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语文教学 以“读”为本
杂志文章正文
语文教学 以“读”为本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8        返回列表

梅 瑰 王 萍 沂水县道托镇初级中学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来说,阅读是他们从文中获得文化科学知识、整理和处理信息,认识整个世界、发展思维能力、审美体验的过程。而“读”是阅读教学这个环节中的重中之重。可以说,语文阅读教学,“读”占鳌头。因为学生要理解文本的内容必须读,要感受和体会文本中所流露的情感必须读,想积累大量优美的词[来自wwW.lw5u.CoM]语和句子更要读,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一语道出了语文教学的法宝,没有读书的课堂,就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回归。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读”在阅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传统的阅读教学,是教师一味的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体会灌输给学生,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失去了应有的主体地位。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是靠自己读懂的,而是听老师讲懂的,这就使阅读失去了意义。

新课改以来,“读”成为一种阅读教学思想的转变,也就是阅读教学的一个改革。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而要贯彻这一思想,在课堂上就应以读代讲,而不是以讲代读。首先,让“读”贯穿课堂的始终,体现在每一个教学环节当中。其次,教师要为学生留有充分的读书和思考的时间,把真正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读获取知识。再次,教师要根据具体的阅读教学的需要,灵活地采用不同的“读”的形式来达到“熏陶情感、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的效果。

一、默读

阅读是读者和文本对话的过程。要对话,首先就要了解文本。了解文本的最根本的方式应该是默读。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就是能让学生较快地默读一篇文章,迅速掌握文章的大意。而默读可以避免相互干扰和暗示,可以帮助学生用心与文本进行跨越时空的无声对话。有利于学生开启思维的大门,有利于学生产生独特的体验,迸发思维的火花,真正进入自我的学习状态。通过默读,学生才能大致熟悉课文内容,自行解决一些常规问题,如扫清字词和断句障碍等,发现文章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为后来动态的读和进一步解读做准备。余秋雨曾说:“阅读是个人的事,字字句句都要有自己的心灵去默默感应,很多重要的感受无法诉诸言表。”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默读,对作者流露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一些解释不清、难以言传的韵味,都可以意会,从而获得理解。因此,默读是有利于学生自主体验的学习方式。

二、诵读

诵读是阅读教学中品味语言、体会感情的捷径。诵读的最高境界是以声传情,课堂教学中不妨把阅读的权利大胆放给学生,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读出韵律、读出情调,直至读出诗歌的意境,获取审美情趣。[来自Www.lw5u.com]

当然,诵读不是简单反复的无目的的吟诵,在吟诵过程中,教师应运用适合教学的朗读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有关的朗读技巧,利用诵读具有的移情作用,激发学生内心的美感。

笔者曾经听了一节很成功的语文课,他执教的是《乡愁》一文。先是教师配乐朗读,这位教师充分发掘了自身的优势——扎实的朗读基本功,一下就把学生的心领入了作品中。然后学生自由朗读,并且让学生互评“读的怎么样”,指导学生要有感情地读,启发学生学习诗歌要特别重视体会诗歌感情,尤其是当一位女生有感情地朗读“乡愁是一座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时,那充满忧伤的语调,那真挚的情感,真的让人凄然泪下。最后,学完全诗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齐背全诗,整个课堂由诵读贯穿始终,几乎每个环节都有朗读,体现了诗歌教学的文体特点。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先生倾情而读,抑扬顿挫,耳醉其音,心醉其情,自然而然就可以获得深刻的审美体验。

三、自由读

即提倡让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星星变奏曲》是一篇自读课文,我在教这一课时注意了引导学生按他们喜欢的方式读。有的学生独自大声诵读,有的学生小声的读,边读边在重点词句的地方作批注,有的学生按提问的方式读,理解“柔软”、“颤抖”等词,有的学生在心里默读,静静地思考。按他们喜欢的读法,往往会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在阅读中有独特的经验,我们应去重视、去珍惜,让学生固守内心原本的独特的阅读感受。

总之,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读是语文教学中最根本、最重要的训练,是学生理解文章、学习语言、体悟感情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有意识的根据教材特点、抓住课文重点,采取不同形式,有选择地引导学生读,同时也要注重教学过程中读的情境创设和读的感悟启发。这样,不但能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章语言,领悟课文思想感情,评析文章表达方式,而且能激发学生的读书激情,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从而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