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关于超主权货币的思考
杂志文章正文
关于超主权货币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63        返回列表

■郭晓庆 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

摘 要: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与蔓延使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矛盾突显,2009年G20峰会前夕,周小川行长提出建立超主权货币的建议,以打破美元霸权。本文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已有理论的研究,根据现实条件,认为应该采取区域-全局化渐进模式,首先成立区域超主权货币。并以亚洲为例,引入OCA指数,分析亚洲区域内国家经济一体化程度,并运用GG - LL模型进行成本和收益的比较,认为若干相关程度高的国家可率先成立最优货币区,然后向全球演化。

关键词:超主权货币 国际货币体系 亚洲货币一体化一、理论渊源

1.早期凯恩斯方案和怀特方案

超主权储备货币的主张由来以久,1943年4月7日,时任英国财政部顾问的经济学家凯恩斯拟定的“国际清算同盟计划”,即所谓的“凯恩斯方案”。这个方案主张采用透支原则,建立一个世界性中央银行,即“国际清算(或货币)同盟”。会员国不需缴纳黄金或外汇,只需开设一个账户,按照战前3年进出口贸易平均值的75%计算需要承担的份额,通过存款账户的转账来清算各国官方的债权和债务。“凯恩斯方案”中蕴含了创立超主权货币的设想,由国际清算联盟发行一种国际货币-“班柯(Bancor)”,作为各国中央银行或财政部之间结算之用。各国按一定的比例与班柯建立固定汇率,且不得随意变动。

“怀特方案”即国际稳定基金计划,该方案采取存款原则,设立一个国际货币稳定基金,基金总额至少为50亿美元,根据其缴纳的份额决定其在基金组织中的投票权。基金组织由执行董事会管理,发行一种名为“尤尼它”(Unita)的国际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其含金量为137格令,相当于10美元。“尤尼它”可以兑换为黄金,也可以在会员国之间相互转移。各国的货币平价一经确定,未经基金组织的同意不得任意变动。基金组织的主要任务就是维持国际货币秩序,特别是汇率的稳定,并通过提供短期信贷方式,帮助会员国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

2.最优货币区理论

最优货币区(OCA)理论最早由蒙代尔提出,他认为,最优货币区的实现要以生产要素的高度流动性为基础。若劳动力和资本能够在区域内自由流动,当国际收支出现不平衡时,生产要素的高度流动性可以消除不平衡,因此该区域可以采用单一的货币或者在区域内采用固定汇率,而不必借助汇率浮动来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

麦金农以经济开放度为标准对OCA理论做出进一步的发展。他认为一个高度开放的地区浮动汇率调节对外非均衡的作用就会下降,在外部价格同样稳定的前提下,那些贸易关系密切的经济开放区应组成一个共同的货币区,从而有利于实现内外部经济的均衡和价格的稳定。

凯南在两种商品分析的基础上拓宽了商品的种类,认为产品多样化程度高的国家间适合形成一个最优货币区,实行固定汇率制。美国经济学家伊格拉姆认为应该以金融市场的高度一体化作为最优货币区的标准。20世纪70年代初,哈伯格和弗莱明则以通货膨胀的相似性作为最优货币区的评定标准。随后巴尤米和艾齐格林运用计量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提出了最佳货币区的联盟标准,用以判断数个给定的国家是[来自wwW.lW5u.coM]否能组成货币联盟。

二、现行货币体系的缺陷

1.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是美元本位

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主体,没有任何一种货币能与之相抗衡,当前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对美元也过分依赖:2007年,美元占世界外汇储备的64%;美元在国际外汇市场交易量中所占份额为43.2%;美元在IMF特别提款权中所占的比重为44%。①此外,SDR数量的分配也是极为不合理的。美元仍然是主要的锚货币,世界上不少国家或地区都采取隐性或显性的方式钉住美元,有些国家干脆实施美元化。对于当今这种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罗纳德·麦金农将其称之为“美元本位制”。

2.特里芬难题未能解决

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在其《黄金与美元危机——自由兑换的未来》一书中提出“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虽然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但是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个悖论”。这一内在矛盾称为“特里芬难题”。这是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的不稳定性,这种不稳定性是由美元的双重角色和美元币值的不稳定性引起的。

三、超主权货币实现的模式选择—区域到全局的渐进模式由于国际储备货币的币值首先应有一个稳定的基准和明确的发行规则以保证供给的有序;其次,其供给总量可及时、灵活地根据需求的变化进行增减调节;最后,这种调节必须是超脱于任何一国的经济状况和利益。②满足这几项条件的超主权货币实现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可以在地理位置接近和经济社会趋同水平较高的地区分别建立区域性超主权货币,通过成立区域性超主权货币进一步加强同一货币区的经济一体化程度,然后向全球性的超主权货币迈进。

瓦格纳(Wagner,H.2000)认为,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将趋于稳定,因为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演进正向着“不可能三角”中“稳定汇率、资本自由流动及货币政策自主性的让渡”进行过渡,这种过渡体现在改革偏好和区域性货币一体化趋势上。“欧元之父”美誉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蒙代尔教授坚持其“稳定性三岛”观点,即未来美元、欧元和亚元“三足鼎立”的货币格局有利于增强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稳定性。蒙代尔认为,在世界还没有出现一种全球单一货币的情况下,亚洲肯定需要一种共同的货币。因为亚洲若不实行共同货币,需以第三国货币作为贸易支付单位,这将加大区内交易成本和金融风险,由于美元及欧元两大区域已形成,所以亚洲迫切需要有自己的共同货币,世界货币需要“亚元”。这也给亚元区的成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对于亚洲而言,各个国家间的经济差别、政治状况等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一步实现所有亚洲国家的货币一体化是不现实的,但可以先成立以中国为中心,包括韩国、日本、香港、台湾地区在内的最优货币区,当这些国家的一体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减少亚洲乃至全球的超主权货币的难度。并且,虽然目前欧洲发生了主权债务危机,给亚洲统一货币带来了更深的思考,即便一体化已经推行了50年的欧元区也依然存在着统一货币政策与分散化的财政政策之间的矛盾。

对于最优货币区的测度使用的是OCA指数法。Bayoumi和Eichengreen(1996)在一般均衡模型的基础上,创造了最优货币区指数法,这种检验方法的主要逻辑在于“凡影响一个国家做出是否加入货币区决策的变量,一定会影响到其双边的汇率,即影响汇率变动和影响政府对于汇率制度选择的经济基本因素和其他市场因素是相同的”,用以评估特定地区满足OCA标准的综合情况,并称之为“OCA理论的简化分析方法”。Bayoumi和Eichengreen首先建立了解释双边汇率波动的回归方程,其形式如下: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除个别数据外,整体而言,这8个亚洲国家和地区与中国间的OCA指数有略微减小的趋势,即各国货币和人民币之间的汇率波动在逐渐变小。这表明,亚洲各国之间的贸易合作、货币合作的经济往来给货币一体化带来了更大的可能性,也说明了各国之间加快经济增长和贸易结构的多元化是建立最优货币区的前提条件。

四、亚洲成立超主权货币的障碍和成本-收益分析

1.亚洲成立超主权货币的障碍

亚洲成立超主权货币的障碍主要包括政治障碍和经济障碍,其中政治障碍是最重要的原因。通过欧洲货币一体化级进程可以发现货币一体化需要各国有很强的政治意愿并且存在一个能够发挥主导作用的大国。中国近些年来发展迅速,但人民币还处于区域化的初级阶段,主要在周边地区的边境贸易、跨境劳务收入与旅游消费的支付等方面流通,人民币在境外的总存量大体应在150亿~ 200亿元之间,所以中国目前仍不能成为在亚洲货币一体化进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国家。此外亚洲的政治团结非常薄弱,缺乏共同的规则和制度,亚洲货币同盟的前景似乎很暗淡。再加上美国插手亚洲地区的经济安全事务,反对和阻挠亚洲货币的建立,并通过各种途径加深亚洲各国对美元的依赖,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亚元区的进程。

在经济方面,从人均产值来说,国家之间差别很大,亚洲各经济体经济差距过大不利于经济趋同标准的达成,不利于各国在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自主权方面的让渡,从而不利于建立一个完全的货币同盟。在资本流动方面,由于亚洲各国和各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差距很大,资本账户开放程度不尽相同,资本要素自由流动所能产生的效应无法得到体现。因此在经济方面的不一致性导致对区域内设置一系列规范经济政策带来很大障碍,政策的协调性比较差。

2.亚洲成立超主权货币的成本-收益分析

亚洲成立超主权货币的成本收益分析主要体现在GG - LL模型中:

(1)该模型假设:①货币区规模越大,区内价格水平的稳定性与可测性就越高

②货币区内固定汇率的承诺有保证

③货币区内各国市场联系越紧密,加入货币区的收益越高图中横轴表示货币区参加国与货币区的经济一体化程度,纵轴表示加入货币区的成本与收益。GG曲线表示一国同所在固定汇率货币区的经济一体化程度与其加入货币区的货币汇率效益的关系,斜率为正表明一体化程度越高收益越大;LL曲线表示一国同货币区经济一体化与加入货币区的经济稳定成本的关系,斜率为负表明一体化程度越高成本越小。当货币区参加国与货币区的经济一体化程度小于两条直线的交点时,加入货币区的收益小于成本,不是加入最优货币区的时点,应该等待一体化程度加强。

(2)亚洲货币一体化的收益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减少交易成本

亚洲货币一体化可以消除在地区内部贸易和其他经济往来中将一种货币兑换为另一种货币的成本,即货币的买卖差价。随着亚洲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经济体间贸易依存度加强,内部经济往来的比重不断上升,所节省的费用将会更多。

②消除和降低汇率风险

亚洲货币一体化基本消除区内贸易的汇率风险,并且减少了区域内和区域外货币的汇率风险。汇率风险的消除进一步刺激区域内贸易,经济一体化程度进一步加强,贸易的扩大促进经济的增长,有利于整个亚洲国家的长足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除此之外,亚洲货币一体化还可以提高货币流动性、减少了投机资本的流动、提高资源配置、促进生产一体化和国际交换。

(3)亚洲货币一体化的成本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个方面:

①独立货币政策的丧失

当一国加入一个货币区则意味着丧失执行本国货币政策的能力,在不完全的货币同盟内,货币区内部的固定汇率制要求各成员国实行统一的或紧密协调的货币政策,这限制了成员国执行独立货币政策的自由。

②汇率工具的丧失

汇率工具传统上是纠正国际收支不平衡的一个重要手段。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各国货币的大幅贬值,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各经济体的出口,从而改善了贸易收支。因此,汇率工具对亚洲国家调节国际收支、应对金融危机时发挥了重大作用,如果推进亚洲货币一体化,必然使得亚洲国家不得不放弃汇率工具,增加了风险。

我认为,亚洲各国虽然存在许多差距,不存在高度的要素流动,但是仍可以参照欧洲的经验,推进亚洲的货币一体化进程,最终建立亚洲货币同盟,待时机成熟后最终成立全球性超主权货币,形成健全的、符合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国际货币体系。

参考文献:

[1]陈雨露,边卫红.货币同盟理论:最优货币区衡量标准的进展[J].国际金融研究,2004(2)

[2]周小川.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Z].中国人民银行网站,2009-3-24

[3]魏蓉蓉.建立超主权国家货币替代美元探讨[J].金融管理,2009(12)

[4]陈文佳.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J].经济论坛,2010(6)

[5]陈雨露,边卫红.货币同盟理论:最优货币区衡量标准的进展[J].国际金融研究,2004(2)[6]董彦岭,陈琳,孙晓丹,王菲菲.超主权货币:理论演进与实践发展[J].国际金融研究,2010(4)

注释:

①数据来自于魏蓉蓉《建立超主权国家货币替代美元探讨》②引用周小川《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

作者简介:郭晓庆(1981.6 -),男,山东东营人,工作于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工[来自Www.lw5u.com]程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计划财务部,研究方向:金融与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