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浅谈中国经济长期发展趋势与经济循环
杂志文章正文
浅谈中国经济长期发展趋势与经济循环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9        返回列表

马伟明 龙江县房产管理局

摘要: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内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特别是随着对外开放的程度的不断加深,我们在经济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如何做到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以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成为了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于是,发展循环经济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关键词:经济 发展趋势 因素分析 循环经济

当前,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以粗放型为主,在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容量不足的形势下,这种模式的弊端已渐渐在国民各领域建设中凸显出来,严重阻碍着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寻求一种良性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因此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刻不容缓。

一、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资源环境状况对经济的发展已经构成严重的制约,具体表现如下:

1.土地和水资源锐减。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土地是国民生存的根基。但随着现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村人放弃农业进入城市,大面积的耕地被闲置而浪费。加上工业场地建设的占用以及由于环境恶化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资源减少。其后果就是我们的粮食供应受到了威胁。我国水资源比较丰富,但人均淡水资源占有率很低,加之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匀,已成为制约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由于近几年重工业的发展,导致的水污染问题严重,使得水资源紧缺问题加剧。

2.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浪费。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自然资源很丰富。但由于我们长期发展的粗放型经济,大面积的森林被乱砍乱伐,作为生态功能的屏障遭到了破坏。我们的矿产资源储量相对加大,但在人均占有量上明显存在劣势,加上不合理的开采造成的浪费和过度开采,使得我们的矿产资源在储备上严重不足。

3.环境污染形势日益严峻。环境是我们来与生存和发展经济的基础。但随着经济年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们只追求了经济增长的效益,忽视经济发展造成的环境破坏问题。以至于环境污染成为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危害人类社会健康的严重问题。当前主要的环境问题有噪音污染、空气污染、土地沙漠化、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等。这些环境问题造成的对生物以及人体的健康损失后果十分严重。

4.人口素质相对较低。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基数大、素质较低。特别是由于我国人口达多分布在农村地区,劳动生产效率较低,生活水平相对落后,成为了制约经济发展的人口因素之一。由于人口压力过大,导致的就业形势严峻,教育问题频发,城市住房紧缺,能源消耗过高和能源短缺,交通拥挤和设施的不完善,医疗难等一系列社会[来自WwW.lw5u.Com]问题,为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因素。加上社会经济结构的不完善,不利于人力资源的调动和合理分配利用,同时,人口过度增长成为资源过度开发、破坏环境的主要因素。

5.还未形成健全的法律保障体系。我国在经济的发展法律保障体系和各项制度都还不完善,难以应对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虽然法律本身不能直接带来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繁荣,但它可以促进和保障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为确保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我们应当建立良好的法律保障体系,在经济发展中解决问题可以有法可依。

二、发展循环经济,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1.倡导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是一种具有生态意识的理性消费。绿色消费的产品都是无污染、安全环保优质的产品,这就促使企业积极地投入到开发绿色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产品研发到生产都要求对环境的污染程度降到最低。这无疑对我们的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倡导绿色消费,首先应该在全民中倡导绿色消费理念,提倡大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做起,从节能、节水、节电等生活小事中做起。

2.发展技术。科技的进步与经济的增长是密不可分的。面对当前科技知识迅猛发展的时代,利用先进技术带动经济发展成为了每个国家发展经济的追求。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技术体系的支持。所以首先要在技术创新[来自Www.lw5U.com]上下功夫,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发展科学技术的理念,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发展循环经济做好技术支持。

3.促进清洁生产。促进清洁生产,就要求企业从上产源头减少污染。为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4.建立健全经济健康发展的保障体系。通过立法,约束经济建设中的破坏行为,同时,为经济良好快速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使经济建设做到有法可依。

三、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

1.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资源有效利用的重要途径。基于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再生产和发展过程中,我们在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上,会更加注重方式和策略,做到合理开发,不浪费,不过度采伐,实现经济建设和生态平衡协调发展。

2.向节能再生型经济转变。改变传统的粗放型经济模式,将节能技术和新型可再生资源充分应用与经济建设中,建立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模式。在减轻资源压力的同时,降低了环境破坏的程度。

3.提高了经济效益。循环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结构转变,促进经济结构向绿色化转型。在这种发展模式中,追求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4.促进新技术的发展。基于经济建设与生态平衡协调发展的原则,各种新的技术被应用于循环经济建设领域。例如用于消除污染的环境工程技术、废物利用技术、资源代替技术等。为绿色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5.利于社会绿色发展文化和意识的形成。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可持续、绿色发展的意识。从而促使大家从日常生活中进行绿色消费、绿色生产。

三、结语

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将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放到首要位置,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动力,以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从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只有处理好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大力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在改善人居环境和促进生态修复上下功夫,才能更好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苏杨.关于当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问题的讨论[J].中国发展.2005,(1).

[2]刘学敏.对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深层思考[J].宏观经济研究.2006,(2).

[3]周宏春,魏际刚,刘丽莉.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J].经济研究参考.200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