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我国宏观税收负担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杂志文章正文
我国宏观税收负担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3        返回列表

■吴 振 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

摘 要:基于1997 - 2010年我国宏观税收负担与经济增长的时间序列,本文对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检验结果显示,小口径宏观税负、中口径宏观税负与人均真实GDP的增长额均呈非线性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为了使人均真实GDP的增长额达到最大值,我国小口径的宏观税收负担为18.23%较为合理,中口径的宏观税收负担为20.11%较为合理。我们据此提出一些政策建议,希望能够给政府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部分参考意见。

关键词:宏观税负 经济增长 凹函数

一、文献述评

税收负担是由于政府向纳税人课税,使纳税人的经济利益流向政府,从而纳税人产生了经济负担。税收负担可以反映政府与纳税人之间经济利益的分配关系。

一般地,税收负担可以纳税人流向政府的经济利益占其全部经济利益的比重来反映。在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的研究方面,Marsden(1984)在对20个发展中国家进行高低收入分组的基础上,研究了各国宏观税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他认为,低税负有利于经济增长。Peden(1983)研究了美国1929-1986年税收和宏观生产率的关系,发现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小于17%时,其比重上升有利于美国经济增长,但超过17%后,该比重上升会降低经济增长率。Garrison(1992)通过实证研究认为,60多个国家的平均税率与边际税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Scully(1995)研究了103个国家20年的税收占GDP的比重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他认为,税收占GDP的比重小于19.3%的国家,经济增长率实现了最优;宏观税负水平如果超过45%,那么该国经济会出现负增长。岳树民和安体富(2003)、刘新利(2007)分别研究了1994年到2003年、1994年到2005年的宏观税负变动,得出了相同的实证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宏观税负在1994年后到今天呈先下降后上升的V型变动趋势。邓戮(2003)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并且税负增加,经济增长率也上升,且二者相关度较高。

二、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1.基本理论和模型

由于拉弗曲线有缺陷,我们认为研究国民产出Q(t)函数是研究税收收入T(t)函数的经济学的基础。从税收的定义①出发,我们认为研究T(t)函数的意义在于探寻公共部门应该从社会经济资源中配置多少资源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社会公共需要能否得到满足,最终将通过Q(t)函数体现出来。根据恒等式T=t*Q,我们认为如果离开了Q(t)函数来研究T(t)函数,那么T(t)函数很可能缺乏经济学基础。

2.指标的选择与数据来源

我们所选择的指标及其数据来源如下:

(1)小口径宏观税收负担,是税收收入与名义GDP的比率。税收收入包括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关税。具体数据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0、2011)中的相关数据计算而得。

(2)中口径宏观税收负担,是财政收入与名义GDP的比率。财政收入中不包括国内外债务收入。1985年至2006年的财政收入包括各项税收、企业收入、企业亏损弥补、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收入、预算调节基金收入、教育费附加收入以及其他收入。2007年至2010年的财政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具体数据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0、2011)中的相关数据计算而得。

(3)g:真实的GDP增长率,是[来自www.lW5u.CoM]经过GDP平减指数平减后真实GDP的增长率。我们以1990=100为基准计算,采用如下公式计算GDP平减指数:

3.实证分析

散点图分析表明,宏观税负t1、t2与人均真实GDP的增长额ΔQ3 均呈正相关。但二者并不完全是线性单调关系,其曲线特征也比较明显。中口径宏观税负t2与人均真实GDP的增长额ΔQ的关系,有较大的弯曲程度。因此,用线性函数去拟合宏观税负与ΔQ的关系,过于简单而且不够精确。因此,我们用曲线来拟合它们之间的关系。

4.实证结果及解释

采用Eviews6.0软件,利用1997— 2010年的28个观测值,我们分别采用小口径的税收负担t1和中口径的税收负担t2这两个指标对模型(1)进行参数估计和统计检验。根据下表1给出的模型参数估计结果,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发现:

首先,小口径宏观税负、中口径宏观税负都与人均真实GDP的增长额呈非线性关系。小口径税收负担模型与中口径税收负担模型估计的效果相当好,调整前与调整后的拟合优度都超过了95%,并且序列不相关。模型中的回归系数显著,而且回归系数符号与预期一致,满足二阶条件2b2+6b3·tt<0,满足凹函数的定义。通过解方程bt+2b2·tt+·3b3·tt=0,我们发现使t ΔQ 最大化的小口径的税收负担t1为18.23%,中口径的税收负担t2为20.11%。

三、基本结论

宏观税负水平是政府制定各项税收政策的重要依据。合理界定宏观税收负担对于保证政府提供最优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是单调正相关关系。实证分析表明,我国经济增长是宏观税负的凹函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我国小口径宏观税负的合理水平为18.23%,中口径宏观税收负担的合理水平为20.11%。当前,我国的小口径和中口径宏观税负已超过合理水平。因此,我们不可过快的提高宏观税负,否则经济增长的净负效应将逐渐显现。

参考文献:

[1]安体富、孙玉栋:《中国税收负担与税收政策研究》,2006,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14。

[2]许建国、刘源:《关于宏观税负问题研究的文献述评》,《财贸经济》,2009(1),131-135。

[3][英]凯思·马斯顿:《税收与经济增长》,《财经译丛(成都)》,1984(2),64-67。

[4]Peden.E.:”Lin[来自wWW.lw5u.com]k Between Taxes and EconomicsGrowth:Some Empirical Evidence” ,World Bank Staff WorkingPapers,No.605,1983.

[5]Garrison ,Charles B and Feng Yao Lee, Taxation,Aggregate Activity and Economic Growth: Further cross countryEvidence on Some Supply side Hypotheses, Economic Inquiry,Jan.1992.

注释:

①税收定义,见孙文基:《财政学》,69页,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吴振,出生年月:1989年02月,学校: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专业:税务硕士,研究方向:税收理论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