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挑战和机遇
杂志文章正文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挑战和机遇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4        返回列表

■刘昌臣 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71101058)、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编号:QSQ12001)、中央高校专项基金项目(编号:CSQ11040)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世界经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强。在我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紧要关头,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提出了一些挑战但同时也蕴藏着机遇。基于经济危机爆发以来我国经济的表现,结合相关研究文献,本文指出了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所面临的机遇,同时也指出了经济危机也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机遇,政府应该利用这次机遇,及时调整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应对经济危机的挑战,以尽可能小的代价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从而保证经济长期健康稳定地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物质支持。

关键词:金融危机 产业结构调整 挑战 机遇

一、引言

由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金融危机迅速在全球蔓延开来,美国经济增长乏力,日本继续失落,欧洲债务危机越陷越深,全世界遭遇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由于全球化的加深,我国在这场危机中也不能够独善其身,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出口受到很大影响,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增长的速度变缓。

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虽然较过去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农业部门,仍未彻底摆脱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生产,没有完全实现机械化和现代化,生产力水平低下。在工业部门中,高能耗、高污染、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的产业仍然占有主导地位,低能耗、低污染、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的产业虽然有所发展,但仍然处于次要地位;核心竞争力不强,许多产品的核心部件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工业规模大而不强。

随着我国人力成本地上升,我国制造业的低端制造、低成本竞争、低附加值出口的模式将逐渐走到尽头。再加上金融危机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使我国过去的以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增长方式难以为继。高污染、高能耗、成本上升以及出口乏力等因素已经倒逼着我国经济结构到了不得不进行转型的地步。

我国很早就提出产业结构转型的口号,中央政府多次强调并提出了提升我国产业结构的方案,但由于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的增长,缺乏长远规划,引入一些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项目,造成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迟迟无法实现。金融危机下,一方面我们要保增长,对产业结构调整增添了压力;另一方面传统发展模式也难以为继,打破了地方政府的幻想。因此,金融危机既是我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也是一大挑战。

二、我国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挑战

金融危机给了我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一些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国出口企业订单减少甚至大量破产,导致了大量农民工返乡,农民的增收受阻,使得我国通过提振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的计划受到影响。

其次,金融危机导致了外商直接投资的减少,增大了我国就业的压力。由于人口结构的关系,目前我国经济必须保持8%的增长速度才能够消化掉每年新增加的就业人数。外商直接投资的减少直接影响到了我国能够提供的工作岗位数,必将对我国本就比较紧张的就业形势造成更大的压力。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将会影响社会的问题和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

再次,在金融危机中,我国一些大型商业银行由于投资不慎,遭受巨大损失,直接加剧我国金融市场的动荡。同时金融危机导致的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从心理层面影响投资者对中国金融市场的信心,金融市场变得越来越惨淡,几大股指连连失守,市场活跃度变低,严重影响了我国金融市场融资功能。最后,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导致了欧美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其负面效应正逐步涉及到欧洲和其他地区,导致全球经济明显下滑,从而也加大了我国经济复苏的难度。在保增长的压力下,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增添了新的制约因素,影响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三、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

金融危机虽然给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一些新的挑战,但是正所谓祸兮福所伏,福兮祸所依,金融危机在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提出了一些新的挑战的同时,也给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一些机遇。

首先,给我国企业到海外拓展业务带来了契机。在金融危机中受到重创的企业为了保住核心业务,不得不断臂求生,从而使得我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变得相对容易一些。如金融危机后吉利汽车成功收购了沃尔沃,三一重工并购了德国普买次斯特。一方面这些海外业务拓展在这些企业面临低谷的时候发生,是作为低位进入的投资,可以说是一种抄底的行为,在全球的救市计划实施的大形势下,前景比较乐观。另一方面,通过资金换技术的方式,这些投资使中国掌握了一些核心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

其次,金融危机有利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金融危机前,我国以出口导向型的经济[来自WwW.lW5u.com]模式在国外持续旺盛需求的刺激下取得了近30年的高速发展,但由此也造成了我国经济内需不振的局面,长此以往必将加大我国经济运行的风险,阻碍经济的协调发展。虽然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如提高最低工资,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来拉动内需,但许多地方政府一味追求GDP增长速度,主要靠投资来拉动经济的增长,使得这些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的持续经济危机使得国外市场的需求不再像以往般旺盛,这种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也难以为继,要继续维持经济的快速增长,必须靠扩大内需来拉动。因此,金融危机倒逼着地方政府必须要从出口导向的外向型经济结构向提振内需的内向型经济结构调整。

最后,金融危机有利于提高我国企业创新能力以及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和作用。金融危机前,欧美一些国家将制造业大量向我国转移,使得我国享受了“世界工厂”的美誉。但由于创新不足,我国企业基本上只是欧美企业的代工工厂,无法涉足产品的设计与研发,在国际分工中处于最底层的地位,没有话语权。以苹果iPhone手机为例,华泰联合证券对苹果利润的研究报告显示,每部iPhone手机,苹果公司占据其58.5%的利润,韩日及其他国家公司占据约10%的利润,而中国大陆劳工成本只占1.8%,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供应商数量占苹果全球供应商近10%。同时外资的存在也挤压了民营企业的成长空间。金融危机后,为了解决国内就业问题,欧美一些国家提出了制造业回流,欲将制造业投资和生产能力从海外向国内转移。这对我国经济的短期影响比较大,导致了许多工厂倒闭,工人失业。从长期来看,外资撤离正好给我国企业进军相关领域提供了空间,外资撤离后大量的熟练工人正好可[来自www.lW5u.coM]以为我国企业所用。同时对于代工工厂来说,无法继续成为代工工厂将迫使他们想方设法开发自己的品牌,将人力物力资源投入到新产品的研发中,从而抢占产业的“制高点”,完成由“中国制造”到中国设计的转变。

四、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

针对金融危机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政府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来应对。首先,可以继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农田改造,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扩大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可以加大对农产品深加工相关产业的支持。采取这一系列措施以后,既可以解决农村一部分剩余劳动力,还可以提高农民收入,拉动内需。

其次,可以借鉴20世纪30年代美国解决经济危机的做法,通过加大对基础设施和公共工程建设投入力度的方法来提高就业,促进经济的复苏。2012年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下行的压力变大,中央和各地方都出台了加大对基础设施和公共工程建设力度以提振经济的方案。

再次,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重拾投资者对金融市场的信心。金融危机表明,对金融市场的监管不能过于放松,靠金融机构的自我管理不能够支撑金融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过于宽松的监管会导致“囚徒困境”的出现,贪婪的金融机构会选择追逐利润而不顾金融市场长期稳定发展的短视策略。因此,必须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为此,可以在金融监管体制上强化协调与配合,扩大监督范围,实现全领域、全过程和全参与者的覆盖,同时为了强化机制的“可实施性”,所设计的金融监管制度应该简单明了。

再次,改善企业融资环境,解决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过高的问题。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上的一些金融机构赚取了高额的利润,如2012年上半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赚取的利润总和超过民营企业500强的利润总和。这反映了我国企业的融资成本过高,实体经济赚取的利润大部分被金融机构拿走。长此下去,实体经济的血液将会被抽干。为了使企业能够健康稳定的发展,必须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为此,需要进一步加快推进金融体系的市场化改革,通过制定政策引导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构建公平、公正的金融市场环境,有效改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信贷待遇。

最后,发展高科技产业,鼓励技术创新,促进技术研究成果的转化。据统计,我国高校每年取得的科技成果真正实现成果转化的不到10%,科技成果绝大多数没有走向市场,没有应用到国民经济建设中。这一方面是有些研究成果与市场脱节,另一方面是没有厘清利益共享的机制。因此,可以改变高校科研的定位,使高校科研成果尤其是工科的科研成果更加着力于市场,以利于科技成果的市场化转变。对于那些不利转化或者转化时间较长但具有的发展潜力的科研成果,可以充分利用高校孵化器的作用,先在孵化器里面孵化一段时间再推向市场。同时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在融资、人才引进和税收上对企业的研发进行全方位的支持,同时为企业取得的科研成果的推广提供市场支持,比如说政府采购时可以适当地向创新型产品倾斜。

参考文献:

[1]葛奇.次贷危机的成因、影响及对金融监管的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08(11)

[2]孙阿媛.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产业结构调整[J].经济与法,2011(5)

[3]马超龙.后金融危机时期金融市场发展趋势及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J].国际金融,2011(12)

[4]易醇,张爱民.“十二五”期间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2011(4)

[5]王岳平.“十二五”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战略与思路[J].中国经贸导刊,2009(21)

[6]闫妍.从经济危机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在联系探索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方向[J].特区经济,2010(10)

[7]林川成.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的路径探讨[J].中国外资,2011(11)

[8]毛克贞,王超.金融危机过后的反思—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实体经济[J].经济研究导刊,2011,11(10)

[9]易剑柳.金融危机和产业结构调整[J].宏观管理,2009(1)

[10]王楠.金融危机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策略选择[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21(11)

[11]杨先明,张国胜.金融危机下的我国资源型产业结构调整问题[J].经济界,2009(5)

[12]李丰乾.金融危机下中国产业结构调整路径[J].江南论坛,2009(9)

[13]蒋卫华.论融资成本对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影响[J].商业时代,2011(24)

作者简介:刘昌臣(1980 -),男,湖北武汉人,中南民族大学讲师,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后,主要从事机制设计和实施理论、金融工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