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我国“资源诅咒”现象分析及其财政政策探究
杂志文章正文
我国“资源诅咒”现象分析及其财政政策探究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60        返回列表

■李 薇 柯 然 西北工业大学

摘 要: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自然资源丰裕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拥有较缓慢的发展速度,似乎丰富的自然资源反而阻碍了经济的发展,造成一国或地区经济的不可持续发展,即前人所说的“资源诅咒”。产生“资源诅咒”现象的原因因地而异,为消除“资源诅咒”这一怪象,在深入分析“资源诅咒”现象的基础上,从财政政策方面阐述了消除“资源诅咒”现象的对策。

关键词:资源诅咒 自然资源 经济增长 财政政策探究

一、“资源诅咒”的概念

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一国的资源禀赋会极大影响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自然资源越丰裕,经济增长就越有保障,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但是,20世纪中期以来,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众多自然资源丰裕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比那些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和地区缓慢。于是许多经济学家开始重新审视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释两者的负相关关系,进而提出了“资源诅咒”假说。在20世纪90年代,“资源诅咒”概念首次被提出,认为丰裕的资源对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并不是充分的有利条件,反而产生一种限制作用,资源丰裕地区的经济增长往往慢于资源贫乏的地区。资源丰裕反映了某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总量,这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往往依靠大量的资源出口,形成资源依赖程度较高的经济发展模式。

二、“资源诅咒”现象及实证研究

在中国,“资源诅咒”现象是存在的。中国种类齐全、储量丰富的矿产资源分布具有显著的不均匀性和区带性,资源分布区与消费区的经济发展呈现逆向趋势。拥有丰富煤炭、石油资源的北部和西部地区与拥有丰富水资源、森林资源的西南地区,其经济发展均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尽管也有部分地区因大规模矿产资源的开采导致经济短期发展迅速,但产业结构失衡、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日渐突出。相反,资源相对贫乏的华东、华南等地区,诸如浙江、福建、广东等省份的经济发展却处于领先地位。针对国内外“资源诅咒”现象的存在性,众多学者在国家、省等不同层面上开展了大量实证研究。

1.国家层面上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徐康宁等发现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在长周期上存在“资源诅咒”现象,1978-2003年间中国资源丰裕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普遍慢于资源贫瘠地区。邵帅等采用中国西部地区11个省区1991-2006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内生增长模型证实了“资源诅咒”效应。

2.省级层面上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陈维青等运用资源丰裕度指数(RAI)和聚类统计方法,证实中国省级层面“资源诅咒”现象的存在性。徐盈之等基于“荷兰病”模型,考虑了矿产和制造业的投入因素,证实了内蒙古存在“资源诅咒”现象。徐仪红等运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回归方程证实了中国省级层面上“资源诅咒”现象的存在。此外,一系列诸如对中国山西、甘肃、云南和四川等地的相关研究也均证实了“资源诅咒”效应的存在。

三、摆脱“资源诅咒"效应的财政政策

从国内外的研究和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自然资源并不必然的是一种“诅咒”。一些国家和地区发生“资源诅咒”现象,以及我国部分省份资源丰富而经济绩效表现不如人意,是由于过度依赖资源,大力发展资源采掘或资源加工业,而先进制造业、高科技产业等其他产业发展滞后,再加上资源开采带来寻租、腐败、社会不公等方面影响所致。因此,要破解“资源诅咒”,就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合理的制度设计,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和科技优势,从而促进本地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此,首先要解决好资源收入的分配问题,建立相对公正的资源收入分配机制,防止资源收入流失;其次是使用好资源收入,包括利用资源收入扶持本地弱势产业、进行环境保护、吸引技术人才;第三要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打破资源型产业自我强化和单一发展的局面;第四要加强对可持续资源的投入和培养,包括科技资源、人力资源等;最后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体制机制。在这些破解“资源诅咒”的对策中,财政政策的选择相当重要。

1.预算体制方面

资源丰裕地区必须考虑经济的[来自www.lW5U.com]可持续和健康发展,因为资源开采都有枯竭的时候,同时资源产品的市场价格也会受到诸多因素影响而不断变化。借鉴国外的做法。在预算上设立资源基金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办法。资源基金在属性上具有预算稳定基金的性质。建议在我国设立资源基金,将资源稳定增产期或者资源产品价格上升时期形成的“超额”收入(即盈余收入)以基金形式存储起来,在资源枯竭或者资源产品市场价格下跌时用于弥补政府预算收入不足。[来自WwW.lw5u.com]另外,一些国家还设立了储蓄性后代基金,目的是保障子孙后代将来在资源枯竭时能生存下去。

2.财政收入方面

在财政收入方面,要进一步调整相关资源税费政策,提高资源补偿力度。一是扩大资源税的征税范围;二是提高资源税率,改革征收形式;三是提高矿产资源补偿费费率及地方留存比例;四是逐步实行环境保护税制,将现行的排污、水污染、大气污染、工业废弃物、城市生活废弃物、噪音等收费制度逐步改为征收环境保护税。

3.财政支出方面

在财政支出方面,要加大中央财政对资源型地区的转移支付。加大对社会保障、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建设等方面的投入。一是通过财政专项拨款、财政贴息、财政参股等方式扶持资源型地区替代产业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促进资源型地区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二是加大对资源型地区社会保障的转移支付力度;三是建立健全财政投融资体系,加强资源型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四是加大对资源型地区人力资源建设的财政投入。

参考文献:

[1]我国“资源诅咒”现象存在性及相关财政政策选择探析

[2]“资源诅咒"现象分析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