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写给民营企业家的一篇悲喜剧
杂志文章正文
写给民营企业家的一篇悲喜剧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61        返回列表

刘春昊 山东大学(威海)

摘 要: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其中,经商的历史也非常漫长。早在几千年前,那个古老的朝代商朝的前身便是一个懂得经商的民族。“问君何故陷囹圄?怜君何事到天涯!”

关键词:民营企业 重农抑商 计划经济 改革开放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其中,经商的历史也非常漫长。早在几千年前,那个古老的朝代商朝的前身便是一个懂得经商的民族。随之,“商人”便成为这一特殊群体的代名词。然而,商人这一群体却经历了无数的劫难,令人欣慰的是他们存活至今,可谓是劫后余生。但是,毋庸置疑的是这个群体为社会的发展与变革做出过重要贡献,早就有像胡雪岩之流变卖资产为国家筹集军费,以及像荣毅仁的实业兴国的举措。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他们的贡献更为突出。

然而,这一群人却总是被人有意无意地所诟病。“奸商”似乎成为他们的另一个挥之不去的属性。随波逐流的人会把两者等同,稍微有点思维含量的人或是别有用心的人会辩道“无奸不商”。笔者认为,对待商人不能一概而论,正如你不能要求每一个官员都遵纪守法一样。诚然,商人有着为人唾骂的肮脏,同样,他们也有着不为人知的无奈。我们容易看到他们施行贿赂的一面,却很难得知他们在现有体制下生存空间的狭窄以及他们为冲破体制扩大生存空间所做的牺牲。我们容易看到他们春光满面的得意,以至于仇富心理油然而生,却很难知道他们背地里含辛茹苦的付出,更无人同情。中国的改革是成功的,首先是政策好,其次是企业家的贡献。过去认为钱都是剥削来的,认为有钱就该死,革命就是革有钱人的命,这是错误的。革了命之后,谁都不敢变成有钱人,结果就变成了穷人国。解放后,虽然打到了土豪,但是贫穷成为中国20多年挥之不去的阴霾。著名学者茅于轼曾经说过,企业家必须受到保护。如果把富人都打倒了,穷人永远是穷人;现在你保护富人,穷人才有可能变成富人。因此,笔者也赞成,中国需要的是“保强扶弱”,而不是“锄强扶弱”。

2008年是中国企业家群体形象受损最严重的一年。2008年年终,《南方周末报》对这一年的悲情或失意富豪进行了一次盘点。这些富豪有:政商关系断裂的刘根山和黄光裕,经济危机中求生的邱继宝与杜双华,迷失于地产困局的许家印与汪远思,接受严厉的社会责任拷问的张茵与牛根生,酿下资本苦酒的魏冬与荣智健……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一部企业史就是一部失败的历史。在长年研究中国企业案例后,财经作家吴晓波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对于一部企业史来说,接连不断的企业失败案例是一条最重要的主线。”

中国[来自Www.lw5U.com]社科院曾经作过一个统计:中国著名企业家的犯罪率在世界各主要经济体中是最高的。这是一个淘汰率太高的群体,悲情常常伴随着他们。这充分折射出中国企业家的生存环境,的确令所有企业家对出名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焦虑感——成就越显赫,失败就越耻辱。那种等待蒙受耻辱的焦虑感,和为此不断与命运拼搏的挣扎感,使他们的生活内容充实,但却充满了痛苦。冯仑在今年的“中国企业家联合会年会”上的讲话笔者认为非常有道理。他抱怨道“民企和国企打官司就像夜总会小姐告妇联干部”他总结道:“在法制不健全的情况下,我们的故事会变成余恰清的故事;在当政府长期强势的情况下,我们就可能是荣毅仁的故事;但如果说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与外部法制相对正常的情况下,就应该是辜振甫的故事。而如果环境更加恶劣,那就变成了徐明跟薄熙来的故事。”

体制的不合理是一方面,但是仅抱怨体制也是无济于事的。随着法制的健全,以及中国改革的深化,民营企业家必须要改变过去投机倒把的思维,必须对走在法制边缘的行为进行反思。在一篇名为《民营企业家如何“洗大澡”》的文章中作者提出了“断根、赎罪、养晦、舍得”八字方针。曾经有人心酸的总结发现,中国自古以来,经商者除范彝外没有一个人有好的结果。与其说是这个群体的宿命,不如说是中国的体制不适合他们。他们都有着惊人相似的命运轨迹:以传奇色彩崛起于混沌草莽之中;凭个人能力和对时机的把握达到事业的巅峰;又因脚步太过于超前或滞后,一时没有踏准时代的节奏,便在转瞬间被抛入了失意甚至失败之中而无法“超生”。

“问君何故陷囹圄?怜君何事到天涯!”

但以成王败寇的眼光来看待他们,显然是一种弱智或粗[来自www.LW5u.coM]暴的偏见,因为这种失败背后,既有个性缺陷的因素,也有对市场规律的忽视,更有体制陷阱所导致的“人仰马翻”。一片混沌之中,这些“孤单英雄”式的企业家们在当时的很多“肆意妄为”之举,有着其一定的积极意义:他们对当时法律和政策底线的试探和触犯,在客观上拓展了他们商业的空间;他们坠落时的惊呼声,也为后来者表明了前进道路上的暗礁所在。

财经作家吴晓波如此客观地评价这个群体:“他们的失败,是一件让人遗憾但并不可耻的事情,因为这些失败往往伴随着伟大的创新和冒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燃烧在企业家内心的那股不甘平庸的勃勃野心,在一次次颠覆着陈旧的秩序,掀起业上的巨浪与革命。”

2013初中国举国上下充满了正能量,新一届政府的改革势在必行。相信这一年会同30多年前一样被载入史册。历史是不会错的,正是因为重农抑商和计划经济的体制已经不适合这片神州大地,于是30多年前,人们才开始承认这一群体地位的合理性。相信几十年后的今天,人们会给他们一个宽松的生存空间。笔者相信2013年注定不会平凡。

参考文献:

[1]民营企业家如何“洗大澡”.

[2]凤凰网评论.

[3]张小平.首富真相.

作者简介:刘春昊,男,汉族,1992年7月出生,山东大学(威海)。致力于民营企业历史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