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企业恶性竞争相煎何急
杂志文章正文
企业恶性竞争相煎何急
发布时间:2024-07-01        浏览次数:38        返回列表

近年来,我国部分企业在与同行竞争中,并没有真正理解竞争的内涵和要义,走上了歧路。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企业在应对市场竞争中缺乏理性、仍不成熟。这些恶意竞争行为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声誉,而且对整个行业造成负面冲击,甚至影响了中国制造的形象。与其“拳头相向”不如“惺惺相惜”,如何在良性竞争中走向共同发展,值得我国企业认真思量。

市场竞争并不意味着“你死我活”

竞争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机制,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可避免地要与同行展开竞争。只有竞争,才能实现优胜劣汰,才能打造出一个蓬勃发展的产业。反之,如果缺少竞争,市场经济的基石也将轰然坍塌。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麦当劳与肯德基、波音和空客等等,这些企业之所以能平稳发展,正是因为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使企业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但市场竞争并不意味着就是“你死我活”、“有你没我”。企业要扩大市场份额和占有率,也不一定非要从竞争对手手中夺取市场资源。靠恶意攻讦或抹黑竞争对手更不可能获取任何竞争优势。不少企业恰恰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采取了过激的竞争手段和策略,甚至把商业竞争凌驾于法律之上,这虽有可能打击对手,但一旦恶意攻击行为被揭穿,自己不但要承担相应责任,企业形象也会严重受损,最终也将破坏行业平稳发展的生态。

中国市场很大,全球市场更大,任何一家企业都难以独占份额。因此,企业切莫“相煎太急”,使企业竞争变了味,[来自wwW.Lw5u.coM]而应理性认识市场竞争的本质,多用一点包容和合作的精神去尊重竞争对手,形成“你追我赶、互相超越”的竞争格局,共同把市场做大。

恶性竞争成就不了伟大企业

竞争本是激发企业活力、促进市场繁荣的催化剂,但如果企业采用无底线的竞争手段,就只能换来适得其反的效果。只有在商业道德底线之上,不断增强自身实力、公平竞争,才能营造出企业长足发展、消费者真正受益的健康市场秩序。一个企业如果连基本的商业底线都守不住,又何来企业的品牌美誉度,更谈何伟大?

打铁还需自身硬,没有哪家企业能够靠恶意攻击对手来成就自身的伟大。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企业面对的更是全球的竞争。企业不妨以开阔的视野,强化自身创新能力,力求差异化竞争,在各自的细分市场赢得客户,实现与国内同行的协同竞争。

顶级企业的沉默术

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都属世界顶级企业。1993 年6 月,在美国传出一则消息,百事可乐的饮料中发现注射器的针头。这对于百事可乐来说简单是晴天一声霹雳。尽管外界要求回收百事可乐的压力越来越大,可美[来自wWW.lw5u.com]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凯斯特仍决定不这么做。不过,虽然政府官员与企业站在同一立场上,但如果消费者疑虑重重,不买你的可乐也毫无办法。许多企业碰到这样的情况便立即发表郑重声明,以示清白,岂料有时越说越麻烦,正所谓事与愿违。且看百事可乐是如何做的。

他们提供了百事可乐装罐的录相带,在电视上反复播放。让消费者目睹在装罐过程中不可能会混进注射器。这一强有力的事实让消费者感到心悦诚服。随后,更令人兴奋的消息传来———联邦调查局逮捕了四名谎报可乐罐中有注射器的人,真相大白于天下。

在危机消失以后,百事可乐说话了———在全美12 份全国性的报纸上刊登广告,将事情的全过程及其真相告诉消费者,此举既可抹去这一事件留下的全部痕迹,也表明百事可乐对消费者的负责精神。没有气急败坏地大肆鼓噪,呼冤叫屈,危机就平安渡过,甚至还由此进一步树立了公司的形象,这充分表明在有些情况下沉默是金。

百事可乐的宿敌———可口可乐对沉默是金的道理亦深深知晓。有些人认为,可口可乐大约会把“针头事件”作为攻击对手的最好口实,并借机扩大市场占有率。可是可口可乐没有这样做,而是一直保持沉默,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去打击对手。

许多厂家在蒙受不白之冤后,每每第一反应就是大叫大嚷,说自己如何冤枉。无论如何,消费者对厂商都或多或少地有怀疑心理。有时,你叫得越凶,他们的怀疑越大。所以,倒不如三缄其口,让事实来说话,这样效果反而好。

可口可乐公司也不是对同行极富同情心,而是这种保持沉默的策略对自身利益来说是最佳选择。可口可乐是可乐产品中的领导品牌。对于领导品牌而言,整个产业的形象与自身形象同等重要。当产业中竞争品牌发生不名誉事件时,短期内是个别厂家受到伤害,若不澄清,可能会波及到整个行业。那时,领导品牌也会受到池鱼之殃。以这次百事可乐事件来说,如果可口可乐大加渲染,可能会两败俱伤。因为消费者在无法分辨事实真相前,拒买可乐是最可能的选择。由此看来,对于竞争对手的不名誉事件,其它同类应将其视为发生在邻居家的火灾,随时都可能延烧到自家庭院,若在其中煽风助火,很可能自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