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大宗商品金融属性含义与产生的根源
杂志文章正文
大宗商品金融属性含义与产生的根源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68        返回列表

傅俊田 胡从发 广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摘 要:大宗商品金融属性是相对其商品属性而言,供投资者进行投机炒作、谋取异常收益的属性。简而言之,就是大宗商品是一种投机性资产,可供投机炒作。大宗商品金融属性的产生是在金融化的作用下,大宗商品成为了对冲股票、债券与通货膨胀的优质资产。

关键词:金融属性 金融化 大宗商品

一、引言

大宗商品金融属性是相对其商品属性而言,供投资者进行投机炒作、谋取异常收益的属性。广义来说,所有的大宗商品都可以看成一项资产,具有保值、增值和融资等金融功能;另一方面,不同种类的大宗商品会由于自身的稀缺性、增值性和流动性等方面存在差异性,这使大宗商品作为一项投资性资产的可能性存在大小差异,进而表现为部分大宗商品的金融属性较强,另外部分大宗商品的金融属性较弱。

二、大宗商品成为投资性资产演变过程和原因

将大宗商品作为一项投资性资产的思想始于20世纪七70年代,Geer(1978) 的研究提到商品期货作为一种独特的保守的(c[来自www.Lw5U.coM]onservative)资产,它相对于普通股而言具备有相似的流动性而风险更低。因而,大宗商品被用来对冲通胀风险。机构投资者之所以把大宗商品纳入投资组合,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1.大宗商品的投资收益率和股票的投资收益率持平。Gorton和Rouwenhorst(2005)对大宗商品和股票1959— 2004年的平均收益率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大宗商品和股票有相同的平均收益率,但是股票收益率的标准方差偏高。根据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在相同收益率的条件下,投资者应该投资于收益率方差更小的大宗商品。

2.大宗商品的收益率与股票债券收益率相关性较小。Gorton和Rouwenhorst(2005)也证实了大宗商品可以作为对冲股票和债券风险的有效工具,因为前者和后者的投资回报率具有负相关的性质。

3.大宗商品收益率与通货膨胀率存在正向相关性,大宗商品作为新的投资资产可以对抗通货膨胀。大宗商品基于以下两个原因能够更好地对冲通货膨胀:一是从长期来看,大宗商品收益率与通货膨胀之间是正相关的;二是大宗商品的价格和预期之外的通货膨胀冲击之间有着之间存在直接的关系。Gorton和Rouwenhorst(2005)指出大宗商品的收益率与通货膨胀率是正相关的,两者的相关性在长期时更加显著。Erb和Harvey(2005)也发现能源和工业金属的价格与预期之外的通货膨胀率的贝塔系数是正的。

三、金融化如何影响大宗商品的金融属性

根据Epstein(2005)的观点,在广义层面上,金融化是指在国家和国际两个层面上,金融交易动机、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精英在对经济的运行和管理的作用不断上升的过程。具体到期货市场,金融化是如影响大宗商品的金融属性呢?

大宗商品金融化是指市场参与者以资本增值为目的从而促使大宗商品从扮演生产性资产角色向投机性资产角色转变的过程。大宗商品金融化的最重要的两个特征有:一是期货市场参与者的交易的最终目的不是获得大宗商品的实物,而是为了实现资本的增值;二是大宗商品已经成为一种投机性资产。在大宗商品金融化的过程中,尽管不同的大宗商品有这不同的物质形态和使用价值,但其持有者是以实现资本增值为目的;大宗商品在此过程中充当了投机性资产的角色。

1.一方面,金融化赋予了[来自WwW.lw5u.com]大宗商品新的使用价值,即投资价值。

同时,这一投资价值的大小可以作为反应金融化可能性的标准。

尽管Braun和Tadesse(2012)表明金融化就是越来越多的市场参与者把大宗商品当作金融工具来使用的过程,但是他们没能分析金融化是如何影响到大宗商品的金融属性。大宗商品的金融化并没有改变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价值和使用价值,金融化改变的是大宗商品的用途。金融化不仅没有改变大宗商品的商品属性,还赋予被金融化的大宗商品新的使用价值,即投资价值。大宗商品的投资价值是指大宗商品对于为获取超额收益的金融投机者所具有的使用价值,也就是说大宗商品投资价值就是指对投机者实现投资目的的有用性。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是因为商品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即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大宗商品也不例外,作为一个投资性资产,持有人购买大宗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对实现其投资目的有用性,即大宗商品的投资价值。如果大宗商品增值性越强,其金融化程度就越深,从而大宗商品的金融属性就越强。

2.金融化改变了大宗商品的定价机制。根据Epstein(2005)的观点,金融化是指在国家和国际两个层面上,金融交易动机、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精英在对经济的运行和管理的作用不断上升的过程。具体到期货市场,金融化表现为期货市场在大宗商品定价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定价权逐渐有现货市场转移到期货市场。

两者在定价方面的不同表现在实体经济的定价是以成本为基础的,而虚拟经济的定价是以市场参与者的心理预期为基础的。国内的学者认为实体经济的定价方式是以成本价格体系为主,而虚拟经济则是资本化的定价方式。南开大学虚拟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刘骏民认为实体经济中的基本行为是消费和投资(指购买机器设备的实际投资)。投资品和消费品的价格形成是建立在成本基础上的。在实体经济中,随着技术进步,商品的价值下降,成本降低,于是在实体经济中,不存在价格系统的内在波动性,而是存在边际收益递减的趋势和价格下降的长期趋势。在虚拟经济系统中,定价方式是资本化的定价方式,心理预期起主导作用,无论是地产还是股票等资产,在价格形成中,心理因素占主导地位。这就注定了虚拟经济系统的内在波动性。王爱俭将虚拟经济表述为预期未来价格体系在现时的镜像,认为心理预期在虚拟经济中处于最为核心的地位,虚拟经济的一切运行归根到底都是预期的变化。

虚拟经济的定价是以市场参与者的心理预期为基础的,期货资本的交易活动作为虚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期货市场的大宗商品定价也是以市场参与者的心理预期为基础的。然而他们的心理预期会相互传导,引发市场参与者的从众行为,进一步导致过度投机和价格异常波动。因此,定价权有现货市场转移到期货市场的这一变化,促使了大宗商品金融的日益凸显。

四、小结

由于金融化的作用,大宗商品的定价机制由现货市场向期货市场转移。同时,期货市场作为虚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资产的定价机制是以期货交易者的心理预期为基础,这就决定了大宗商品的期货价格内在的波动性。之所以大宗商品的金融属性日益凸显,是因为大宗商品已经沦为投机性资产,它的投资收益率与股票、债券等资产持平但风险较低和抗通胀的优质性。

参考文献:

[1]Claude B. Erb, Campbell R. Harvey.The Tactical and StrategicValue of Commodity Futures[J].NBER Working Paper No. 11222

[2]Gorton.G,G.Rouwenhorst.Facts and fantasies about commodityfuture[J].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62:47-68.

[3]王爱俭,温博慧.虚拟经济的波动特征与演化路径—基于复杂性科学的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7(01)

[4]成思危.虚拟经济探微[J].南开学报.2003(02)

作者简介:傅俊田,男;胡从发,男,广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会计学专业2011级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