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外汇储备规模适度性分析
杂志文章正文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外汇储备规模适度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9        返回列表

耿 佳 河北大学经济学院

摘 要: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适度性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外汇储备是我国国际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总体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但外汇储备过多或者过少对我国经济的正常发展都是不利的。外汇储备过多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而外汇储备过少又会使我国资源配置扭曲并加大在国际贸易和金融活动中的风险。因而,本文结合我国现状并选取2008年至今的一系列数据对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进行适度性分析,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时代 外汇储备 适度性

一、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

外汇储备是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对外流动性强,是一国最重要的储备资产。目前我国外汇储备在国际储备中占绝大比例,其主要是国际商业银行存款和美国的政府债券。自2006年我国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国之后,我国的外汇储备持续增长并保持世界首位。截止到2012年末,我国的外汇储备累计达到33115.89亿美元,这些外汇储备对于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是否适度成为关注重点。图1详细展示金融危机后我国的外汇储备额的变化。

从上述的柱状图中可以清晰的看到自金融危机后我国的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并且在2010年超过三万亿美元。折线图上看到历年的外汇储备增幅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但是鉴于我国外汇储备的基数比较大,我国的外汇储备仍然庞大。同时可以预见我国的外汇储备仍将继续增长,外汇储备的适度性显得尤为突出。

二、我国外汇储备规模适度性分析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的国内和国外经济形势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一系列变化中,我国逐渐增长的外汇储备是否适度?本文采用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如下指标进行适度性分析,即:外汇储备/GDP,外汇储备/进口总额,外汇储备/短期外债。

结合图1和表1中的数据得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具体衡量指数如下:

基于图2,分析如下:(1)外汇储备/GDP。这一指标是衡量一国对外投资的依赖程度或者一国总体的债务风险,反映了一国外汇储备的相对规模。

一般而言,一国的经济实力越强,一国的对外支付能力就越强,经济实力越差则对外支付能力就越差。发达国家在这一指标上一直保持在0.01—0.03之间,发展中国家一般不超过0.3.但是从上图可以看到我国的这一指标保持在0.3-0.5之间,超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一般水平。因而,从GDP这个指标上衡量,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是偏高的。(2)外汇储备/进口总额。这一指标被称为特里芬比例,是反映外汇的交易性需求的满足程度。排除一些短期或随机因素的影响,外汇储备与进口额的比例以20%—40%为适度。

而从图中的折线图可以看出我国这一指标远远超过国际标准,保持在200%左右。因而从这一指标也得出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偏高。(3)外汇储备/短期外债。短期外债是指一个国家、政府或企业所持有对外贷款或对外发行债券所形成的不超过一年的债务。由于短期外债时间比较短,所以外汇储备/短期债务这一指标充分说明我国外汇储备对短期外债的偿还能力。这一指标的国际标准是1,但是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远远超过1。在2009年这一指标超过8,即使在最低的年份也是保持在6这一高水平上。因而,这一指标衡量的结论就是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偏高。结合上述三个指标得出结论: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偏高。

三、 对我国偏高外汇储备的应对措施

偏高的外汇储备虽然会保证我国的金融安全,维持经济稳定,平衡国际收支状况,但是也会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导致我国失去国际优惠贷款,同时还加大了储备资产管理的难度和风险。因而,需要对我国的外汇储备从稳定现有外汇储备规模和加强外汇储备管理两个方面采取应对措施。

1.稳定现有规模。为了支撑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不能大幅削减外汇储备,而是要稳定现有规模。我国可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变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为科技密集型产品,同时变强制结售汇制度为意愿结售汇制度[来自wwW.lw5u.CoM],放开资本项目,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除此之外,由于我国高额的外汇储备大部分来自国际收支顺差,因而可以适当调整进出口策略,减少对落后行业和产品的出口退税同时加大对核心技术和战略物资的进口。

2.加强外汇储备管理。在稳定现有规模的基础上加强管理也是十分必要的。我国为减少汇率风险应该避免储备单一货币——美元,加大欧元和日元等货币的储备,实现储备货币多元化,创新外汇储备管理方式。同时我国还应该将过多的货币型外汇储备转变为石油、黄金等实物储备,提高外汇储备的利用率,创造最优经济效益。此外,要推进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积极走出去,在全球市场中寻求高的资本[来自www.lW5u.com]回报,减少外汇储备过多所造成机会成本的损失。最后,还可以通过政府存款转移和征收资本进口税等措施来冲销偏高的外汇储备。

参考文献:

[1]王爱俭,王景武. 中国外汇储备投资多样化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2]姚淑梅, 张岸元. 我国外汇储备研究[M].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7

[3]王国林. 我国外汇储备适度状况定量分析[J].亚太经济,2001(5)

[4]特里芬. 黄金与美元危机[M].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