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黑龙江省高校经贸俄语课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杂志文章正文
黑龙江省高校经贸俄语课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7        返回列表

于长春黑龙江科技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2013 年度人文社会科学(指导)项目(编号:12534085);2013 年度黑龙江科技大学教研重点项目(编号:JY13-157);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期间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编号:HGJXH B2110867)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俄两国经贸往来的日益频繁,中俄两国边境贸易得以向纵深发展,随之而来的就是我国社会对经贸类俄语人才需求量的不断增加。黑龙江省作为边贸大省,承担着比以往更为重要的为边境贸易发展提供经贸俄语人才的任务,然而经调研发现黑龙江省高校在经贸俄语课程中却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经贸俄语课程质量的提高。本文旨在查摆黑龙江省高校近年来经贸俄语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以期对提高教学质量有所促进。

关键词:黑龙江省 高校 经贸俄语课程 问题 对策

[来自wwW.lw5u.cOm] 一、黑龙江省高校经贸俄语课程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不尽合理。通过对黑龙江省省内开设经贸俄语课程的十几所高校进行调研,发现在经贸俄语课程设置上突出的是对几门专业技能课程和几门纯专业课程的设置,如《外贸函电》、《经贸合同》、《外贸实物》、《市场营销学》、《国际金融》、《国际经贸》等。体现为学时多,开设早。这些课程,特别是其中的经贸类俄语专业课程对学生的专业俄语水平要求极高,对大学前就具备俄语基础的学生来说难度偏大,对零起点的俄语学生来说难度就更大。学生在学习这些课程时,出现了费时耗力、事倍功半的情况,未能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2.教学模式有待革新。调研走访发现,黑龙江省部分高校的经贸俄语课程还没有开展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依旧沿袭传统的“教师一言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师绝对教学主体地位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他们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学习的主动性大部丧失,创新性基本消失。传统教学模式的沿袭使得经贸俄语课程教学质量停滞不前,应加以立即革新。

3. 经贸类俄语专业课程教师师资相对薄弱。调查走访表明,黑龙江省省内的多数高校普遍存在经贸类俄语专业课程教师师资相对薄弱的现实问题,主要表现在《外贸实物》、《市场营销学》、《国际金融》、《国际经贸》等经贸类俄语专业课程任课教师的来源上。一部分教师来源于俄语专业毕业,他们对经贸专业知识知之甚少;一部分教师来源于经贸专业毕业,他们对俄语语言知识掌握不佳。选用这样的难于将俄语语言知识和经贸知识融会贯通的教师授课,经贸类俄语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可想而知。

二、解决黑龙江省高校经贸俄语课程存在问题的对策

1. 科学设置经贸类俄语专业课程。将《外贸实物》、《市场营销学》、《国际金融》、《国际经贸》等经贸类俄语专业课程的基本知识点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融入《经贸俄语导论》课中并于低年级开设,将以汉语的形式向学生加以讲解介绍。在学生有了对这些经贸类俄语专业课程基本知识的了解后,再去开设《外贸实物》、《市场营销学》、《国际金融》、《国际经贸》等经贸类俄语专业课程。学生对经贸类俄语专业相关课程基本知识的前期储备将会打消其在学习这些课程前的畏难情绪,并在学习过程中更利于接受经贸新知识的学习,学习效果自然就会得以优化。

2.革新传统教学模式。众所周知,经贸俄语课程是实践性极强的一门实用课程。教师“一言堂式”地讲授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打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式”教学模式应加以立即革新,最终转变为“多媒体、网络下的互动合作式”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师生双边互动”、注重发挥“多媒体、网络”等设备在情景创设上的巨大优势。

新的教学模式的施用将充分调动学生经贸俄语学习的主动意识和创新精神,将给学生提供更为接近实际的真实场景,这将为学习效果的提升注入新的动力。

3.加强经贸类俄语专业课程教师师资队伍建设。为了解决俄语专业毕业的教师经贸类知识了解较少和经贸类专业毕业的教师俄语语言知识掌握不好的实际问题,黑龙江省开设经贸俄语课程的高校可尝试采用如下两种办法。一是就地取材,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作法。具体来说,就是要将现有讲授经贸类俄语专业课程的教师派出去进修相关课程,俄语语言不通的教师派出去进修俄语课程,经贸知识知之甚少的教师派出去进修经贸课程;请相关专家学者来校开设培训班或是提高班。二是果断取舍,重新选聘。对现有讲授经贸类俄语专业课程的教师进行考核,俄语语言和经贸知识都过硬的就继续留任,不合格的就解聘并在社会上公开选聘相关教师补其岗位。只有这样,才可打造过硬的经贸类俄语专业课程教师队伍,才能促进经贸俄语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三、结语

尽管黑龙江省高校经贸俄语课程上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值得欣喜的是该课程建设已经朝着一个更趋于合理、完善的方向迈进。无论在发展前行的道路上遇到何种困难,只要能够及时结合黑龙江省对外经济贸易行业的总体发展方向,及时吸取成熟经贸俄语教育的最新科研成果并加以合理利用,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师资队伍、教学模式与教学实践等各个环节不断地去创新与突破,一定能够培养出更多的黑龙江省省域社会乃至全国所需的又红又专的高素质经贸俄语人才。与此同时,广大俄语一线教师和科研人员一定要肩负起历史使命、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深入开展提高经贸俄语课程教学质量的策略方法研究,为培养出社会所需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不断做出努力、贡献应有力量。

参考文献:

[1]黄兴华.我国高校俄语教育面临的问题与解决途径[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

[2]常丽.黑龙江省高校俄语教育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10).

[3[来自wWW.lw5u.coM]]张莉云.互动合作式教学模式在经贸俄语教学中的运用[J].职业技术,2009(7).

作者简介:于长春(1975- ),男,哈尔滨人,黑龙江科技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教研室主任,从事教学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