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中职中专会计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杂志文章正文
中职中专会计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8        返回列表

罗燕华 广州市花都区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中职中专会计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是关系到学生就业和未来职业发展的大事,要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就必须认清当前中职中专会计教学在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结合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当前的职业技能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关键词:中职中专会计专业职业技能

会计专业教学必须以经济社会活动需要为指导,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来组织。中职中专会计专业教学必须以从学生培养目标和就业需求为出发点,结合学院自身的资源,充分利用教学过程和实践培训过程,构建教学、训练、创新为一体的技能培养模式。

一、中职中专会计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存在的问题

1.中职中专职业技能培养定位不明确

不同层次的高校具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中职中专会计教学应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专业人才。中专院校在学生培养目标定位上定位不准,目标不明确,按照高等院校的教学计划来组织教学,将目标定位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会计专门人才”,这样的定位没有考虑社会需求、区域特征、行业需求等因素,使得毕业学生在人才竞争中没有特色、没有优势。

2.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不合理

中职中专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表现为知识结构单一,课堂教学仍以书本为主,知识结构单一,所用的案例比较陈旧,不利于学生接受最新的理论知识。我国会计专业实践教材的编写远远落后于会计实务的发展,很多学生毕业参加工作之后发现自己在学校里学的会计知识已经过时了,不得不重新学习。会计基本理论的更新比较慢,但会计实务操作的变化就比较快,因此,如何让学生学到最新的知识是当前中职中专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中职中专教学仍采用填鸭式课堂教学方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应用不足,严重制约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学生对呆板的书本知识缺少兴趣,对会计表述理解困难等。学生能力培养注重知识点的记忆,利用书面考试的方法来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致使学生死记硬背书本内容,缺少实践,不能理解真正内涵,也无法在实践中灵活、准确的运用。

3.实践不足导致动手能力不强

中职中专会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比较少,即便能够到一些单位实习也很难在一些关键岗位上得到锻炼。校内实习实训室就成为学生了解会计操作实务的主要方式。但目前我国中职中专学校在实训室方面比较落后,通常是教师出一些简单的题目让学生做一下会计分录,然后填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根据凭证登记账簿并编报简单的财务报表。中职中专院校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缺少足够的资金支持,拥有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学校很少,一些先进的教学模拟软件无法运用,也缺少稳定的合作单位作为校外实训基地,这样的实践培训条件很难为学生提供锻炼机会,要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非常困难。

二、中职中专会计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总体思路

1.重新确定中职中专会计专业学科定位

学科定位是关系到整个学科建设的基础性问题,职业院校的学科定位与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科定位并没有明显的不同,都以培养高层次会计专业人才为定位,近年来,普通高等院校提倡“培养复合型会计人才”,职业院校则提倡“应用型会计人才”,但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明显的区别。中职中专会计与高职高专的学科定位应有所不同,应定位在培养具备一定经济管理专业知识,熟练运用会计理论、会计方法进行会计账务处理的会计人员。将中职中专会计专业学科定位与高职高专适当拉开是与中职中专学生的知识基础相适应的,中职中专学生完全有可能成为高级会计专业人才,但中职会计仍应以基础理论和基础方法为主,更加注重学生的专业岗位胜任能力,熟练、正确的进行会计业务处理。

2.以用人需求为导向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中职中职的会计专业学生的未来就业单位主要集中在中小型企业的会计基础岗位,例如出纳、成本核算、制单等工作,中职中专的学生培养目标必须认清这些单位的人才需求情况,使学生熟练掌握日常会计核算、电算化业务,掌握基本的财务管理方法,能够胜任基层会计岗位工作需求。因此,中职中专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应是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并具备初级会计师专业技术水平应用型会计人才。围绕这一培养目标,中职中专会计教育应突出“职业性”、“实用性”,使毕业学生具备相应岗位的理论知识,又具备熟练的会计操作能力,形成中职学生的就业优势。

3.切实落实工学结合的教学思路

中职中职要切实按照工学结合的思路来组织教学,形成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实验、实训、实习三个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打破以课本章节授课的传统做法,按照会计业务流程来重新组织教学,形成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三、提升中职中专会计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具体措施

1.构建科学的实践课程体系

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在现有体系的基础上循序渐进、逐步形成三个层次的实践课程体系,这三个层次分别是以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和试验能力的操作性实验层次、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为核心的设计性实验层次、以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为核心的技能训练层次。围绕上述三个层次,中职中专实践课程体系应包括四个阶段的实习训练,即“认知实习、教学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这四[来自wwW.lW5u.com]个阶段相互衔接,密不可分。

(1)认知实习阶段为了让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专业课学习之前组织学生到校外企业参观学习,了解会计的基本业务流程、工作内容等,让学生对本专业的实际工作有感性认识。

(2)教学实习阶段

在主要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要在课堂教学中增加更多的实习实训项目,通过课堂上的实际动手操作,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提升实践能力,结合理论知识的学习设置基础会计实训、财务会计实训、成本会计实训等项目,让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融入到日常学习过程中。

(3)专业实习阶段

专业实习阶段是对学生综合会计技能的培养,主要通过让学生参加校外实习基地定岗、校内实习基地模拟训练,让学生练习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处理实际业务。

(4)毕业实习阶段

学生学完主要课程之后可以让学生到企业进行系统的实践锻炼,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实际的业务,毕竟,校内实习和定岗学习接触的内容比较简单,真实的业务活动比较复杂,需要学生综合运用会计知识进行分析处理,这是学生准备走出校园面向社会的关键一步。

2.科学有效得组织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活动

中职中专会计教学活动应围绕基本会计知识和会计职业技能两个方面来组织。教学活动不能照搬书本,也不能脱离教学内容,而是将基本知识与实际锻炼有机结合起来,例如,通过校内实习基地让学生接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表等,利用实际业务操作让学生了解整个会计业务流程。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实现了课堂的转移,老师不再是读课本,读教案,学生不再是记笔记、做习题,老师讲课的过程就是给学生做业务示范的过程,更有利于学生接受和掌握,使学生具备实际就业的岗位需求。

理论教学是基础。理论教学必须注重知识的前沿性,要以新企业会计准则为准绳及时对关键知识点进行更新,了解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业务的主要影响,进而能够在编写会计教案时做到准确无误,要深入企业了解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现状、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整个教学体系有血有肉,不但严谨务实,而又生动贴切。根据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理论授课应以“够用”为原则,以“便于理解”为导向,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会计基本功。

实践教学是关键。实践教学应围绕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来开展,在会计知识体系的框架下来组织实施。

(1)重新构建课堂教学体系

普通高校的会计教材课程编写不适用于中职中专学生,要结合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的课程特点,根据教学计划重新划分教学单元,按照会计业务活动重新组织教学活动,使业务操作与会计理论知识紧密结合。

(2)以会计岗位需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在实训实习阶段按照企业实际情况,让会计学生分别担任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会计管理岗位、会计监督岗位、成本核算岗位,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之后让学生分组,形成一个完整的会计核算岗位体系,小组内的成员定期轮换岗位,分别担任不同的会计岗位。平时按照教学进度进行模拟岗位实训,学习结束后进行综合模拟训练,将单位的实际具体业务经过处理让学生进行一个系统的操作,初步具备独立处理会计业务的能力。根据会计核算工作的实际步骤、内容来组织实施教学活动,解决了传统会计教学割裂会计核算的做法,使得教学与实践、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真正做到了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要让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了解和使用财务软件,熟悉整个核算过程,使学生一毕业就能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3.完善学生考核体系

学生考评需要与教学活动相适应,要将实践教学效果落实到实处就必须既要注重过程考核,又要注重结果考核。实践教学不同于课堂教学的地方就在于其过程更加重要,也无法通过突击记忆来提高成绩,采用“过程+ 结果”考核能够督促学生加强日常的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考评体系可以从实训纪律、实训技能、实训报告、撰写论文等几个方面来综合评价,要制定一套既具有约束力,又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考评办法。要改变以往以卷面考试来测试学生学习成绩的做法,将成绩考核放到日常的实践课堂上,增加实际操作考评、讨论考核等,例如将《基础会计》的实训考核按照过程考核占60%,结果考核占40%的比例划分,过程考核包括建账、编制凭证、登记明细账、登记总账、编制报表等,结果考核安排在期末,由教师出题,由学生根据抽到的题目进行现场操作,由教师现场打分。

4.拓展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习基地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整个中职会计教学的关键环节。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建立手工模拟实验室、电算会计实验室和ERP 模拟实验室,使学生能够有足够的时间接触和学校手工账的处理,会运用常用的财务软件处理日常业务。在不断完善校内实践教学条件的同时,要积极与校外企业建立合作办学关系,为学生的就业实习创造条件。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主要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机会,顶岗实习要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考核标准、操作流程,让学生真正的融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去,不能让顶岗实习活动流于形式,必须通过顶岗实习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姜[来自wWW.lw5u.com]大源.德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突破[J].职教论坛,2011,(16):44-47.

[2]施海丽.进一步完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建议[J].会计之友,2010,(29):44-48.

[3]吕宝军.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利用实践教学基地新型教学模式济,2011(, 1):12-16.

[4]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9,(4):36-39

[5]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6]赵志群,等.浅论职业教育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的发展[J].教育与职业,2010,(5):62-69.

[7]汪振纲.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研究[J].财金论坛,2012,(12):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