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发展趋势
杂志文章正文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5        返回列表

■李洁琼 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

摘 要:随着世界金融创新的发展和银行自身发展的需要,我国商业银行选择混业经营模式是必然趋势。本文从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两种模式的优劣势出发,结合我国的国情,初步探讨了我国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 分业经营 混业经营

一、引言

商业银行作为现代经济运行的枢纽,在国民经济中处于重要地位。而采取正确的经营模式,增强我国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对维护我国商业银行稳健发展、争取在国际金融竞争中的有利地位至关重要。

1933年美国通过的《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中规定:银行分为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属于投资银行经营的证券投资业务,商业银行不能涉足。这种经营模式我们称之为分业经营。

李建国、马历博(济南,2008)指出:混业经营是金融机构同时经营证券、银行、保险、信托、金融租赁等金融业务。混业经营包括业务范围上的混业和经营机制上的混业。

二、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模式比较

分业经营模式具有抑制银行垄断、提高经营效率、降低经营风险的优势。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的主流,分业经营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首先,分业经营约束了银行业务的创新,无法满足客户全方位、多层次的需要,限制了收入的来源渠道,严重束缚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其次,由于只能经营传统的存贷款业务,种类单一,限制了资产的灵活有效组合,增加了经营风险。再加上全能型外资银行的入侵,使我国商业银行陷入了艰难的处境。

而混业经营模式在促进银行自身发展方面显示出了分业经营制无[来自WWW.lw5u.com]可比拟的优势。一方面,混业经营使银行能同时从事存贷款、保险、证券投资等业务,为顾客提供咨询类、结算类、基金托管类等中间业务,形成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体系。不仅有利于金融业务的创新,也拓宽了银行的收入渠道,更好地实现了银行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另一方面,多样化的业务组合有效的分散了银行的经营风险,保证了银行收益的稳定性。不过,我们也不可避免地看到混业经营模式存在的一些弊端,如增加内部成本、增强经营风险以及监管困难等问题。

三、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选择及策略

在1992年之前,我国商业银行采用的是初级阶段的混业经营模式。但由于当时我国的金融市场滞后、监管力度不足、市场风险很大等因素的制约,从1993年起,我国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模式。然而随着金融国际化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分业经营已经不适应经济发展潮流。

与此同时,我国商业银行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的趋势已初现端倪。从2000年开始,随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金融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发展,银行、证券、保险之间的合作明显加强,三业之间适当交叉、相互渗透,呈现出多样化及不断创新趋势。

而且随着国内金融投资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分业经营的政策有松动的迹象,混业经营的约束条件正在改变。我国已经具备了实行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模式的一定条件。先后颁布的《商业银行法》、《担保法》、《保险法》、《证券法》等提供了法律保障;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为主体的金融监管体系的成立则奠定了基础。而且消费者多样化的服务需求要求我国商业银行选择混业经营模式。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1.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有关立法部门应根据混业经营发展的要求、趋势以及国外银行的经验教训,取消已经不适应当今行业发展的法律,修改、补充和完善原有的法律,及时制定规范混业经营的新法律。最终在法律上明确混业经营的业务范围及相关约束条件,为混业经营的实现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

2.健全内部监控体系和外部监管体系

在经营模式转变的过程中,金融风险是很严重的问题。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该树立较强的风险防范意识,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建立完善的会计制度,提高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应该有效运用社会监督的作用,充分发挥外部监管体系的作用。

3.分阶段巩固创新我国商业银行业务

首先,稳步发展传统业务,改善传统业务,同时加大对中间业务的发展。积极实施业务创新战略,加大创新力度,适度发展金融控股公司。此外,应加大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并购重组力度,有步骤的建立我国的超级大银行。按照规模效益原则,对银行的现有分支机构进行重组,剔除冗杂无效的银行机构;在完善国内银行经营网络的基础上,开拓国际金融业务,并适时通过扩充资本实力.积极参与外国银行、金融公司参股、控股或兼并、收购,努力把我国的“金融航母”培育成国际化超级银行。

4.积极培养适应混业经营模式的管理人才

随着商业银行混[来自www.LW5u.coM]业经营的实现,金融业务将呈现出多样化、新型化、电子化和服务手段高科技化等特征,这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商业银行首先应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使员工树立新的管理观念。其次,银行应有重点、有目的的培养证券业务、保险业务、投资业务等新型业务方面的人才。最后,强化员工的电脑网络技能,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

5.充分利用高新技术,为混业经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在由分业经营--混业经营的过程中,要重视高新技术的运用,努力提高我国金融业的电子化、信息化水平,这将使金融机构的业务创新成为可能。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不断建立和创新中国金融监管体系,形成规范的监管手段、监管工具和监管规则,为银行混业经营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赵夏爽.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现状和展望[J].赤峰学院学报,2011,(9).

[2]张艳.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发展途径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3]方丹.对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9,(6).

[4]云凤生.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发展及其SWOT分析[J].北方经济,2008,(9).

[5]李建国,马历博.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发展分析[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校学报,2008,(10).

[6]陈月,腾云.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可行性分析[J].经济研究,2008,(10).

[7]马莉,谭丞.分业经营体制下我国金融企业混业经营发展浅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