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浅析中日韩经济一体化
杂志文章正文
浅析中日韩经济一体化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5        返回列表

■刘 元 福州大学

摘 要:中日韩经济一体化在三国经济、资源、文化等有利条件下有了一[来自www.lW5u.Com]定进展。但是由于存在着历史、局部地区安全、外部干扰因素等三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举步维艰。中韩先期进行合作、在具体领域进行深层次合作是目前三国一体化的最优选择。

关键词:中日韩经济一体化 制约因素 路径选择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同经济全球化相互交织,成为当代国际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与欧洲和北美成功一体化相比,近年来经济蓬勃发展的东北亚国家,在区域化方面的步伐已明显落后。每当东北亚地区局势发展趋于乐观时,就会有相应的政治风险出现与之相制衡。这种短周期、强振幅的地区形势波动在东北亚地区已经反复出现过多次。

中日韩三国首脑会议是从1999年11月的菲律宾“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期中三国政府首脑定期会晤开始形成的。而这一首脑定期会晤机制直到2008年的福冈会议才脱离了“10+3”框架,形成了独立的国际机制形式。但是中日韩经济一体化进程却是步履蹒跚。

二、中日韩经济一体化的有利条件

中日韩三国在经济、资源、文化等方面拥有者很好的合作条件,利用在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上的比较优势,维护和实现各自国家的经济利益,在贸易、金融、投资、技术和人员流动等领域实现区域经济合作。

1.三国之间经济互补性较强,有坚实的合作物质基础。资源禀赋上,中国在人力资源、自然资源上拥有比较优势,而且又有庞大的消费市场;而日本和韩国在资本、技术、科技方面优势明显。产业结构上,中国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非常迅速,而日本和韩国则侧重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决定了它们在经济上存在着很强的互补性。中日韩三国进出口贸易结构互补性较强,随着中国、日本、韩国三国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加,三国之间的出口比重也有所上升。因此,三国经济一体化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资源配置到效率最高的领域并最终实现“三赢”的局面。

2.历史文化同源,地理位置相近。日本和朝鲜半岛深受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熏陶,儒家文化和道教在三国演化出了各具特色的内涵阐释,因此,三国文化具有内在的共通性和相当强的内聚力。同源相近的东方文化有利于三国区域文化认同的形成,传统文化中的良性资源,也是三国区域一体化向前发展的重要保证。中日韩地理区位的相近,并通过日本海、渤海、黄海和东海等海上要道紧密相连,使区域经济一体化在交通运输上更加便捷。

3.全球经济发展的客观形势有利于三国一体化的进展。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全球当前的大势所趋,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通过局部地区国家之间相互合作来应对经济全球化对单个国家所造成的巨大冲击是越来越多国家的选择。通过经济一体化以一个整体的形象,提高在世界经济舞台中的地位是大势所趋,也是中日韩三国走向经济一体化过程。

4.区域经济一体化可预见的收益是三国经济一体化的希望所在。不少学者已经通过计量模型比较精确的计算出了中日韩三国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收益,包括:贸易创造和转移、贸易条件的改善、规模效益递增、国家以及产业竞争力提高、区域内投资的增加、推动经济增长等。而通过市场规模的扩大提高成员国在国际经济规则制定过程中的影响力、提高成员国的世界地位则是三国一体化的意义方面收益。

三、中日韩经济一体化的制约因素

中日韩三国经济一体化在拥有一系列便利条件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几近不可逾越的挑战和障碍,这也是三国一体化在现实中举步维艰的根源。

1.历史遗留因素。二战时期,日本在对中国和朝鲜半岛的侵略战争中累累罪行,但是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抬头,甚至刻意美化这段罪恶历史,屡次参拜靖国神社,不断回避慰安妇问题,这极大地阻碍了中日韩经济一体化的进展。另外,中日之间关于钓鱼岛,日韩之间关于独岛的归属问题以及中日韩三国关于海域经济区的范围划分等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的问题同样抑制了三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化发展。

2.地区和平问题。中日韩三国地处东亚地区,朝鲜半岛核问题始终对本地区和平安全构成重大威胁,特别是朝鲜新一代领导人金正恩掌权后的卫星发射成功、积极筹措再次进行核试验、宣布立方会谈不存在等一系列事件加剧了这一地区的紧张局势。而台湾问题能否和平解决也给东亚地区的安全增加了不确定因素。这都为中日韩三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3.没有绝对核心大国。领导者缺失是东北亚一体化的重要障碍,中国、日本和韩国作为东北亚地区经济势力最强的三大国家,都想成为一体化的领导核心。日本是传统的世界经济强国,但是自认为政治地位与经济不相匹配,一直在谋求更高的政治地位;而近年来,随着我国和平崛起,我国在世界舞台上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由于各国之间存在未解决的历史矛盾及缺乏相互信任,又没有绝对的领导核心,导致“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局面。

4.美国的外部干预。二战后美国在东亚地区分别与日韩组成了军事同盟,并在日本、韩国都有军事基地,对日韩的影响巨大,在重大问题决策上日韩也是唯美国马首是瞻。而东亚地区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美国在此拥有巨大的政治、经济、安全方面的利益,中日韩区域一体化势必影响美国对东亚地区事务的参与权,美国绝不会坐视不管。另外美国对东北亚合作的干预是与对中国实力增长的担心联系在一起的。

四、中日韩经济一体化的路径选择

1.“2+1”选择。基于上述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的分析,中日韩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应该先从中韩开始,中国积极主动与韩国进行一体化,最后再吸引日本。

2.具体领域展开合作。通过从贸易、投资、能源、交通运输、金融合作、环境保护等方面分别开展两国乃至三国的合作,为三国区域经济合作提供借鉴和基础。

参考文献:

[1]于海洋.自贸区与政治一体化—中日韩自贸区的战略设计及实施[J].东北亚论坛,2011,(6):39-41.

[2]徐林清,陈碧莲.中日韩贸易一体化趋势研究:自组织理论的视角[J].东北亚论坛,2011,(6):59-67.

[3]胡昭玲[来自www.Lw5U.com].中、日、韩三国产业的互补性与竞争性—基于对外贸易的分析[J].东北亚论坛,2007,(1):49-55.

[4]魏巍,魏超.中韩FTA的预期宏观经济效应[J].山东经济,2009(5):127-130.

[5]黄凌云,刘云清.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的中国经济效应研究—基于GTAP模型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8(12):60-68.

[6]曲伟.东北亚区域合作应上“六个新台阶”[J].西伯利亚研究,2011,(4):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