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员工相互推诿责任的原因分析与管理机制设计
杂志文章正文
员工相互推诿责任的原因分析与管理机制设计
发布时间:2024-07-03        浏览次数:45        返回列表

曹永沂 广东大盈化工有限公司         广东伊诗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丁 虎 广东伊诗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吴 婷 广东大盈化工有限公司  

摘 要:文章以员工责任推诿现状为出发点,分析责任推诿的原因,概括得出员工推诿责任的个人因素与企业内部环境因素,运用心理学中人的“自我保护”意识与经济学中“社会人”假设理论分析了两大原因存在的客观性与合理性,提出设计“利益相关者”管理机制以避免责任推诿现象的产生,以期为相关学者与企业管理者提供一定的研究与管理思路。

关键词:责任推诿 原因分析 利益相关者 管理机制

一、引言

在公司治理过程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员工在面对责任承担时候,相互推诿。管理者希望通过建立一种完善的责任追求机制,来划清责任范围,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相关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如公务员中领导干部决策失误的责任追究机制的制定,希望通过建立归责原则,确定责任形式,建立评估机构,确定责任追究主体,进而完善责任追究程序;对于企业内部责任的追究,希望从被究责任对象、内部责任追究的依据与内容、内部责任追究实施的机构、内部责任追究制度的原则和程序以及方式上进行完善;还有建议通过建立员工责任管理体系、打造可持续的员工责任管理链来培养员工的责任意识,避免员工在责任承担方面的推诿。

然而,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会发现尽管制定了很多责任追究原则、体系、制度与实施方法,员工在责任承担方面还是存在较多的推诿现象。对于现有的这种责任追究机制,其可行性到底如何?其实,退一步考虑,员工在思考承担或不承担责任的同时,更多的在考虑承担责任后的结果会如何,如果现有的责任追究制度让其明白主动承担责任的机会成本很高,那么不可避免的员工会积极推诿责任,如果员工会主动去承担责任,那么也是由于这一责任承担的机会收益大于机会成本。因而如果只是单纯地进行责任追究,那么员工推诿责任的现象就会始终不能得到改善,始终是员工个体在责任承担方面的成本博弈。如果不进行具体责任的追究,那么事故的责任处理与警示作用就很难实现;如果进行具体责任的追究,那么员工就会尽力推卸自己的责任以保全相关利益。关于责任推诿的管理就会出现类似“剪不断,理还乱”这样一种困境。

二、责任相互推诿的形成原因

导致员工在责任承担方面相互推诿的原因很多,相关企业管理者提出很多观点。其中主要有:1.责任的相互推诿只是表面现象,根源来自于员工素质不高,如员工没有团队精神、责任心不强、没有面对错误的勇气、凡事归罪于他人等;2.利益的驱使促使责任的相互推诿,推诿责任就是为了规避风险进而保障自己的利益,如金钱、地位、面子等;3.员工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足,由于事件或事故的处理超过了个人的应对能力,因而会出现这样的责任推诿;4.相关权责划分不清,导致问责之时,员工有漏洞可循,借以推诿责任。

探究责任相互推诿的原因,确实很多,综合来看可以概括为个人因素与企业内部环境因素。个人因素主要是员工个体关于承担责任的成本与收益博弈;企业内部环境因素主要是企业的制度因素,涉及企业责任追究机制、领导权限界定模糊、制度的执行力等方面。

(1)个人因素

正如前文所述,员工在思考是否承担责任的同时更多的在考虑承担责任后的结果会如何,员工会综合考虑其承担责任的机会收益与机会成本。若机会收益高于机会成本,则员工会主动去承担相应责任,相反则会想方设法推诿这一责任。这种成本与收益的博弈一方面源自于个体的自我保护,由于面对未知就有风险,人的趋利避害本能会驱使他避开这一事件或事故,因而其存在是客观必然的,也具有其合理性;另一方面源自于社会人的理性利益导向,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作为一个社会人,其社会行为以经济利益分析结果为导向,是一种理性的行为,因而在利益的驱动下,员工对责任承担方面进行相互推诿是难以避免的。

(2)企业内部环境因素

[来自WWw.lw5u.com] 企业的内部环境因素包括:①企业责任追究制度,这一制度的设立就为了试图去理清关于事故或问题的责任人,进而进行惩罚。这一制度设置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到员工对于机会成本的考量,不可避免的员工会设法推卸相关责任,保护个人不受相关追究制度的惩罚;②领导职责权限划分不明确:很多责任的相互推诿源自于领导或员工的职责划分不明晰,当某一事件或问题产生时,在原有的责任追究体系下,员工的潜在意识是将自己努力从责任区域内剥离开来,因而若之前的职责没有划分明确,那么必然为之后领导或员工推诿责任提供了空间与条件,助涨了责任推诿这一现象的产生;③制度的执行力不强:公司的制度的制定就是为了规范作业流程,当相关部门或员工没有按照作业流程来进行操作时,若公司不能够及时进行处理,那么必然会导致事故或问题的发生,带来的便是后期部门或员工对于责任问题的推卸,从执行力这一层面导致的责任推诿现象,公司的管理层具有很大的责任,且执行力的提升必须从公司高层向基层进行辐射加强,没有高层的身体力行,执行力是无法强化的。

从个体的自我保护与社会人的理性行为上理解员工对于责任的推诿,可以发现这一现象的存在是相对客观与合理的。但是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希望通过建立管理体系与管理制度来合理规避这一现象的发生,减少经济上的损失。企业内部制度与体系如果建立不完善,又会从企业内部导致这一现象的严重化。作为管理者,我们应当反思是否制度建立完善了,这一责任推诿现象就可以避免了呢?

三、避免相互推诿责任的管理机制的设计

公司为避免这种责任的推诿,会设立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以期找出相关责任人,加以惩罚。当我们的制度能要求大家理清责任,并追究相关责任人,往往显性的责任者很难逃脱,而隐性的责任者往往会逃之夭夭,且即使找出了责任人,这一事故与问题带来的损失已经很难挽回。

例如,当一个产品的退货事件发生,到底是由于产品质量问题还是由于交货期出了问题,抑或是客户因素。这个因素的确定,足以使员工在这个问题上争论不休。如果一定要处罚一个可以界定的责任者,毫[来自www.Lw5u.com]无疑问,大家一定会指责他人是直接责任者,而自己没有责任。然而,很明显的是,不论是谁的责任,退货事件一旦发生,公司层面的损失就已经造成。因而,作为公司的高层管理,不能只考虑如何惩罚相关责任人,而是更多的考虑如何避免这一事故或问题的发生,避免这种责任相互推诿的出现。

究其根源,员工之所以会推卸责任,是因为他们在现有的责任追究体制下,认识到只要不是自己的责任,自己就可以轻松从这一事故或问题的责任追究中剥离开来,就不会受到惩罚。正是由于体制上设计是为了找出责任相关者,员工就会明白只要把自己推诿成“责任不相关”,那么自己就安然无事了。那么,实际上正是由于这样一个“责任不相关”角色诱使员工进行责任推诿。因而,管理者应换种思维考虑,关于上述退货事件,不论谁对谁错都不允许事故的发生,很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这样,当事故尚未发生,员工会更加关注:现行生产方式会不会带来损失,技术如何达到要求,销售人员如何才能使产品销售得更好以减少因客户失误给公司带来的损失。如果,每一个环节中员工都考虑去更多地承担责任,那么其他环节的工作就易于开展,公司的损失就会更少。

但是,如何才能让各环节员工努力共同承担责任呢?在这其中,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把所有人都变成“利益相关者”,不再是想要把个人从事故或问题中剥离开来进而避免纳入责任承担行列。如果让某一流程的所有员工都成为“利益相关者”,那么每个人都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顾及周边,尽力避免事故或问题的发生,进而就不会出现后期推诿的事情了。

四、总结

建立“利益相关者”管理机制,进而避免责任推诿,并不是希望员工在面对事故发生后,都能积极主动去承担责任,而是让员工在事前尽力去避免事故的发生,共同承担事故发生的风险损失。因为制度上将他们设计为“利益相关者”,只要出现事故或发生问题,每一个相关者都毫无疑问地受到相关责罚。因而,在作业的每个流程中,领导与员工会尽个人能力去做好,而不再是“只要不是我这一环节的责任,其他都不关我事”的态度。

参考文献:

[1]张一鸣.领导决策失误责任追究机制研究[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02):109-115.

[2]吴开全,李春森.基于公司内部治理的责任追究制度构建[J].法制与经济,2007(11):35-37.

[3]李彦.构建员工责任管理体系[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1(13):96-97.

[4]赵钧.打造可持续的员工责任管理链[J].WTO经济导刊,2010(10):29-34.

作者简介:曹永沂,男,1956年4月出生,籍贯台湾高雄,广东大盈化工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广东伊诗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企业战略管理;丁虎,男,1991年5月出生,籍贯安徽合肥,广东伊诗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吴婷,女,1989年12月出生,籍贯四川南充,广东大盈化工有限公司秘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企业战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