拓,是扩大内需的重要保证。服务方式的改变是一种几何级数的激变,是关系到生活的质量和人们素质的提高,以及潜在市场的开发。它的作用是长期的、无限的和持续的。

第十,采取有力、有度、有效措施,启动需求和供给双向机制,达到扩内需、保民生、防下滑、稳增长的目的。一是深化教育、医保、社会福利的改革,解除消费后顾之忧,营造宽松的消费环境,挖掘消费潜力,保[来自wwW.lW5u.coM]证消费稳定增长。二是加大消费投入力度,保证每年不低于10%的速度增长,争取“十二五”期间消费率达到和超过世界平均水平,重点用于中低收入的职工、离退休干部和各项农民补贴。三是严格控制政府消费比重,扩大和增加居民消费投入,严格审查和控制“三公”消费,提倡三年不买车,三年不建办公楼,超标单位三年不增指标,严重超标的控制三年不出国,却因工作需要,须经同级人大批准。四是完善供给体系。坚持以完善小康型商品需求和服务体系,兼顾低收入水平的实际需要,积极创造条件扩大富裕型的社会需要,有计划地引进和扩大奢侈品的供给,积极开拓新的产品、新的市场,创新新的业态。改善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开拓新的服务领域。提供宽松、舒适、多样的消费环境。

(转自《经贸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