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完善高职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的思考
杂志文章正文
完善高职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62        返回列表

■林宪平 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摘 要:高职院校培养的会计电算化人才是掌握基本职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目前,实践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现在从学校走出的会计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往往很难直接胜任用人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因此,有必要对现在的会计电算化实践课程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实现高职院校毕业与上岗的零过渡。本文就高职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高职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的措施。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实践教学 教学思考

会计电算化作为边缘性学科,其理论与实践结合得非常紧密,随着会计电算化在企事业单位的普及,其实践性表现的越来重要。会计电算化在课程内容的要求上以“理论够用”为原则,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上。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国内财会专业的人才必将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企事业单位采用计算机进行账务处理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但如何更好地发展会计电算化,使它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需要,会计电算化教学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它对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及组织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会计电算化实践的地位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融计算机科学、会计学、信息学和管理学为一体的边缘学科。《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以计算机操作技术为平台,将会计电算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相融合的会计职业能力培养的核心技能课程。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面向产业第一线,培养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很强动手实践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满足市场需求是专业发展的立足点和源动力,并始终面对就业岗位对学生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的高标准要求,其中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就是实践教学,会计电算化的实验教学在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主要表现在:

1.社会需求的外在原因

随着我国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及政府对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绝大多数企业已清楚意识到自己被置身于市场竞争的环境中,如何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已成为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生存与发展的追求目标。为此,企业必须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和不断完善管理模式,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强化成本管理和效益意识。为适应企业规模化发展需要以及对市场需求的响应速度,越来越多的企业自行开发或使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作为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要适应社会的需求,面临着要优化课程体系,课程设置要贴近现实社会,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实操性、实践性和技术性很强的边缘学科,只有紧密结合实际,才能使学科的发展更具有生命力,因而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2.课程的内在原因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技术性、实操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不仅要学到系统的、较广泛的和具有一定深度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学到动手实操的实践能力。会计电算化的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先在学习了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再通过实验教学的亲自实践,达到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有机结合。通过实践实操,不仅巩固了理论知识,使知识系统化、程序化,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而且加强了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会计电算化实验可以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做好会计工作的信心。加深他们对会计电算化的感性认识和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培养既精通计算机又精通会计的复合型的人才,为以后走入社会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客观需要。

二、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特点

1.会计电算化该学科是基于会计、计算机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涉及的相关专业课程较多,包括了计算机专业知识和会计专业知识。计算机专业知识主要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数据库知识、网络技术等相关课程;会计专业知识主要包括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会计电算化课程是在以上课程开设完毕之后才开没的,所以,在学习本课程之前,首先必须先学好会计专业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的相关知识,这样在学习会计电算化时就能够做到相关知识的灵活运用,否则,直接影响到会计电算化的正常学习。

2.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

为社会培养实用型、复合型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通过工学交替,学做一体化教学,专业知识和实用的岗位技能融会贯通,使学生熟悉财务核算与财务分析等相关工作。在课程内容的要求上以“理论够用”为原则,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上。培养学生这一技能,就是通过实验环节来实现,实验环节效果的关键环节在于如何把握好实验教学。

三、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高职院校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为保证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对机房设备逐渐完善,改善软、硬件配置,并建设了专门的会计电算化实训机房,并使用最新的金蝶、用友、金算盘等系列的财务软件进行教学和实验,同时教师也积极开展教学科研。计算机行业迅速发展的今天,会计软件也在不断推陈出新,会计电算化教学落后于实际应用的矛盾也日益突出,那么如何缩短学校教育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距离,便成为当务之急。笔者认为当前的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不足:

1.实验室的建设和实验设施落后

(1)硬件设施的建设不到位

目前有一些高职院校没有专用的实训机房,学生实训只能挤在公共机房里,导致电算化专业学生实训课时少,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进度。另外,虽有一些高校设有会计电算化专业机房,但由于软、硬件更新速度很快,而且投资很大,一旦投入,不可能在短期内淘汰,造成软、硬件滞后,而应同时配备的打印机、用于打印凭证和报表等的打印纸等几乎没有,使得实训效果差,不能完全满足试验教学需求。

(2)财务软件滞后于实际中的应用

尽管目前高职院校基本建成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但使用的会计电算化试验教学软件滞后,同时在软件售后服务、使用技术等方面也有诸多问题。我院采用用友ERP-U8普及版V3.0软件,版本已相对落后,软件更新也不及时,在使用过程中也常导致软件之间的不兼容,从而增加了实验难度,影响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

(3)学生实验需要的实验指导书和实验教材缺乏

实验指导书是实验的载体,是学生实验的基本依据。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好的教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从目前的情况看[来自www.lW5u.CoM],实验教材五花八门,但内容比较单一,基本上都是用友、金蝶等财务软件操作手册的翻版,业务资料多局限于账务,功能的单一性,限制了电算化会计进行预测、管理、分析和决策等控制职能方面的教学。

2.课程设置缺乏统一的课程框架

课程设置必须满足专业培养目标的需求,为建立学生完整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服务。教学内容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一两门计算机课程,几门会计专业课程,一门财务软件的操作构成了电算化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没有真正使计算机技术和会计工作融合在一起,课程设置的针对性不强。没有突显会计电算化专业技能的重要作用。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

教学方法基本上沿袭了传统的方法,目前的教学方法还是老师讲的多,学生做的少,学生缺乏自主权,学生还是按老师设好的题目去做。特别是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大多采用的是验证式实验教学法。学生按实验内容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最终验证性地考查会计信息处理结果。这种形式的实验对学生的要求不高。即使学生对整个实验的过程掌握良好,也不能满足学生对综合能力和会计电算化职业技能的培养要求。这些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难以适应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需要,也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教学内容单一

现在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仅局限于会计账务核算系统的。会计电算化还是以总账系统的实验为主,账务处理仍停留在利用单一的会计核算教学软件进行建账、制单、审核、记账和编制报表的基本操作练习上,教学内容也多是以工业企业为例来处理一定时期的少量的经济业务。一般只涉及财务核算和报表编制,学习的范围过窄,其他的相关学科以及如何进行财务分析、预测和决策等方面涉及的内容很少。

四、完善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的措施

1.确立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原[来自wWw.LW5U.com]则

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应该坚持三大原则:坚持实用性和针对性原则;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原则;针对会计的电算化专业的职业特点原则。突破传统的模式,增加校内实验实践课程,完善实践课程体系,缩短学生的适应社会的周期,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要及时了解社会的需求动向,适时调整好专业课程设置,实现课程设置的动态化。

2.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和实验设施建设

(1)硬件方面

一方面增加设备经费的投入,购置实验必需的教学设备,建立会计电算化专业试训机房,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设一个模拟企业真实经营环境下的仿真网络财务实训机房。另一方面可以和软件发商展开合作,获得宝贵的实验资料和开发经验,为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创造一个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

(2)软件方面

适时配备最新的会计电算化财务软件,尽可能与财务软件开发和经销单位形成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由其提供对财务软件和技术服务与指导,及时对会计电算化财务软件进行更新升级。

(3)加强课堂实践教学

教师要结合实践教学目标要求重新设计和编排教学内容;对应用性强的章节要加大试验教学的教学学时,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对于理论性强、实用性差的课程内容应减少课时,少讲或不讲。

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来完善教学

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案例教学法、演示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分组教学法,网络教学法等。其中演示教学法是—个比较重要的教学方法,在讲授会计电算化实操时采用演示教学法演示相应的账务功能模块,加深对步骤、方法的感性认识。还有案例教学法是—个比较重要的教学方法,即给出一个企业的背景资料,然后通过会计软件或ERP的实施,实现企业会计核算与管理的电算化。利用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4.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改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课程设置和安排教学内容时要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传统的高职教育教学理念中,老师在课堂上往往注重教师的“讲”,学生是否有所“学”没有得到重视,造成“教”与“学”分离。在传统的会计电算化试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了该课程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亲自动手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毕业后很难适应岗位的需要。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对理论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掌握,在理论够用的基础上,然后再进行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使学生头脑中的理论框架变得有血有肉,更加生动形象。在教学中应做到理论与实践及时结合,即理论的讲授与实践应相间进行,学练相辅,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只有科学合理的目标定位,完备的实验设施,先进的教学方法,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不断探索,勇于实践勇于创新,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随着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都有一个适应过程,实施的具体办法和措施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齐伟超.完善高职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的思考[A].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4

[2]陆国斌,王忠孝.《新编会计电算化》[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3]蔡传勋,王振武.《会计信息系统》[M].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4]李师贤.《新编会计电算化中级教程》[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

[5]郭楚童.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探讨[A].《商情》2012-4,刊号:CN13-1370/F;

[6]孙伟力.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27(6).

[7]李娟.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问题探析[A].中国市场(学术刊),2007,3

作者简介:林宪平(1974—),男,汉族,湖南道县人,经济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会计专业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