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松原市20年城镇居民收支情况调查
杂志文章正文
松原市20年城镇居民收支情况调查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60        返回列表

■吴 敏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消费现状、分析、措施:

199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489.00元,2006年首次突破万元大关, 达到10071.00元,15年间增长5.8倍;2011年达到19226.97元,比2010年增长14.4%,增速稳居全省第二位;比全省平均水平的17796.57元,高出1430.40元,位居全省第四位;比1992年增长11.9倍,20年间平均增速14.4%。20年居民收入与消费增长的总水平的运行状况大体经历四个阶段:

一、收入增长实现“平稳与跨越”

建市20年来,城镇居民收入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总结居民的收入变化历程,基本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起步阶段、1992年—— 1996年,逐步形成了在宏观调控下适应市场调节的企业自主分配工资制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2年的1489元增加到1996年的3390元,五年间年均增速达到22.8%,城镇居民收入进入了增长的起步阶段。

二是平稳增长阶段。1997年—— 2001年,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深层次矛盾逐步解决,物价得到有效控制,经济总量增长转入结构调整,结构重组,五年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7年的3645元,增加到2001年的4521元,增长24%,年均增速5.5%。

三是快速增长阶段。2002年-2011年,国家不断上调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对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也逐年上调,鼓励个体私营经济,促进了经营性收入的快速增长。

二、收入结构逐步多元化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城市镇居民收入的来源也发生了变化,逐步由单一性向多元化转变。调查资料显示,工资性收入与非工资性收入比重从1992年的83:17到2011年的74:26,非工资收入达到5876元。20年,工资性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但仍占59%以上,是城镇居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

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快速增长。20年间,养老金和离退休金占转移性收入比重最大,占67%以上。

三、社会福利保障的广泛推进

自1998年国家对低保户实行补贴标准以来,政府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先后多次提高低保户补贴标准,从1998年的每人每月90元,提升到现在的每人每月280元。低保的范围也由原来的低标准广覆盖,扩大到现在的应保尽保。

四、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随着我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居民收入大幅增加,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调查资料显示,[来自wwW.lw5u.Com]2011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达14481.49元,比全省平均水平的13010.63元,高出1470.86元, 比1992年的1240元, 增长了10.7倍, 年均增速13.8%。同时居民的消费观念不断转变,消费结构渐趋合理,消费趋势日趋多样化。

1.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

恩格尔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状况的重要指标。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时: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贫困,50— 60%为贫困,40— 50%为小康,30— 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2011年我市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8%,比全省平均水平的32.7%,低3.9个百分点,比1992年的48.5%,低19.7%个百分点。说明我市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已由1992年的刚刚步入小康水平,向最富裕的生活水平大跨步迈进。

2.城镇居民八大类消费实力增强

(1)食品消费结构优化。随着收入的不断增长,城镇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饮食结构由“量”的满足转向“质”的提高,由吃饱向吃好转变。

(2)衣着消费追求时尚、品牌、个性化。城镇居民服装变化,是时尚的风尚标。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衣着消费观念也在逐步转变,其突出的变化是,对布料的购买量逐步下降,对成衣的购买量逐步增加,并越来越讲究穿着的质量、款式、花样,且趋于品牌化。

(3)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生活更加舒适安逸。空调、家用电脑等新的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快速攀升,2011年城镇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空调42台,家用电脑94台。

(4)居住条件明显改善。调查显示,1992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仅有2.52平方米,2011年达到人均22.48平方米,比1992年增长7.9倍。2011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用于居住方面的支出918.47元,比1992年增长了9倍,年均增速12.2%。

(5)交通通信飞速增长,居民生活更加便利。调查资料显示,1992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交通通信支出仅6.47元,2011年人均交通通信支出达到2490.62元,是1992年的384倍。建市初期,居民出行骑自行车就很自豪,而现在,汽车逐渐走进千家万户。

五、建议

[来自WwW.lw5u.com] 一是继续完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面。就业是民生之本,有就业才有收入。因此,要积极采取各项对策和措施,挖掘潜力,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就业岗位,促进社会劳动力就业与再就业,扩大就业面,为增加城镇居民收入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是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稳定物价。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遏制物价过快上涨,确保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的相对稳定,保证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增强居民的消费信心。鼓励引导居民消费升级,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和服务业,打造城市品位的休闲、娱乐的生活环境。

三是拓展收入渠道,增加非工资性收入。虽然城镇居民收入来源渠道逐渐拓宽,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非工资性收入比重仍然较小,针对松原的地理位置和实际情况,应从激活创业主体、放宽创业限制、强化创业支持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拓宽居民增收渠道,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