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与对策
杂志文章正文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与对策
发布时间:2024-06-26        浏览次数:56        返回列表

李海冬 广州市花都区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随着利率市场化步伐的加快,我国商业银行在获得更大经营自主权的同时将面临更大的同业竞争压力。原有的客户结构和风险偏好未必能很好地适应利差缩小带来的变化,如果应对不当将面临利润下降甚至是倒闭出局的风险。商业银行应积极调整自身经营策略,优化客户结构,调整风险偏好;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拓展金融资产服务,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银行业也应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以确保未来金融秩序的长期稳定。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商业银行 影响 对策

2012 年年中,央行宣布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 倍;贷款利率下浮区间则由原来的10%扩大至30%。这看似几个微小百分点试探性的调整,却意味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实质性推进,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进行到最关键同时也是难度最大的阶段,即逐步放开对人民币存贷款利差的管制。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尤其是存款利率浮动上限的调整将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形成多方面的影响与挑战。

一、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1.商业银行拥有了更大的经营自主权

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调整给了商业银行更大的选择权,经营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得到了实质的提升。首先,存款利率的上浮有利于商业银行吸收更多的资金。显而易见,存款利率的上浮对于社会上闲置资金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商业银行可以为不同的客户设定不同的上浮档次,根据自身资金需求吸收足够的资金以备使用。其次,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扩大有利于商业银行开展更为完善的客户分层化管理。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客户的资信和偿还能力等方面的因素设定更为明细的贷款利率档次,不但有利于留住原先的优质客户,还能为招揽新客户提供有力的手段。

2.同业竞争加剧,利润面临下降

(1)存款利率的上浮将导致资金成本的上升。由于存款利率存在上浮空间,因此可以预见各家商业银行必定会以提高利率作为争夺客户存款资金的手段。除了商业银行主动提高利率吸引存款外,部分资金量庞大的企业也会要求银行上浮自身存款的利率,否则就以转走巨额资金作为“威胁”,从而使得商业银行被动地以高成本“挽留客户”。

(2)贷款利率下浮区间的扩大将导致利息收入的减少。虽然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扩大增加了商业银行确定贷款利率的自由度,但是当贷款需求不足的时候反而会进一步导致利息收入的减少。因为此时一些大型企业客户往往会要求银行以更低的优惠利率提供贷款,而商业银行为防止这些大客户转投其他银行则只能以牺牲利息收入为代价做出让步。

3.原有的客户结构和风险偏好不能适应利差缩小的变化在利率不能自由浮动的年代利差相对固定,商业银行只要将吸收到的存款资金贷放出去就意味着利润额的同步提高。因此商业银行会竞相争夺大型企业作为自己的“优质客户”,因为这些企业的贷款额大,违约风险相对较低,由于利差相对固定,自然利润额水平就高。而中小企业由于资金需求量相对较小而违约风险较大,自然不是银行资金投放的首选。但是利率市场化之后,原先所谓的大型优质客户往往会要求上浮自己的存款利率并下浮自己的贷款利率导致银行收到的实际利差缩小,而相对高风险的中小型客户往往缺乏对存贷款利率的议价能力,银行则能以更大的利差获取收益。因此,即使同样的放贷金额,银行从一批中小型客户身上获得的收益甚至会超过个别的大型客户,这将对目前多数商业银行以大型企业为主的客户结构和风险偏好造成很大的冲击。

4.中小型商业银行可能面临倒闭风险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收益来源于息差收入,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和息差的进一步缩小,银行的利润空间将被明显地压缩。由于中小型商业银行的网点分布和客户群数量都难以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相比,因此如果不能尽快转变经营方式,不少中小型商业银行将有可能在激烈的“利率竞赛”中被淘汰出局。也许不远的将来就可能出现商业银行倒闭的情况,一旦这成为现实,将对我国的金融体系的稳定造成严重的冲击。

二、利率市场化环境下商业银行的对策

1.商业银行应采取的调整手段

(1)优化客户结构,调整风险偏好

随着利率的市场化,客户对于利率的议价能力将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收入。一般情况下大型客户通常会要求银行给予相对较高的存款率和相对较低的贷款利率,而中小客户却通常只能接受银行给出的相对较低的存款率和相对较高的贷款利率。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要充分利用这一实际情况改变传统“贷长、贷大”的信贷模式,将更多的信贷资源投向小微企业、“三农”领域和消费领域,提高中小企业贷款增速目标,提高中小企业贷款占比。虽然说向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相对较高,但是高风险高收益是在利率市场化的环境中必定要遵循的法则。只有适当调高风险偏好并优化客户结构,商业银行才[来自www.lW5u.CoM]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

(2)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应对潜在信用风险的增加

为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冲击,商业银行在调整客户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强信用风险管理,构建差异化的信贷管理流程,不断完善行业和区域政策,完善授信和审批方式,以适应信贷结构调整的需要。同时,要加强对重点领域调控,加强对于产能过剩行业的风险管控,增强信贷风险防控的前瞻性,提高风险管理能力,避免重蹈日本利率市场化后银行信用风险骤增的覆辙。

(3)拓展金融资产服务,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金融资产服务具有资本占用少、经营风险小、与客户资产管理流程契合度高、长期可持续等特点,发展金融资产服务有利于银行由资产持有向资产服务转变、由资本占用向资本节约转变、由利差收入向服务收入转变。商业银行拥有众多的分支机构和完备的结算网络,这就为客户提供了健全的服务设施。通过发展金融资产服务业务(例如代理证券、代理基金、代理保险买卖等)商业银行可以连通股票、基金、债券、票据、保险等多个市场,为不同类型客户提供全方位、一站式金融服务,推动自身经营转型。同时也为商业银行自身寻找到了利差收入以外新的利润增长点,从而有效地应对利率市场化的挑战。

2.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制度保障———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存款保险制度是一种金融保障制度,是指由符合条件的各类存款性金融机构集中起来建立一个保险机构,各存款机构作为投保人按一定存款比例[来自wWw.lW5u.Com]向其缴纳保险费,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当成员机构发生经营危机或面临破产倒闭时,存款保险机构向其提供财务救助,或直接向存款人支付部分、甚至全部存款,从而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银行信用,稳定金融秩序。

我国的银行存款一直以来都是以国家信用、中央财政信用作为担保,只要法定利率确定、到期还本付息,老百姓就不必担心。但是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中小商业银行在竞争中被淘汰出局将真正成为现实,一旦银行“破产”真正来临,仍需有效的制度设定来避免动荡的发生。因此,围绕银行破产做准备的制度设计必须成为金融管理工作的重点,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是为重中之重。

虽然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是也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在这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作为商业银行,只有摒弃原有的靠国家规定的利差获利生存的思维,真正地从业务开拓、风险管理、客户服务等方面练好内功,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国家也必须从制度和法律上不断完善,以帮助商业银行真正地适应利率市场化带来的竞争,从而保障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先福. 我国当前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金融环境问题探析. 新西部:下旬·理论, 2012 年第8 期第110、102 页

[2]李伦一.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应对策略分析.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 2012 年第10 期第48-50 页

[3]张慧平.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防范研究.金融经济:下半月, 2012 年第12 期第104-105 页

[4]陈晟.利率市场化对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中国市场,2012 年第44 期第75-76,86 页

[5]曹晶,支俊立. 银行业结构与利率市场化改革.开放导报, 2012 年第6 期第72-75 页

[6]林宇灵.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挑战.中国金融, 2012 年第24 期第61-6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