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基于就业导向的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杂志文章正文
基于就业导向的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4-07-01        浏览次数:42        返回列表

岳春玲 沈阳工学院

省社科联2013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

摘 要:本文以地方本科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没有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进行调整导致专业学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为出发点,提出地方院校本科会计专业建立基于就业导向的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框架、基本思路,从而为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有用的会计人才。

关键词:就业导向 应用型 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

作为地方院校, 我们坚持“应用为本,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以培养会计领域“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根据岗位群要求,凝练专业核心能力,强化实践教学,探索总结出“一个定位、两个转变、三个整合、四个强化、五个建设、六个方向” 模块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基于就业导向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框架

基于就业导向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要以辽宁省的会计专业市[来自wwW.lw5u.CoM]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体现厚基础、宽口径的指导思想,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能力培养为核心, 培养综合素质的高级应用型的人才。

在对我省人才需求情况调研的基础上,立足市场需求和岗位特点,配合我省经济改革的发展,并适应我省农村经济、涉农企业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要,结合会计岗位工作的特点和多年来的培养经验并广泛征求了企业有关专家的意见,在我校“应用为本、学以致用”办学理念指导下,着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能力、应用知识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等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同时保证基本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基本素质的培养。

在坚持和深化“以职业素质为根本、综合能力为中心、岗位技能为重点的人才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会计学专业不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为本位,以职业资格证书为依托,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会计基本功与会计信息处理能力,突出抓好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三个培养”,深入推进教育改革,不断探索建立工学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分方向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会计学专业分为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注册会计师、金融会计、税务会计、会计信息化6个专业方向,采用了“专业核心模块+专业选修模块(专业方向课和专业拓展课)”的模块化教学培养方案,使人才培养方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与针对性,造就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掌握经济、管理、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会计核算与分析、财务管理与决策、会计信息鉴证、财务报告编制与利用、信息环境下的会计处理等基本技能,面向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机构从事会计一线岗位需要的,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基于就业导向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思路

1.遵循“一个定位、两个转变、三个整合、四个强化” 的基本思想,构建“满足学生就业、升学、个性化发展”的分方向人才培养模式。一个定位:即确定会计专业教学应用型的定位;二个转变:完成从传统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的转变,由继承性教育向创新性教育的转变;三个整合: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整合教学资源、整合课程结构、整合教学内容;四个强化:坚持人才服务社会的宗旨,强化技能训练,强化实践性教学,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强化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

2.建设一支脱产和业余融合、校企融和、产学研能力突出的师资队伍。为加强教师双重素质锻炼,一方面采取“合+和”方式,即脱产和业余融合、校企融和方式,不间断地派遣教师参加各种进修培训,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建立一个兼职外聘教师人才库机制。积极开展教学竞赛活动、教学听评活动,督促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3.建立“两个主线、三阶贯通、三部一体、三个层次、四个结合”的课程体系。以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培养为主线,根据人才[来自www.lW5u.com]培养的三个教育阶段(即专业初级教育阶段、专业强化教育阶段、专业综合提高教育阶段),将认识实习、模拟实习和实训、综合实习和毕业设计三个大的部分点线面相结合,在“学习性任务-仿真性任务-真实性任务”的层次递进任务中完成能力培养训练的目的和要求,加强四个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结合、产学结合、人文社科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把“知识运用+职业判断+技能操作”有机结合,构建课程模块及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