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循环经济下宁波再制造产业发展研究
杂志文章正文
循环经济下宁波再制造产业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4-07-03        浏览次数:45        返回列表

■王朝晖 张向群 李宏宇 宁波大学商学院

基金项目:宁波市软科学项目(2008A10033)

摘 要: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再制造是循环经济产业化的重要实现形式。再制造产业在我国刚刚起步,是符合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宁波发展再制造产业,应以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为突破口,依托原设备制造商的支持与参与,建立汽车生态园区,引进国内外先进再制造企业,实现制造业与再制造业协同发展。

关键词:再制造产业 循环经济 对策

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再制造是循环经济产业化的重要实现形式。再制造产业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它是一个具有广阔市场前景、能源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符合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也是我国极具发展潜力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节能环保”类产业。与国内其他省市相比,宁波制造业基础雄厚、资源再生业规模庞大、汽车及零部件企业集聚等特点使其获得了发展再制造产业优势,饱受资源与环境制约的宁波发展新兴再制造产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循环经济范式下的再制造内涵

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循环经济(CyclicEconomy),其本质为生态经济。它将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融为一体,是一种既能满足当代人又不危及后代人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能够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领域,循环经济倡导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的3R行为准则。减量化原则重在输入端,减少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从源头节约资源使用和减少污染物排放;再利用原则重在过程,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要求产品和包装容器以初始形式多次使用;再循环原则重在输出端,要求物品完成使用功能后重新变成再生资源。3R原则的优先顺序是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3R原则是循环经济理论的灵魂和核心。

20世纪50年代,欧美企业出于利益驱动,将废旧产品回收和再利用,逐渐产生了再制造行业。美国波士顿大学再制造专家、再制造研究先驱伦德(Robert Lund T.)在1984年从技术规范上将再制造定义为:在工厂里,通过一系列的工业过程,将已经报废的产品进行拆卸,不能使用的零部件通过再加工技术进行修复,使得修复处理以后的零部件的性能与寿命期望值达到或者高于原来零部件的性能与寿命。国际再制造工业委员会主席、美国汽车零件再制造协会会长卡柯将再制造定义为:再制造是一个将废旧产品恢复到如新品一样性能的过程。它能够节约能源、自然资源和填埋空间,还能通过减少材料重熔而减少再循环过程中造成的空气污染。我国再制造工程的开拓者和倡导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装备再制造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主任徐滨士将再制造定义为:以机电产品全寿命周期设计和管理为指导,以废旧机电产品实现性能跨越式提升为目标,以优质、高效、节能、节材、环保为准则,以先进技术和产业化生产为手段,对废旧机电产品进行修复和改造的一系列技术措施或工程活动的总称。

再制造产业以废旧产品高科技维修为主要活动,再制造出来的产品是新产品,其质量与原产品相当或高于原产品。在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中,只有再制造能够赋予废旧资源最高的附加值,其作用也最为显著。再制造完美地体现了循环经济的3R原则,是实现循环经济的最佳途径之一。

二、宁波发展再制造产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高速发展,资源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生态环境总体恶化愈演愈烈。在当前这种情况下,发展节能、节材、环保且优质高效的再制造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宁波作为制造业发达的东部沿海城市,其环境承载力已经到了极限。宁波发展再制造产业是必然的选择。

再制造产业是一个资源潜力巨大、经济效益显著、环保作用突出、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宁波发展再制造产业是十分必要的。第一,发展再制造产业是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客观需要。第二,发展再制造产业是破解发达国家“绿色壁垒”的需要。宁波经济外向性突出,出口产品屡受发达国家“绿色壁垒”限制。欧盟先后实施的《电气电子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废弃电气电子设备指令》和《能耗产品生态设计要求指令》对宁波制造业尤其是家电、机电、电子行业的未来产生重大的影响。基于产品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的再制造产业的发展对于破解发达国家“绿色壁垒”意义重大。第三,发展再制造产业是废旧设备信息化再制造升级的需要。我国作为装备使用大国,设备资产已达几万亿元,每年因磨损和腐蚀使设备停产、报废所造成的损失逾千亿元。宁波作为制造业大市情况尤其严重。废旧设备信息化再制造升级对于宁波的意义尤其重大。第四,发展再制造产业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需要。长期以来,宁波出口产品以其劳动力成本低廉带来的低价格冲击着国际市场。在新劳动法实施、人民币升值、金融危机、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等不利因素下,再制造产业为“宁波制造”提升国际竞争力提供了新的思路。再制造产品因节能节材带来的低成本及比传统制造业更高的产品质量形成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新的竞争优势。

宁波发展再制造产业也是客观可行的。第一,发达国家再制造产业主要集中在汽车零部件、重大机械设备、废旧计算机和家电的再制造,以及过时产品信息升级改造等。宁波制造业发达,汽车及零部件、机电、家电等产品制造是其主要产业,发展再制造的基础良好。第二,宁波经济富庶,汽车、家电、计算机等保有量及增幅均居全国前列。随着保有的增加,每年淘汰、报废的电子产品、计算机、汽车等也相应增多。一方面,这些废弃物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妥善处理, 将给环境保护带来巨大压力,另一方面,这些废弃物又为发展再制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第三,宁波再制造产业虽尚处萌芽状态, 但是在再制造的两个重要环节——废旧物资回收和拆解上已经形成了较大的产业规模。第四,国外实践表明, 与传统制造企业相比, 生产相同产品的再制造企业通常需要雇佣 3— 5倍的劳动力。发展再制造业可以充分发挥宁波乃至我国劳动力充足的比较优势。

三、宁波发展再制造产业的对策建议

宁波发展再制造产业应以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为突破口,依托原设备制造商的支持与参与,引进国内外再制造企业,打造宁波汽车产业生态园,实现制造业与再制造业的协同发展。

1.以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为突破口,培育宁波再制造的特色和优势。宁波发展再制造产业应坚持国家产业导向与发挥特色优势相结合,立足宁波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产业基础,以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宁波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围绕区域经济和主导产业,在汽车关键零部件、机电设备、废旧计算机和家电的再制造以及过时产品信息升级改造等领域逐步形成宁波再制造的特色和优势。

2.依托宁波汽车产业良好的发展基础打造宁波汽车产业生态园。在汽车产业集聚的杭州湾新区、北仑区建立宁波汽车产业生态园。园区应体现汽车的全寿命周期“从设计到再生”,即汽车使用到报废后通过回收、再制造得到再生或改进提高,使废旧汽车的寿命成倍地延长。在园区建设中应整合废旧机电拆解企业进入汽车产业园区循环经济管理系统,积极争取有更[来自wWw.lw5u.com]多企业列入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引进国外与国内的汽车再制造企业,形成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汽车制造与再制造互动的生态工业园区。

3.以中国特色的表面工程技术作为再制造的支撑技术,引导再制造业跨越式发展。宁波发展再制造,应以中国特色的表面工程技术作为支撑技术,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实现跨越式发展。当前应鼓励企业与“表面工程研究所”、“装备维修表面工程研究中心”、“装备再制造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等我国再制造工程的核心研究机构加紧合作,对纳米表面工程、纳米超音速等离子喷涂技术等深入开发,抢占再制造技术的制高点。

4.引导原设备制造商支持并参与再制造。在目前再制造商和原设备制造商大多各自独立的情况下, 再制造工业的发展对原设备制造商能够产生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影响。再制造工业的性质,使得加强再制造商和主要的原始制造商之间的联系非常必要。宁波发展再制造产业,应注重引导越来越多的原设备制造商支持并参与到所生产产品的再制造中。这样不但可以得到优质稳定的配件供应,还可以利用汽车制造厂的分销网络将再制造产品推向市场。

5.引导企业加强产品设计过程中面向再制造的设计。环境和资源的压力将迫使政府和制造商制订措施,在产品设计阶段充分考虑产品的再制造性。当前政府应引导行业协会和企业在产品设计阶段提出再制造性的指标并进行量化的评价,以指导产品处于末端时得到最优化的再制造保障。随着原设备制造商逐渐地参与自己产品的再制造, 他们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再制造性的[来自wWw.Lw5u.coM]积极性会得到很大的调动。

参考文献:

[1]Robert T Lund. The Remanufacturing Industry - Hidden Giant[R].1996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Department, Boston University).

[2]凌维,邱久生,孙郁瑶. 优势明显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亟待产业化[J].机械工程师,2009,(8):8-10.

[3]徐滨士,刘世参,史佩京.推进再制造工程管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J].管理学报,2004,1(1):28-31.

  作者简介:王朝晖,宁波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