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我国西部传统农区农业经营模式创新研究
杂志文章正文
我国西部传统农区农业经营模式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24-07-03        浏览次数:40        返回列表

王旭贵州财经大学

摘要:农业经营的模式具体来说包含形式与方式,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带来的农业经营方式的发展,而国家土地政策的变化也导致了农业经营形式的不断变化,从而导致我国的农业经营模式的不断变化。本文对我国西部传统农区现有农业经营模式状况进行深度剖析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农业经营模式,探索适合我国西部传统农区的农业经营创新模式。

关键词:西部传统农区农业经营模式创新

农业经营模式指的是在生产力及生产关系一定的前提下,农业经营活动的组织形式和运行形式。具体内容主要有五类:农业生产资料(主要是土地)的实际支配形式、农业劳动者与农业生产资料[来自WwW.lw5u.cOm]的结合形式、农业经营活动的决策及其实施形式、农业生产要素的组合与协调形式、农业经营主体与外部经营环境的适应、协调形式。本文以建国后农业经营模式变化为借鉴,分析西部农区农业经营模式现状和问题,从现代农业的角度研究西部农区农业经营模式创新。

一、西部传统农区农业经营模式的现状和不足

1.西部传统农区农业经营模式的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经营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存在着不同的农业经营模式。农业经营模式历经建国初期的农民所有、个体经营模式到农业合作化时期集体经营,然后到改革开放后推行的家庭承包双层经营模式。这一变化说明农业经营模式适应农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就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就会迅速发展;反之就会挫伤农民的积极性,农业就会停滞甚至萎缩。

现今我国农业经营模式处于以家庭承包制度为基础的农民专业合作的经营模式。长期以来西部地区经济长期落后,土地资源稀薄且利用率不高,农民参与市场的意识不强、剩余劳动力无法有效利用,随着国家和政府的不断投入,提供政策、资金、技术支持,我国西部传统农区的农业经营模式不断散发出活力,快速向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发展。该地区的现代农业经营模式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专业化农户为主体,由以前的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精准化发展。

第一,专业化农户合作社:这是西部地区最普遍的农业经营模式。所谓的专业化农户合作社指的是在农户之间成立的一种互助经济组织。他是农户自愿形成的,对相同或相似的农产品的生产、保管、经营、销售等一系列经营活动进行统一管理的一种经营组织。短期上看,从西部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及人口分布情况出发,发展家庭经营为基础的专业化农户合作社能适应土地资源稀薄且分散的局面。

第二,集约、精准化经营模式:集约、精准化经营模式通过运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知识在土地资源有限的基础上尽可能提高产量。这种方式相对于粗放经营模式具有技术高、手段新、时空精确等特点。西部特殊的地理、自然资源等环境决定了农业规模经济很难达到,这种小规模的集约化、精准化农业经营模式能最大化的提高农户的农业生产率,土地的有效利用率。

2.西部传统农区农业经营模式的不足

第一,“统”与“分”关系把握不准

家庭承包经营的经营模式解放了农业生产力,极大的促进了农业生产。从1980 年至1984 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8.1%。但是随着经济发展的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业发展、农民积极性的提高以及农民收入增加的作用不断下降,西部传统农区农业发展遇到了瓶颈。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集体经营管理的缺乏。农民以家庭的单位的小农经营方式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但正是因为这种灵活性缺乏有效的管理,农业始终停留在粗放经营的层面上,无法向更高层次的集约、精准化经营上转变,这种过于“分”而“统”乏力的局面也导致无法向现代农业过渡。

第二,没有充分彰显农民主体地位

自家庭承包经营确立后,经营制度的探索从未停止,但始终没有抓住农民主体地位彰显这一重点:①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过分强调政府的作用,结果形成了“农户+ 部门”结构,将农民排除在模式之外,间接的损害了农民的利益;②恢复“两社”改革中,政府出于主导地位,垄断了行政及经济资源,阻碍农民自主合作经济的发展;

第三,没有全面认识适度规模经营风险

与传统分散农户经营相比,适度规模经营的风险更具有严重性:①更多的风险。他包括农业经营的一般风险,和规模经营的风险。其中规模经营的风险又包括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等。如果生产经营主体把握不了“适度”,就会导致适度规模经营的收益低于成本,或经营主体所获得的收益低于适度规模经营所能获得的收益。②更大的专业化导致的损失。因为专业化是规模经济的内在要求,而专业化意味着种植单一,单一的作物会带来更大的风险及损失。③更大的市场与决策风险。因为农产品价格具有滞后性,且生产季节和周期性强,农户通常根据经验种植,较少考虑到市场的变化以及需求,这会增加经营风险,甚至会出现作物增产但收入减少的“伤农”现象。

二、国外农业经营模式

国外发达国家因为发展现代农业较早,现在已经处在稳定和成熟的阶段。发展中国家也在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外优秀的成果来促进本国农业的发展。在吸收过程中我们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应该全面分析国外的经验及教训,然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发达国家农业经营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农业畜牧业结合的经营模式

人地关系紧张、水资源匮乏的以色列通过采取农牧结合的经营模式,农业发展同时兼顾畜牧业生产,降低了进口饲料的依赖。以色列通过采取这一农业经营模式,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使得农业产业迅猛提高,农业年产值增长率高达15%。与以色列不同,位于东南亚的菲律宾将重点放在农牧结构调整上,强调农牧结合的结构的稳定性、可持续性,同时兼顾效率性和平衡性,发展出了具有本国特色的旱地农牧结合的经营模式。

第二,规模化、专业化经营模式

一是规模化。这里所说的规模化包括了机械的规模化、技术的规模化、土地的规模化。以美国为例,美国是世界上领土第四大的国家,土地资源丰富且集中;而且美国人口较少,人均耕地面积大。美国通过采用大规模的农业机械化、技术化极大的提高了农业的生产率和总产量,从而成为世界上农产品出口量最大的国家。二是专业化。美国在大规模机械化和技术化的基础上,通过产品专业化、地区专业化及经营管理专业化又成功的降低了成本,提高效率,也推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由农业专业化产生的期货市场就是一个很好地例子,他反过来又极大的推动了农业产业的发展。

二是资源节约和资本技术密集型模式。该模式主要存在于土地资源稀缺,而劳动力充足的国家,如日本以及荷兰。这些国家由于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无法发展大规模农业,只能走资源节约和技术提升的道路。荷兰的农业秉承精耕细作,以高新技术为基础通过发展附加值高的农作物特别是温室作物成为世界上第三大农产品出口国,同时也造就了花卉之国的国际美名。而日本则强调土地节约,利用集约经营模式克服耕地分散、稀少的限[来自wWw.lw5u.com]制,联合农户形成类似专业化合作社的形式的农业协同组织来统一经营管理,做到了统分协调。

总结国外发达国家农业经营模式,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经验:

第一,强调生态型、增收型农业的重要性

早期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发展在运用大量高科技产品及技术时,带来了不可避免的环境问题,世界各国也愈加重视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和谐关系。而生态农业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他的目标是可持续发展,通过集约经营的方式来推动农业发展同时兼顾环境的保护,最后达到环境保护与农业发展的相互推动。这是现代农业的内在要求。

第二,大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高效率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能发挥区域、资源和产业优势。高效率的现代农业体现在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金技术资源投入最小来获取最大的生产率和产量,最大的经济效益,最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则要求发展主导产业,通过主导产业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推动农业产业的发展,为农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第三,加强推广农业畜牧业结合的形式

农牧业相结合的模式,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环境保护的良好种植模式,这可以节约农业经营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单一作物种植的风险,增加农民的收入。

三、我国西部传统农区经营模式创新

针对西部传统农区的特点,结合国外成功经验,本文主要从经营形式及经营方式上提出合理化的创新建议:

1.大力推进制度改革,为农业产业体系的建立扫除障碍

规范政府行政职能,明确“统”与“分”界限,做到农业经营方式的灵活与统一管理;完善农产品制度和政策法规,加强农产品相关制度体系的构建,保证农户在农产品产从种植生产到销售的产业链上权益得到保证。

2.完善土地制度,大力发展专业化农户合作社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集体经济所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优越于其他国家的根本。我们必须坚持家庭联产承包的经营制度,这是农民拥有土地的保证。同时健全土地流转制度,允许农户在制度范围内转让土地使用权,使分散的土地集中,有利于推动规模化农业经营模式的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增加农民收入。同时积极将分散的农户集中起来,组织农户合作社,通过专业化经营利用市场经济来不断发展与壮大,解决分散经营与农业市场化的矛盾。另外合作社的建立方便统一管理,还能提高农户素质,降低市场风险,增加农户收入。

3.鼓励农业大户企业化发展,鼓励农业企业向股份公司发展改革开放必然要求农业市场化,这是促进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农业市场开放程度越大,越有利于农业增长和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鼓励和推动农业大户向企业转变,采用现代经营管理模式,明确权利和义务,面对市场瞬息万变的特点能做出及时的回应,降低市场风险,利用市场经济的优势,壮大农业产业;鼓励农业企业向股份公司发展,允许农民入股企业,实现农民由被动的市场参与者变为积极主动的参与农业市场化,由生产者转变为农业产业投资人,可以提高农民参与市场的积极性,转变传统农业生产经营观念,推动农业市场化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农民增收。

4.推动农业产业向节约型、生态型转变

农业产业向生态型转变要求将多种农业模式有机的结合起来,将多种农业模式根据区域、环境的不同灵活的结合起来,如种植业与养殖业、养殖业与放牧业的结合,旱地、沙地等自然环境恶劣的地区种植业与放牧业的结合都是生态型农业产业的内在要求;农业产业节约型的转变要求我们将农业产业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产业链各个环节联合,形成“合作社+ 农户+ 公司+ 专业市场”的农业经营模式,可以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促进农产品交易的市场化,降低农产品的市场风险,减少盲目生产造成的损失。

参考文献:

[1]谢栩.论农业经营模式变革与农地使用权流转制度转变的相关性[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9(22)70-74

[2]刘秀清.论我国农业经营模式的创新与完善[J]经营管理.2011(4):37-41

[3]孙芳.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国际发展趋势[J].农村经济.2009(4):33-37

[4]蔡志荣.贫困山区土地流转及农业经营现状调查[J].保定学院学报.2010(2):41-43

[5]王曦.我国农地家庭经营模式发展的制度思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10(5):74-78

[6]曾福生.中国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及其创新的探讨[J].农业经济问题.2011(10)4:10