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近年来国内资源民族主义研究述评
杂志文章正文
近年来国内资源民族主义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6        返回列表

李亚男 云南师范大学

摘 要:资源民族主义问题近年来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一大热点之一,特别是2003年后,资源民族主义重新崛起,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归纳、总结近年来学术界关于资源民族主义问题的研究成果,对于我们做好进一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资源民族主义 能源安全 国有化

1993年中国成为原油净进口国后,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就与国际能源安全状况息息相关。国内研究能源安全的热情悄然升起。进入新世纪后,尤其是2003年后,资源民族主义重新崛起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因此,特对近年来国内理论界关于资源民族主义的研究状况做一简要梳理。

一、资源民族主义与国际能源安全的关系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进行生产的主要物质基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与人类认识和利用能源的历史密切相关。在当代,能源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不仅直接影响着人类文明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引发的能源安全问题对世界经济安全和国际政治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同时,能源是现代经济的“血脉”,在社会经济体系中占据着突出重要的地位。

尹晓亮在《资源民族主义语境下日本能源外交的新策略》指出:随着资源民族主义日益膨胀,日本在能源外交之路上推出的新措施:一是快速提升与中亚国家的合作关系,以期进一步拓宽能源进口源;二是在保持与中东传统友好关系基础上,通过合作方式和合作项目等方面的策略创新,寄希望于深度强化双方关系;三是积极与中印等能源消费大国合作,以求提升国家形象。

关于资源民族主义与国际能源安全的关系方面,就我所能收集到的资料看,国内学者在这一方面研究出的成果是非常有限的。

其中,王冠九在《资源民族主义与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指出:资源民族主义是把双刃剑,资源民族主义影响国际能源安全的途径和方式。同时,指出资源民族主义影响着国际能源经济安全、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

二、近年来资源民族主义发展趋势

国内关于近年来资源民族主义发展趋势的研究性文章涉及较少,大多以时事报道为主。其中,在2012年7月4日的《世界金属导报》第F02版指出了资源民族主义的三个趋势:一是澳大利亚2010年提出的对采矿业征收资源超额利润导致世界上出现一连串连锁反应;二是许多新兴国家政府现在寻求首先在本国进行选矿而不是出口;三是许多新兴国家政府现在寻求确保拥有本国矿山的所有权。另外,2012年5月12日的《中国经济导报》第B03版中也提出资源民族主义扩散的趋势:“以往资源民族主义多出现在非洲国家,然而目前这一趋势正在向发达国家扩散。”

三、资源国新“国有化”对油气输出国加强对其战略资源的控制

国内学者对“资源民族主义”的跟踪多从资源国新“国有化”这一角度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对油气输出国加强对其战略资源的控制来进[来自wwW.Lw5u.com]行研究的,且数量有限。陈锴认为:此次国有化并非以往历次国有化的简单重复;于鹏认为:产油国的资源国控潮会对石油市场乃至世界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并给出了产油国推动国有化的原因;罗佐县认为:新一轮世界石油资源国有化浪潮对世界范围内的现有石油工业产权结构产生冲击;王家枢认为:在石油需求旺盛,石油供应瓶颈开始展现,油价节节攀升的情况下,石油生产国普遍采取法律行动,改变私有化政策,强力推进油气资源的国有化,其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扩大石油天然气的收入;何童分析了拉美实行石油资源国有化的原因等。这些文章多是跟踪性的即时论文,研究的深度不够,理论准备不足。严格的讲,新“国有化”只是与资源民族主义的有关的一个方面,并不是资源民族主义本身, 即:resource nationalis不同于resourcenationalizations,资源民族主义更倾向于通过对战略资源的控制来达到经济和对外政策的目标。

从国内研究的总体情况看来,国内学术界对资源民族主义的研究大多处于即时论文或时事报道,专著性文献较少,权威性的文章或书籍尚难找到,研究深度不够,视野不够宽阔,没有从根本上解释资源民族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和解决途径。但这已为我们进行后续研究搭建了一个较稳固的研究平台。未来研究,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一、从人权和少数人权的角度进一步加强和细化对资源民族主义理论观点的分析研究;二、从资源民族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演变中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三、通过对国内外资源民族主义的比较研究,总结其主要特征;四、从国家地缘政治结构的角度分析资源民族主义,特别要主义进行国际间的对比研究,以便吸收借鉴,取长补短;五、结合国际形势,寻找破解资源民族主义所造成的问题及影响。

参考文献:

[1]薛平编著.《资源论》[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4.12

[2]陈凤英,赵宏图主编.《全球能源大棋局》[M].(中国现代国际关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中心).北京:时事出版社,2005.1.1

[3]唐风编著.《新能源战争》[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8.9

[4]徐小杰著.《新世纪的油气地缘政治—中国面临的机[来自wWw.Lw5u.coM]遇与挑战》[M].北京:社会科学文学出版社,1998.4

[5]张军,李小春等编著.《国际能源战略与新能源技术进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

[6]陈锴.福兮?祸兮?—反思新一轮石油国有化浪潮[J].社会观察,2008年2期

[7]何童.拉美国家石油资源何以实行国有化[J].中国石化,2006年第7期

[8]罗佐县.对新一轮世界石油资源国有化浪潮的反思和评价[J].化学工业,2008.9

[9]王家枢.21世纪新一轮石油资源国有化浪潮[J].国土资源情报,2007年第9期

[10]于鹏.国际石油企业国有化新趋势[J].经济导刊,2006.10

[11]王冠九.资源民族主义与国际能源安全研究[J],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