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美国会计教育对我国国际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影响的启示
杂志文章正文
美国会计教育对我国国际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影响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69        返回列表

摘要:本文以宁波工程学院中关合作会计学专业为例,对中关会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方式三个方面作了比较分析,然后对我国国际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对我国培养高层次会计人才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美国会计教育国际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宁波工程学院与美国特拉华州立大学在2011年合作举办了中美合作会计学专业。中美合作会计学专业的建立主要是为适应中国工商企业对外开放以及宁波市对具有国际视野的会计学高级专业人才的巨大需求。本文结合该专业的运作,对我国国际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一、中美会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分析

根据1998年教育部文件《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从该定义可以看出,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目标人才应该具有哪些素质;如何培养目标人才。结合到会计学专业培养来说,主要涉及到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方式三个问题。

1.美国会计学人才培养模式。(1)培养目标:自20世纪初开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会计专业的成熟,美国会计学人才培养目标经历了一个持续的调整。在20世纪90年代前,美国会计本科人才培养致力于会计理论知识的传授。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f成立于1989年,隶属于美国会计学会)于1989年在结合会计职业界发展基础上,经过广泛而深入地研究后,发表了名为《会计教育的目标》的研究报告,在该报告中指出:美国大学会计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使学生为毕业后成为一名专业会计师做好准备,而不是使学生在一毕业时就成为一名合格而专业的职业会计师。根据该目标,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大学会计教育在大学学习阶段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及学习能力,这些能力对于学生以后从事会计职业是必须的。同时,美国高校在培养目标方面还特别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2)课程设置:美国会计学专业课程设置紧紧围绕培养目标出发,所有课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重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结合美国特拉华州立大学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会计学专业课程包括通识教育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会计类课程三大类。通识教育类课程旨在培养合格会计专业人才的基本素质,从哲学,语言,数学,计算机等学科着手,重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沟通能力,现代化工具使用能力和其他基本技能,为专业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专业基础类课程主要是通过学习经济类、管理类课程,使学生了解经济个体(个人、企业、政府及其他组织)的运作方式和决策机制,并对企业运作过程中的各阶段,例如采购、生产、销售、营销、售后服务进行研究。会计类课程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会计理论与知识,理解会计信息在企业中是如何传递的,以及企业如何处理投融资决策等。

(3)培养方式:美国大学会计专业在教学内容方面严格遵循培养方案及课程大纲,但教学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教材知识,还注重从社会生活中其他材料中寻找教学材料,设计案例,例如各类财经报刊杂志、财经视频、网络资源等。很多课堂练习、课外作业的设计特别注意通过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的答案有时候反而变得不再那么重要。在教学方法方面,美国会计专业的课堂教学采取“学生参与为主,教师讲授为辅”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再是讲授书本内容,而是通过课堂教学过程引导、启发学生自我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学生通过自我学习、团队合作、案例分析、课堂演示、文献研讨等方式在掌握课程知识的同时还锻炼了各种能力。在教学手段方面,美国会计专业采用板书演示、多媒体演示、视频音频演示相结合,让学生从视觉、听觉等各方面理解课程知识。

2.中国会计学人才培养模式。(1)培养目标:我国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长期定位于“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会计事务所、经济管理部门、学校、科研机构从事会计实际工作和本专业教学、研究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近年来,国内高校的会计学专业虽然都各自表述了会计学人才培养目标,但存在很多问题:大部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存在趋同性,内容太宽泛;大部分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不够明确;各高校会计学专业依然侧重培养学生的会计理论知识,忽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教育依然不足;很多高校会计学专业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2)课程设置:目前国内高校会计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来自wwW.lw5U.com]问题:一是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体现没有紧紧围绕培养目标而设置,总体课程体系缺乏整体规划,课程体系经常发生变动,课程之间的内容重复现象严重,学生在一门课中学到的新内容较少,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二是课程结构不合理。专业总学分过多,专业必修课比例过大,选修课比例过小,理论课比例过大,实践课比例过小。三是课程内容较陈旧。很多会计课程内容体系、书本例题、课后作业没有及时更新,停留在很早以前的样式,这是导致很多毕业生毕业后无法马上工作上手的一个重要原因。

(3)培养方式:目前我国绝大部分高校会计学专业教学过于强调课堂讲授和记忆,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缺乏主动参与性。学生在学习目标上注重书本知识的熟记,很少主动去思考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几乎从来不去探索教材以外的知识内容。教师课堂教学基本以教材为中心,很少涉及其他资料及与时代联系比较紧密的资料。教师与学生之间完全是一直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交流。教师上课形式单一,基本以板书为主,偶尔使用多媒体,没有有效地利用各种新兴教学手段,例如网络、课后互动模式等。另外,会计学专业有一个区别其他专业的一个显著特点,即实践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要,部分国内高校由于缺乏必要的硬件条件或师资队伍,实践教学往往流于形式。

3.中美会计学人才培养模式对比。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对中美高校在会计学人才培养模式作一个如下对比:

二、国际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向

美国会计教育的经验对于我国培养国际型会计人才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这是当下教育界一个值得探索研究的一个命题。本文认为建立一个符合我国特征的国际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明确国际型会计人才的内涵;二是精炼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三是加强实践教学、构建以目标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四是改革会计人才培养方式。

1.国[来自wWw.lw5u.com]际型会计人才的内涵。国际型会计人才的内涵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具有不同的理解,不能简单地将有获得国外会计学学历、有海外或跨国公司财务会计工作经验或考取国外会计资格证书的人等同于国际型会计人才。国际型会计人才是一种高水平财会素质的综合承载体,本文认为,其至少应该具有以下几方面的能力或素养:一是具有良好的外语(特别是英语)沟通、书写能力,能够进行双向交流;二是系统掌握会计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三是熟悉国际会计准则,了解国际会计惯例;四是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和强烈的创新意识;五是具有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和能力,

2.国际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中美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结合国际型会计人才的内涵,本文认为国际型会计人才其培养目标是培养熟练运用中英双语,较系统地掌握工商管理和会计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谙熟会计学国际惯例,通晓国际市场会计学知识,熟悉国际市场金融运作,服务于各类中外机构和企业,具有创新意识的管理型会计学专门人才。

3.国际型会计人才课程设置。从我国实际需求出发,国际型会计人才课程设置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课程体系要考虑会计学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围绕培养目标设置各门课程的内容及开课顺序,清楚地界定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尽量避免课程内容之间的重复;其次,课程设置中要增加大量的英语课程,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再次,课程设置要重视学科的综合性,增加学生的知识底蕴;再次,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应特别注意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最后,还应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国际化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例如中美合作会计学专业,其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英语类课程,包括英语听说、英语阅读、英语写作课程;二是通识类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物理实验、心理学导论、演讲、计算机应用、非洲美洲历史.全球社会等课程;三是经济管理类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沟通、营销学原理、管理信息系统、组织行为学等课程;四是会计类课程,包括基础会计、中级会计、高级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五是实践类课程,包括手工记账、电子记账等课程。

4.国际型会计人才培养方式。(1)教学方法。每一个专业每一门课都有自己特殊的教学方法,我们不可能对此规定一个固定的教学方法。但在国际型会计人才培养中,本文认为下面一些方法是值得推荐的:一是以“学生参与为主,教师讲授为辅”的方式代替“教师教授主导”的方式,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起引导与沟通的作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提高学生的自主性;二是课堂教学的目的不单单是让学生掌握理论、熟记内容,更多的应该是指导学生掌握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推行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则通过案例研究、小组讨论、分小组作项目、课堂演示、模拟操作、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方式真正的掌握理论和操作技能;四是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创新的重要性,一旦学生有形式上、内容上或方法上的创新,就应该及时鼓励。

中美合作会计学专业在基础会计的教学上,美国外教在单次课堂上讲授速度很快、讲授内容很多,同时每周都有课堂测验,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外大量看书。该课程最后考核结果20%以上的学生获得了优秀,95%以上的学生以不错的成绩通过了课程的考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虽然有抱怨,但最后一致给予了外教很高的评价。

(2)教学手段。随着国内大学教学硬件设施的改进,出现了很多新的教学手段,期中教师使用最多的是多媒体教学和远程教育。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和其他辅助教学手段,将演示教学、模拟实践教学、互动教学等与传统的课堂教授方式结合起来,不仅可以使教师从抄板书的简单劳动中解脱出来,使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还可以提高学生课堂的注意力。会计类课程特别适用多媒体教学,例如很多会计报表,如果用板书写在黑板上,会花很多时间同时还会破坏报表的整体结构。但多媒体教学要根据不同的课程适当使用,教师要根据具体授课内容安排某次课是否使用多媒体教学。如果每堂课都使用多媒体,几乎没有板书,上课基本是一张张展示幻灯片,则不利于学生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实现国家教育资源乃至国外教育资源的共享,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远程教育目前在中美合作会计学专业中也有所应用,例如外教在授课中使用一种叫作“blackboard”的课程系统,教师投课后会把关于课程的所有资料都放在“black-board”上,学生可以使用自己的帐号、密码进入系统下载学习资料、查看自己的作业成绩等,这种方式使师生之间的互动从课堂上延续到了课堂外,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进入到主动学习。

(3)实践教学。会计学专业是一门特别强调实践的专业。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但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理论知识,还要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各项专业技能,只有两者结合才能学以致用。现在很多企业都在招聘员工时都要求具有工作经验,很多针对应届高校毕业生的招聘会也如此,同时很多企业都抱怨招来的毕业生不能马上承担工作,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去培养一名熟练的财会人员。企业的要求是有道理的,作为培养会计人才的高校当然需要从企业的需求出发去培养适合的人才。高校毕业生要能很快承担企业工作,必然要求学校加强实践教学,通过模拟教学、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学校时就了解真实的企业环境、会计流程,这样就能减少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适应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